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2日,定居中國深圳的90歲老漢姜祚正,在聞知美國知名華裔作家聶華苓在家荷華家中仙逝消息后,悲痛不已,老淚泣流,隨即寫下《哭聶華苓大姐》一詩,詩云:
美國知名華裔作家聶華苓
蓋過西陵千丈濤
五湖四海美名標
百年長壽幾人得?
萬國大家雙士邀(一)
三斗坪前尋舊跡,
八河口畔望歸潮(二)
故鄉兩寶帶回去:
瑪瑙多枚土一包(三)
詩中西陵、三斗坪、八河口,都是湖北宜昌市轄區地名。聶華苓的仙逝,勾起了姜祚正的一段往事回憶。
詩中(一)(二)(三),是姜祚正的批注。(一)代表聶華苓與她的丈夫保羅安格爾(美著名詩人,曾任美國總統文學顧問)創辦的“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
通過這一項目,中國大陸作家蕭乾、艾青、丁玲、王蒙、王安憶、茹志鵑、陳白塵,汪曾祺、馮驥才、北島、蘇童、劉恒、李銳、遲子建、莫言,中國臺灣作家白先勇、鄭愁予、余光中、楊牧、林懷民、蔣勛、張大春等人,中國香港作家董啟章、李怡、鐘玲、潘耀明等,都曾先后來到愛荷華,參與各國作家交流。
1976年,24個國家曾聯合推薦聶華苓、保羅·安格爾夫婦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稱他們是“實現國際合作夢想的一個獨特的文學組織的建筑師”。
(二)聶華苓姐弟二人代表母親,到湖北宜昌尋根,聶華苓是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人,聶華苓幼年曾在三斗坪讀書。
1986年6月,聶華苓和其弟聶華桐,在重慶市文聯主席黃濟人陪同下,來到湖北宜昌作尋根之旅。姜祚正和黃濟人,張克讓(原宜昌縣副縣長)陪聶華苓到了長江邊之三斗坪以及三斗坪所屬之八河口。
(三)代表姜祚正曾陪同聶華安苓在三斗坪尋根三天。到達八河口舊址后,聶華苓和聶華桐,用手巾包了一包舊居地下黃土,帶回美國,置于案頭。臨別,姜祚正送給聶華苓一些瑪瑙石一并帶回愛荷華。
聶華苓,小名聶宜生,美國著名作家、翻譯家。出版過《桑青與桃紅》、《失去的金鈴》、《千山外,水長流》等數十部小說、散文、學術專著和翻譯作品。特別是她與丈夫保羅發起“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聶華苓在《三生影像》一書的序中寫道:“我是一棵樹,根大中國大陸,十在臺灣,枝葉在愛荷華。”一位叫李銳的作家說:“應再加上一句,果實在全世界。”
講起聶華苓在湖北宜昌的尋根之旅,姜祚正如訴家珍,仿佛就在昨天。姜祚正回憶說,那1986年6月4日,聶華苓和其弟聶華桐在重慶文聯主席黃濟人的陪同下來到宜昌,要到她的出身地——宜昌縣(現為區)三斗坪去尋根。
在由渝來宜游船上,黃濟人向聶華苓講了姜祚正用一副對聯,一首趣詩,打開了天津、洛陽兩大煙草市場,并通過以文經商,煙廠三年產值翻了657倍的故事。姜祚正時任宜昌某煙廠廠長。黃濟人說,他正以姜祚正為原型,創作一篇《九頭鳥夜歌》小說(小說后發表在《小說家》雜志上)。
聶華苓聽了,很感興趣,提出一定要見到此人。當晚,姜祚正應邀去賓館看望了聶華苓姐弟,并陪同她們在三斗坪、八河口來回跑了三天。
姜祚正不僅是一名企業家,也是一個奇趣詩人、指書家和奇石收藏家。回宜昌后,姜祚正為聶華苓寫了一首詩。
聶華苓與姜祚正書信往來
臨別,姜祚正把這首詩寫在《宜昌地名志》書頁上,贈給聶華苓,同時,姜祚正還挑了收藏的8棵三峽雨花石相贈。
詩云:
漫道西陵少異珍,
藏龍臥虎古延今。
尤夸巾幗輝煌史,
前有明妃后有君。
聶華苓姐也回贈姜祚正愛荷華的風景照片以及書籍等。聶華苓、聶華桐姐弟還分別為姜祚正題字。.聶華苓姐的題字:
“走遍千山萬水,還是故鄉親”
華桐先生的題詞為:
“祖情,母情,鄉情,祖國情.”
聶華苓等離宜開宜昌后,聶華苓在美國不辭勞累,還給姜祚正寫信致謝,使姜祚正感動。
彈指間,38年過去了。姜祚正也是91歲老人。當他聽聞聶華苓仙逝,姜祚正悲從心來,流著淚寫下了《哭聶華苓大姐》一詩。也算是一種遠祭吧!
姜祚正近照
(文中圖片,由姜祚正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