作者:四川省人民醫院骨科 姚豹
膝關節骨關節炎是人類最常見的一種關節退行性病變,就是人們常說的膝關節骨質增生、長骨刺等。主要發生在膝、踝、髖等負重關節,隨著我國步入老齡社會,膝關節骨關節炎發病率在逐年上升,特別是女性體胖者。
終末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疼痛明顯,可伴有跛行,嚴重影響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需要進行膝關節置換重建關節功能。
膝關節骨性關節什么時候需要關節置換?
膝關節置換術的主要手術指征是中老年人的終末期骨關節炎,對于中老年患者一般只需要讓患者拍膝關節的站立位X片就行,不需要進行昂貴的MRI檢查,大多數老年人的膝關節半月板及關節軟骨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傷,MRI檢查均可見陽性表現,對于中老年骨性關節炎X片一般就可以評估了。
正常人膝關節的上下間隙比較寬,關節面平滑,站立位X片上可以看到有些患者膝關節的上下間隙都很窄,嚴重的骨性關節炎到最后表面軟骨全磨掉了,從而導致關節的間隙明顯狹窄,甚至關節間隙消失。有些患者一下地走路就痛,部分患者甚至產生嚴重的膝內翻、膝外翻畸形,對于這種終末期的骨關節炎患者,建議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什么是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可分為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單髁置換、髕股關節置換等,大家所說的膝關節置換大多數指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是通過手術方式去除病損的骨質及軟骨,并用人工關節假體加以替代。
由于用仿生外形的關節假體替代了病損的關節結構,關節置換手術可以恢復人體關節正常的解剖結構,矯正各種畸形,緩解關節疼痛癥狀,改善關節活動能力。
術后如何保護假體?
置換術后的人工全膝關節,早期避免劇烈運動。應使用助行器或拐杖,減少受傷機會。不可蹲跪及過度扭曲膝關節。后期可進行日常活動及一般體育項目如游泳、打高爾夫等,但盡量避免跳躍、下蹲、賽跑、網球、籃球等劇烈運動。
術后怎么進行康復鍛煉?
1.手術當天
以踝泵運動運動為主。
腳踝及腳趾同時用力往上翹,維持5-8秒鐘,再用力往下壓,停5-8秒后反復進行,麻醉清醒后就開始練習。
2.術后第2天
以股四頭肌肌力訓練為主。
(1)股四頭肌收縮運動:腳踝及腳趾同時用力往上翹,腳放在病床上,用力將膝蓋往下壓,可感覺大腿前面肌肉(即股四頭肌)鼓起來。
(2)直腿抬高:收緊大腿肌肉,盡量伸直膝關節,用力抬高足部并使其離床,持續5秒,慢慢放低, 重復練習直到大腿感到疲憊為止。
3.術后第3-5天
以股四頭肌肌力及膝關節屈伸活動度訓練為主,膝關節一般達到屈曲90°以上,可適量下地行走。
(1)膝關節屈曲運動:將患肢抬高,用雙手抱住大腿患側膝蓋利用重力的作用向下彎,達到膝關節打彎目的。
(2)膝關節屈伸活動:患者坐于床旁,健肢緩慢壓患肢,達到膝關節彎曲。健肢緩慢抬高患肢,達到膝關節伸直。
膝關節置換術出院后,需要注意哪些?
1.加強股四頭肌肌力及膝關節屈伸活動度訓練,避免劇烈跳躍、急轉急停運動;過多負重或在負重的情況下反復屈伸膝關節以及劇烈的體育運動。
2.預防下肢血栓,如口服抗凝藥物,功能鍛煉應循序漸進,如疼痛劇烈,可口服抗炎止痛藥物。
3.注意預防和控制全身各部位炎癥的發生。
4. 控制體重,預防骨質疏松。
5.避免跌倒,預防外傷。
6.術后1月、2月、3月復查X片,了解假體及功能恢復情況。如發生切口發紅、滲液、劇烈疼痛等立即醫院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