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魏啟揚
來源 |洞見新研社
資本市場對自動駕駛的投資熱情依然不減。
不久前,科技巨頭Alphabet重申了對自動駕駛未來的承諾,并表示將向其自動駕駛子公司Waymo投資50億美元,分多年進行。
更早一點的5月份,孫正義旗下的軟銀集團聯合英偉達和微軟出手了今年自動駕駛賽道最大一筆融資,作為領投方,向英國自動駕駛獨角獸Wayve投資了10.5億美元。
國內的縱目科技、地平線、小馬智行、文遠知行、Momenta等公司或遞交/更新招股書,或通過證監會審核備案,排隊上市,黑芝麻智能也剛完成港股上市。
行業給人的觀感似乎進入到“既決勝負,又分生死”的關鍵節點。
此時,行業的焦點自然集中到那些尚未啟動上市計劃的公司,其中,希迪智駕的發展尤為關注。
不同于當時大多數企業選擇以單車智能自動駕駛為主要研發方向,希迪智駕采取了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的發展路徑,自2017年創建以來一直受到行業和資本的持續關注。
這種自動駕駛領域少有的運營模式幫助希迪智駕穩健經歷了行業幾輪冷熱交替的周期,摘得了多個獨角獸企業榮譽(2023年GEI中國獨角獸企業,2023年胡潤全球獨角獸企業,2024年胡潤全球獨角獸企業),被行業高度認可。
01 創新自動駕駛落地范式
成立之初的希迪智駕自帶光環,由著名的創業導師李澤湘教授邀請在硅谷連續創業多年的馬濰聯合創辦,集中了行業最閃耀的風投紅杉資本、百度風投,拿到了自動駕駛行業當時最大一筆天使投資。
在落地城市的選擇上,希迪智駕沒有選擇其他明星自動駕駛公司落地常選的離政策最近的北京、或是離技術和資本最近的長三角、大灣區,而是選在了中部城市長沙。
現在看起來,公司聯合創始人馬濰對行業的判斷是非常正確的,“自動駕駛是大兵團作戰,本身是需要打持久戰的,可是在自動駕駛最終落地商業化的過程中,沿途下蛋,也會有無數千億級市場機會。”
希迪選擇了一個能打持久戰的城市長沙,這里不缺人才,同時因為生活成本的相對較低,幸福指數高,更能讓人才靜下心來創業。
2016年,智能網聯汽車正成為全球創新熱點和產業前端風口,被稱為未來汽車工業革命的核心,孕育著萬億量級的市場規模。與此同時,其發展正處于政策窗口期和產業投資關口期。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總體尚處于不完全競爭態勢,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經開始布局,誰能夠率先突破,誰就能搶占先機。
《瞭望東方周刊》曾有報道,長沙市主要領導與李澤湘當年探討長沙如何實現產業升級的問題時,李澤湘提出,長沙擁有本土汽車、北斗導航、儲能電池、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等產業基礎,可以考慮把這個優勢與前沿的人工智能產業結合,發展“智能網聯汽車”。
長沙對李澤湘的建議作出了積極響應:長沙要發展智能駕駛,并且首先要修建一座智能駕駛測試場,在此基礎上形成產業集聚。”
李澤湘的建議和長沙市政府的速度讓長沙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中后來者上,《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資潛力城市百強榜研究》白皮書中,長沙的排名甚至超過了上海和廣州,名列第三,僅次于深圳和北京。
緊接著第二年,希迪智駕在長沙成立了,當時行業對自動駕駛的熱情高漲,用“躺在家里,錢從天上來”來形容當時的自動駕駛投融資不為過,行業甚至一度有種如果不投上一兩家自動駕駛公司,都稱不上是頭部VC的說法。
業內通常用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的數量,自動駕駛車隊的規模、測試里程數這三個方面來對自動駕駛公司的技術能力和發展潛力進行評價。
希迪智駕卻憑借著商業化落地能力,來展示自動駕駛公司的實力。
2017年,正是工信部推動的車聯網先導區建設開啟之年。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是指將智慧的車和聰明的路相結合,實現“車路云”的高效協同。
相比單車智能方案,車路協同可以大大增加安全行駛范圍,可靠與及時的協同能力能夠更好的保證自動駕駛商用車隊的部署效果,并解決單車智能束手無策的“最后1%”長尾技術難題,同時降低自動駕駛的落地難度和成本。
而從工信部的車聯網先導區的建設到住建部和工信部共同推進的“雙智城市建設”,都是在推動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的基礎設施的落地。
希迪智駕憑借在車路協同方面的技術積累和能力,在 成立第一年,就中標多個項目,獲得了3000萬營收; 在自動駕駛方面,希迪也參與了全國首條開放道路智能公交線的建設,幫助長沙落地了全國首條自動駕駛公交車線路。
2020年,希迪智駕在長沙的“頭羊計劃”中又創新落地了全球最大規模的主動式公交優先項目,實施了2000余臺智慧公交車載智能終端技術改造,合同金額達一億。這在當時,哪怕放到現在來說,都是很多自動駕駛公司難以企及的銷售額。
在接下來的2021年,希迪智駕又以總包的身份,拿下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1.47億車路協同訂單。
與此同時,依靠著在車路協同研發與落地中所積累的經驗,希迪智駕對于商用車自動駕駛的落地始終堅持全棧自研和“軟件定義汽車“的技術方向,同時遵循著封閉場景的自動駕駛先落地,公開道路上首先解決運輸安全和效率問題的市場方向。
02 無人礦卡卡位
L4級自動駕駛短時間內在開放道路無法“一步到位”,可是限定場景下的L4級自動駕駛還是有不少機會。
