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嚕在生活中十分常見,有些人即便鼾聲如雷也毫不在意,甚至覺得是“睡得香”的表現。但事實上,科學研究表明,打呼嚕潛藏著多種疾病的促發風險,心律失常中的房顫就是其中之一!
房顫全稱“心房顫動”,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癥狀。房顫發作后,患者會出現胸悶心悸等癥狀,如不及時干預,可能會進一步誘發卒中、血栓、心衰等多種嚴重并發癥,對生命健康威脅極大。
打呼嚕和房顫看似毫無關系,但實則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是房顫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打呼嚕作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的常見表現,其嚴重程度與房顫的發生風險呈正相關。且對于房顫患者來說,如果同時有打呼嚕的表現,那么患者手術治療的成功率也會降低,還可能削弱藥物治療效果,增加房顫復發的風險。
因此對于房顫患者來說,一旦發現自己打呼嚕,應盡早采取干預措施,以防影響治療效果,導致房顫復發。對于輕度打呼嚕的房顫患者,通常情況下,可通過調整睡姿(如從仰臥改為側臥)或減輕體重等方式進行改善。而對于打呼嚕癥狀嚴重的患者,最好還是及時就醫,接受專業治療。在此基礎上,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對癥的調律藥物,例如創新中藥參松養心。
參松養心具有“整合調律、快慢兼治”的獨特優勢,能有效緩解房顫、早搏等心律失常癥狀。尤其在房顫預后方面,根據心血管領域權威期刊《歐洲心臟雜志》上發表的研究顯示,參松養心可有效改善房顫患者的射頻消融術預后。
該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參松養心組提高了持續性房顫患者的無事件生存率(85.5% vs 77.7%,P=0.001),降低持續性房顫患者RFCA術后房顫的復發率7.8%,降低復發風險達40.0%(HR=0.6,95%CI:0.4-0.8)。
次要終點結果上,與對照組相比,參松養心組可降低射頻消融術后3個月和6個月的房顫負荷(分別為2.8% vs 7.6%,P=0.002和3.3% vs 7.7%,P=0.025)。在生活質量方面,參松養心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取得軀體和精神評分的雙重獲益。
在安全性方面,參松養心組與對照組在不良反應發生率方面未見顯著性差異,參松養心組并未觀察到額外的不良反應事件,安全性良好。
除了打呼嚕,還有很多不健康的睡眠行為會增加房顫的風險,例如失眠、睡眠不足、白天嗜睡等。發表在《JACC》(美國心臟病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增加一個不健康的睡眠行為,房顫的發生風險就會上升7%。因此在生活中,房顫患者一定要重視自身的睡眠質量,及時治療,早做改善,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避心腦血管疾病的各種誘因發生,才是維持健康的最佳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