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遼沈戰役中,東北野戰軍主力進攻錦州,以形成“關門打狗”的態勢,一舉殲滅東北地區的國民黨軍。
當時錦州地區的國民黨守軍約10萬人,依照先前的守城經驗,國軍認為如此多的兵力依托防御工事不至于很短時間內就被殲滅。
于是在命令錦州的范漢杰堅守之際,老蔣親自施壓調兵,令沈陽的衛立煌調出廖耀湘部為西進兵團,并令華北的傅作義出兵支援東北,匯合葫蘆島的守軍和山東開來的援軍,共同組成東進兵團。
相較于距離戰區較遠的西進兵團,東進兵團其實離錦州核心戰場非常近,所以一定要在錦州解放前將敵東進兵團牢牢拖住。
東北野戰軍以第4縱隊、第11縱隊以及兩個獨立師部署在東進兵團方向,具體防守主要陣地的為第4縱隊。
國民黨軍東進兵團的序列內有來自多個軍的11個師,其中主要進攻的有第8師、暫編第62師、獨立第95師、第151師、第157師。
這些攻擊部隊都有較強的戰斗力,其中第8師為美械師、暫編第62師為新6軍擴編重建的部隊、第151師和第157師是從華北開來、實力相對完整的粵系部隊。
而實力最完整的則是獨立第95師,該師自解放戰爭以來還從未遭到過重大打擊,號稱在華北戰場沒有丟過一挺機槍。
因為戰損很小,所以該師保留了非常多的老兵,戰斗力很強。
另外因為獨立第95師老長官羅奇的因素,該師雖然不是美械師,但也得到了武器加強。
一方面武器不差,另一方面老兵又多;再加上該部未曾遭遇重大打擊,士氣很高,所以成為了塔山阻擊戰時,東進兵團進攻力最強的部隊。
在10月13日該師第一天上陣時,便猛沖塔山我軍陣地
這一天是整個塔山阻擊戰時最危險的一天,也是我軍阻擊部隊在作戰期間唯一一次傷亡超過1000人的一天。
當然,13日的仗也不是獨立第95師一個師打的,但該師為進攻主力還是沒問題的。
大家看大決戰時會覺得獨立第95師那樣的密集陣型不正好是活靶子嗎?為何該師的猛攻還會造成危險呢?
因為電影中的密集隊形是藝術夸張,真實歷史上獨立第95師采取的是多個波次的突擊隊沖鋒。
由于塔山之戰時,國民黨軍的進攻出發地其實距離我軍陣地很近,還有高地為掩護;所以這種波浪式的集團沖鋒是很有威脅的,而且它的突擊隊加強了自動火力,一旦沖到我軍陣地上,就會比較麻煩。
因此10月13日的仗打得相當殘酷,但我軍硬是將獨立第95師這種兇猛的勢頭給壓了下來。
其中既離不開我軍一線部隊的頑強近戰,也離不開后方炮兵對敵后續梯隊的打擊。
獨立第95師的看家本事就是短促距離內的密集沖鋒,一看打不動塔山我軍,而且自己還傷亡慘重,瞬時士氣就低了好多。
到第二天的進攻時,我軍做出了針對性調整,再次重創了獨立第95師。
到第三天該師實施偷襲作戰時,因被我軍截斷了退路,還有上百人戰場投降,成為了我軍阻擊部隊的俘虜。
要知道阻擊作戰一般多是殺傷敵人,而很少能抓到俘虜,塔山阻擊戰卻能抓到敵人大約一個營數量(570人)的俘虜,由此可見敵軍被打得多么狼狽。
獨立第95師參戰的第3天(最早的2天戰斗,獨立第95師沒趕上,12日這一天又在休整和看地形),也就是10月15日,這一天錦州解放,塔山阻擊戰勝利完成任務。
而在這短短三天的作戰中,獨立第95師就被打殘,據參戰國民黨軍軍官回憶,該師的3個團打得只剩下了1個團。
不過這是通俗說法,按照戰后羅奇匯報的情況稱,這一仗是打光了兩個團的連、排、班長,而士兵方面則損失了大約5個營,因此全師只能縮編成4個營(注:一個團轄3個營,一個師轄3個團9個營)。
為此羅奇不僅要申請一個團的補充兵,還要第95師開回華北繼續整補,可見該師的傷亡之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