讓希迪智駕再一次出圈的是2022年11月江蘇句容臺泥礦14臺純電無人礦卡的交付,這是國內建材礦山領域最大規模的一次無人駕駛批量采購,也是該行業首個全礦山無人駕駛項目。
現在復盤,2022年也被行業定義成商用車自動駕駛元年。礦區的自動駕駛企業愿意買單,也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礦區運營模式。
礦山場景,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無人礦卡既受到國家政策的強推,礦企從安全生產和降本增效的角度出發,對礦山運營的智能化升級改造也有著強烈剛需。
數據來源:網絡綜合
尤其是今年4月24號,國家礦山安監局,應急管理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進一步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礦山智能化建設促進礦山安全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煤礦、非煤礦山危險繁重崗位作業智能裝備或機器人替代率分別不低于30%、20%。
一個很明顯的轉變,之前需要自動駕駛公司費盡口舌,才能說服礦企允許落地無人礦卡的試點,而現在以國家能源集團為代表的大型礦企,開始主動聯系自動駕駛公司,大規模落地無人礦卡車隊和各類智慧礦山項目。
以煤礦場景為例,根據國家礦山安監局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全國已建有煤礦智能化工作面1400個,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礦達730處,產能占比達到59.5%。以無人礦卡為代表的煤礦智能化正處于爆發前夜。
雖然礦山企業對無人礦卡的熱情很高,但實際情況卻是無人礦卡落地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面對蜂擁而至的自動駕駛公司,礦企有四個問題經常掛在嘴邊:
1、是不是穩定真無人?
2、規劃能否具備規模化優勢?
3、能否實現人機混編?
4、后續的運營管理需不需要額外組建團隊?
礦企不希望只買一兩臺無人礦卡“試試看”,而是希望落地一整套智慧礦山解決方案,其中包括自動駕駛礦卡、本地化部署服務、完善的調度管理系統和運維服務。
前面兩項需要很強的技術能力,需要解決礦山場景中常見到的惡劣環境、混編運營、精細避障等問題,無人礦卡才能在礦上跑起來;后面兩項則考驗自動駕駛公司的綜合能力,不光要讓無人礦卡能在礦上跑起來,還要用起來,更進一步,要像“甩手掌柜”一樣的用起來。
由此也引出了自動駕駛公司在礦山場景中的競爭焦點,項目“交鑰匙”的能力。
希迪智駕根據以上痛點,推出了“車、路、云”元礦山整體解決方案。
其中“車”指車端智能 ,在車端通過加裝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智能設備和傳感器模塊,提升車輛的智能駕駛水平,實現自動駕駛;“路”指路側協同和卸礦管理系統,實現精準停靠、自動排卸,省時又高效;“云”是礦山運輸作業管理的核心大腦,負責無人駕駛系統的算法優化、系統調度、遠程操控、運維監管等智能模塊管理。
迄今為止,這套方案已經在甘肅金川二礦金屬礦山、江蘇句容臺泥水泥礦、黑山煤礦等項目落地常態化無人駕駛生產。
其中江蘇句容臺泥水泥礦項目2022年交付,截至目前,完成無人駕駛累計行駛里程超83萬公里,運礦接近1000萬噸,且一直保持著“無人礦卡全覆蓋、‘安全員下車’常態化、零事故安全生產“的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項目運營的過程中,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還進行了一項認證,希迪智駕無人駕駛效率超過了人工效率,這項行業第一有力回擊了部分人類對自動駕駛的不信任。
不久前開幕的國際煤炭工業博覽會上,希迪智駕又向外界公布了托克遜黑山煤礦項目的最新進展。
在這座大型露天煤礦內,希迪智駕落地了無人駕駛礦卡和遠控挖機進行聯合作業,其中56臺無人礦卡與800多臺有人礦卡、灑水車、平地機、壓路機以及調度指揮車等礦山作業車輛混合編組作業,創下目前行業內最大規模礦卡混編記錄。
技術上,希迪智駕已經攻克了礦山場景下的諸多難點,保持了自動駕駛行業復購率第一。
商業上,希迪智駕交付的諸多項目中,臺泥句容礦和黑山煤礦這兩個無人駕駛項目成了行業標桿,也成了希迪的帶貨“主播”。
不完全統計,臺泥句容已經接待了行業內外幾百批次的參觀,而 黑山項目的成功運營,更是讓很多行業需求者慕名而來。 僅2024年,希迪已經簽下和在談的無人礦卡訂單就達500多臺。
03 車路協同回春
7月3日,五部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關于公布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自然資源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交通運輸部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
沉寂了兩年的車路協同市場又迎來了新的爆發。
比較有意思的是,希迪智駕的商業車自動駕駛做的有聲有色,但公司被行業所熟知,卻是從車路協同業務開始的。
作為核心單位,希迪智駕參與了近八成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的建設,其中包括湖南(湘江新區)、重慶(兩江新區)、天津(西青)、深圳(坪山)、湖北(襄陽)等車聯網先導區。
