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七佰
媒體從業者應該都知道,復旦新聞學院有個傳奇的8413班,曾執掌中國的新聞界話語權。
新浪的曹國偉、光線的王長田、上海報業的裘新、南方都市報的曹軻、解放日報社的陳頌清等均為8413班同學;而86級新聞學院的吳曉波、秦朔,也是媒體人創業的明星選手。
電視劇《亮劍》里李云龍在南京軍事學院畢業的演講中也提到:“一支具有優良傳統的部隊,往往具有培養英雄的土壤。英雄或是優秀軍人的出現,往往是由集體形式出現,而不是由個體形式出現。理由很簡單他們受到同樣傳統的影響,養成了同樣的性格和氣質。”
這一點顯然在復旦新聞學院得到了新的驗證。事實上,類似這樣集體成功的還有很多。
比如杭州大學歷史系77級,出現了10多位地產商。這中間包括綠城中國董事長宋衛平,原行政總裁壽柏年,南都集團總裁周慶治,郡原地產董事長許廣躍,錢塘房產董事長路虹等等,此外,還有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旭烽,知名歷史學家龔國慶。北影78班也很有名,出現了張藝謀、陳凱歌、胡玫、馮小寧、張豐毅、張鐵林等一大批至今活躍在中國影視界的領軍人物。
今天,我來講一個低調卻不失鋒芒的“超級班”——50177班。
“50177班”意即華南工學院(1988年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技術專業1977級,其中“501”是當年無線電技術專業的代碼。這個班出個了足以改變中國電視行業的格局的三劍客,他們分別是TCL總裁李東生、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康佳集團前總裁陳偉榮。
華南理工大學作為廣東唯二的兩所985大學之一,工科出身人才顯然更受工業地區所青睞。據不完全統計,珠三角有60%的企業負責人或技術核心骨干來自于華工。而從華為每年招收的華工畢業生數量,也可以看出其中的青睞有加。此外,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騰訊“五虎”之一張志東、億緯鋰能創始人劉金成以及“寧王”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等也均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
而“50177班”的故事則是從1977年恢復高考開始的。
1977年10月12日,中國高考制度在“文革”后被國務院決定恢復。隨后的11月28日至12月25日,全國約有570萬青年參加了足以改變命運的高考,最終有27.3萬人被錄取。這次高考不僅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也孕育了無數未來的行業精英。
次年春天,華南工學院(后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迎來了恢復高考后的首批學生。這批學生中,有一個特殊的群體——華工77級無線電班。他們之中,年齡跨度極大,從18歲到40歲不等,每個人都有著各自的故事和夢想。
在這個班級里,有三個來自廣東邊遠地區的年輕人日后將改寫中國電視行業的歷史。他們分別是19歲的陳偉榮、22歲的黃宏生和21歲的李東生。陳偉榮是班長,他幾乎將所有時間都泡在了圖書館里;黃宏生作為全班的老大哥,性格老成穩重,沒少照顧學弟們;而李東生則是班上的學習委員,性格內向卻勤奮好學。
在踏入大學校園之前,他們三人都經歷了不同的坎坷。李東生在農場勞作時得知高考恢復的消息,僅用兩個月時間便以全縣理工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華南理工大學。黃宏生則在海南黎母山區當了多年知青,高考成為了他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而陳偉榮則穿著露著腳趾的解放鞋走進教室,他深知,如果不是考上大學,自己可能會成為一個有四五個小孩的農民。
這三位年輕人,帶著各自的夢想和堅持,在華工77級無線電班里相聚,共同書寫著屬于他們的傳奇篇章。
1982年,大學畢業的三人分別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李東生被分配至惠州科委,開始了他的公務員生涯。然而,他很快便對每天重復的材料撰寫工作感到厭倦。幸運的是,身處廣東的他早早就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浪潮。同年9月,全國開放了13家合資公司,惠陽的TTK家電便是其中之一,專注于卡式磁帶的生產。李東生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向領導提出申請并成功調入TTK,成為了公司的第43號員工。在TTK,他既擔任工程師,又兼任車間修理工,親自負責電子設備的日常維護工作。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勤勉的工作態度,他于1983年11月被提拔為車間主任,1985年更進一步,擔任了新成立的TCL通訊設備公司總經理,由此踏上了TCL的崛起之路。