起點高,拿下的項目在行業中又具有非常強的標桿示范作用,尤其是公司的專利產品“V2X+主動式公交優先” 率先大規模落地,并獲得2021世界智慧城市出行大獎。以致于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部分行業人士將希迪智駕歸類為專業的車路協同公司。
上文提到,車路協同的發展也經過了一段由熱到冷的變化過程,其中的關鍵在于車路協同項目沒有量產的智能網聯汽車車型大規模的參與進來,車路協同技術的價值沒有完全釋放出來。
行業在反思,國家也在醞釀新的產業政策。
不久前,國家五部委聯合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給行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能。
之前的車路協同項目大多都是“自由發揮”,在國家層面沒有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環境和產品提出統一的標準要求,但此次“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明確提出“架構相同,標準一致”的要求,確保規模化示范應用效果達到跨區域聯動,支撐車路云一體化智能網聯汽車在所有城市環境中示范運營。
當城市環保、公交交通、無人駕駛出租車、自動泊車等場景連為一體,加上量產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運營的落地,改變的不僅僅是普通民眾的出行方式與城市綜合管理的手段,更在于商業模式的突破。
市場對這一政策的反饋非常迅速,北京在5月份啟動車路云一體化新基建項目招標,預計投資99.39億元,在北京12個區和亦莊經開區進行6050個路口建設,以及相應的專網數據中新建設改造。
隨即,武漢又在6月份擬開工總投資達170.84億元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車路云”一體化重大示范項目。
受政策影響,車路協同概念股也迎來了一波上漲行情,6月18日,第十一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CICV2024)召開當天,高新興、鴻泉物聯、華銘智能相繼20CM漲停,而云星宇、萬集科技、萬通智控等漲逾10%,另有包括金溢科技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股價漲停。
行業的風口又回來了。
回到希迪智駕車路協同業務的布局,在深厚基礎技術支撐下,前期大量參與的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所積累的大型項目建設經驗,構建起了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護城河。
一個典型的案例,深圳坪山全域信控路口網聯化改造項目中,希迪智駕作為核心單位,從頂層設計到提供相應設備、項目建設等環節全程“深度參與”。
在此項目中,希迪智駕負責關鍵的車路協同全息感知環境建設,和營運車輛的C-V2X改造升級,為提升交通治理能力和優化通行效率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之后,希迪智駕與合作伙伴深城交又共同攜手,將車路協同解決方案拓展到海外市場,成為智能網聯中國方案出海的典型代表。
在成都,希迪智駕作為成都市重點產業鏈企業,幫助成都市成為第一個將智能網聯車端寫入進新能源汽車補貼的城市,這對于破局車路云一體化建設中車端滲透率不夠,無法將路端設備有效應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曾在《智能交通7講》中說過,“自動駕駛是起點,終局是智能交通、智能城市”,這句話看起來,正在慢慢實現。而希迪智駕在其中,是主要的玩家。
04 完美的商業閉環
從當前已上市的自動駕駛公司來的業務構成來看,他們大多專注于某個特地場景,以技術能力作為基礎,在這個細分場景中形成了絕對競爭力。
回過頭來審視希迪智駕的主要業務方向,車路協同和商用車自動駕駛的表現可圈可點,更為重要的是,希迪智駕這兩項業務的商業模式均形成了閉環,技術上相互賦能,且具有非常鮮明的個性烙印,在一定程度上避開與友商的內卷。
直至當前,希迪智駕仍然是行業唯一具備自主研發V2X技術的自動駕駛公司。
希迪智駕另外一項難以估量的競爭優勢來自于其創始團隊,董事長李澤湘是業內知名的“創業導師”,作為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又名“XbotPark機器人基地”),明月湖國際智能產業科創基地,深圳科創學院等創業基地的發起人,李澤湘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科創生態體系。
在智能駕駛方向,除了希迪智駕之外,還孵化了無人船企業歐卡智舶,大疆也與李澤湘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大疆創始人汪濤是李澤湘的學生) ,而不為外人所知的是希迪智駕在成立之初就和大疆車載進行了非常緊密感知方向的技術合作,
近期,希迪智駕進行了一次人事調整,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80后胡斯博博士出任CEO,更加年輕化的領導班子也為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增加新的活力。可以說,希迪智駕很好地秉承了李澤湘的新工科教育,授人以漁的理念,在深挖剛需,快速閉環的創業道路上,形成獨特的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