黃宏生則比較幸運,畢業后便直接進入了原電子工業部直管的華南電子進出口公司。憑借著卓越的個人業績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就被破格提拔為常務副總經理,年僅28歲便享受到了副廳級待遇。頻繁前往深圳出差的黃宏生,親眼見證了國道兩側工廠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繁榮景象,內心深受觸動,創業的激情被徹底點燃。1988年,他毅然決然地辭去了令人羨慕的職位,孤身一人“下海”創業,在香港創立了名為“創維”的公司。然而,香港的創業之路并不平坦,幾經波折后,他選擇回到深圳華強北,租下一間簡陋的辦公室,再次踏上了創業的征途。
與兩位同學不同,陳偉榮的職業生涯顯得波瀾不驚。畢業后,他進入了廣東光明華僑電子工業有限公司(后更名為“深圳康佳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誕生的首家中外合資電子企業。從一名普通技術員做起,陳偉榮經歷了長達12年的辛勤付出和不斷學習,最終坐上了康佳集團總裁的位置。
1988年,國內彩電市場供不應求,搶購倒賣現象頻發,普通民眾即使付出雙倍價格也難以購得。次年,國內彩電生產線引進熱潮導致產品積壓,四川長虹尤為嚴重,上半年倉庫積壓量達20萬臺,不得不采取降價促銷措施。
當時,國內電視機市場被國產平價電視和昂貴日本進口高端電視兩分天下。新興電視品牌紛紛將火力集中于從日系品牌手中爭奪高端市場份額。1995年統計顯示,進口彩電品牌占據近40%市場,松下以15%的市場占有率領跑。
為搶占市場,長虹倪潤峰提出“價格屠夫”策略,承諾在同等技術參數下,長虹彩電售價比日本產品低30%。
在此背景下,陳偉榮、李東生和黃宏生三位昔日同窗也相繼投身電視市場。1991年,陳偉榮主導康佳改制并上市,1993年康佳將主營業務轉向電視機。同年,李東生所在的TCL改組并吞并TTK,他升任集團總經理,并敏銳洞察到大尺寸電視的市場潛力,推出TCL王牌大彩電,一舉成功。
黃宏生則先從電視遙控器入手,1990年賺取首個100萬。1991年,他利用香港電視龍頭迅科集團內訌機會,挖來技術骨干,9個月后創維開發出領先彩電,在德國電子展上獲得大訂單,成功征服歐洲市場。
至上世紀90年代末,國內彩電市場形成長虹、康佳、TCL、創維四強格局,三位老同學占據其中三席。他們在搶市場、拼價格、爭人才中混戰,但2000年6月,面對共同對手長虹,三巨頭仍坐下來組成價格同盟。然而,這種同盟很快因康佳率先降價而破裂。
2000年,國內彩電企業進入微利時代,陳偉榮最早離開電視行業。1998年他大規模擴張以爭市場第一,但因銷路不暢虧損嚴重,2001年辭去康佳職務。之后,他創辦深圳宇陽控股,主營MLCC和手機,2007年公司在香港上市。2015年,陳偉榮出售近29%股權,套現近1.81億元,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黃宏生則經歷了大起大落。他2004年涉足地產,后因涉嫌盜竊和詐騙創維數碼5000多萬港元被判監禁6年,2009年提前出獄。2010年,他和妻子通過拋售創維股份套現9億港元,成立創源天地投資公司。2011年,他重組南京金龍客車制造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長,發力純電動客車市場。
李東生是三人中走得最穩健的。1999年,TCL國際控股在香港上市,市值達200億。2000年后,他將重心轉向海外,趁中國加入WTO將TCL推向國際市場。2004年,TCL收購法國最大家電企業湯姆遜,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供應商,TCL集團市值突破1000億,李東生個人身家達12億。2008年,他投資220億巨資于華星光電液晶面板項目,該項目僅用17個月便建成投產。2011年,TCL集團的營業收入突破700億。
隨著互聯網的崛起,電視行業的變革也悄然興起。
2012年,樂視在賈躍亭的帶領下涉足電視領域,隨后聯想、小米、華為等巨頭也相繼涌入,以智能應用為亮點的互聯網電視迅速崛起。而憑借一貫的低價策略和卓越的性能表現,小米電視在2019年榮登銷量榜首。
回顧過去,三位昔日的電視巨頭在上世紀90年代的彩電浪潮中嶄露頭角,并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里,共同書寫了中國電視機行業的發展史。
進入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61歲的陳偉榮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而比他年長兩歲的李東生,則抓住了面板行業需求增長的機遇,再次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經歷了人生波折的黃宏生,雖已年近65歲,但復出后的第一戰便是踏入競爭激烈、門檻極高的新能源汽車行業。
50177“超級班”的傳奇故事仍在持續書寫,還遠未到畫上句號的時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