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軍136師、靖邊部和一些土雜軍匯集了一萬二千余人,大軍進剿涼山州越西縣普雄彝人,本是談好彝人賠償軍費了事。卻一再三的觸碰彝人底線,最后彝人忍無可忍,開始反攻,軍方被打得潰不成軍,丟盔棄甲,躲進縣城里瑟瑟發抖。正規軍被農牧民武裝按在地上摩擦,連軍官都被抓去當了娃子(奴隸),說來也是丟人的。
作為主帥的劉元瑄將善后問題交給靖邊部實際掌門人孫子汶(彝名:斯茲伍各)處理,自己到西昌向行轅張篤倫和老蔣(蔣巡視邊疆,時駐西昌新村) 匯報了失利情況后,又到雅安向劉文輝作詳細匯報。
孫子汶也是頭大,進剿普雄前二十軍以為這軍事行動會異常順利,都爭先恐后去撈點好處,把孫子汶涼在一邊,結果被打得滿地找牙。這會又讓孫子汶來擦屁股,孫將就也不管,先放在一邊。
結果這期間普雄彝人勢焰大張,群起報復。上普雄果基家彝人掄劫大河、柏香營、洼補塘等處村莊,燒毀500余戶,掄去牛羊600多頭,殺死數十人,擄去80余人;中普雄的阿侯家和下普雄的勿雷搶去越西東山、螞蝗溝,吉家山等地,燒毀民房300余戶,搶去牛羊數百頭,擄去男女數十人,不可收拾。
實在混亂不堪,怕場面無法控制,孫子汶只得派人擊斃了搶劫最兇的果基衣母渣月,情況有所好轉。群眾遭劫,又紛紛呼吁政府出兵剿辦。
1945年底,張篤倫升任重慶市長后,蔣中央調重慶行轅副主任賀國光為西昌行轅主任。1946年2月,賀到西昌后,對劉元瑄說:“你前次進剿普雄吃了虧,我支持你把面子撈回來。”又說,“繼續剿辦普雄是委員長的指示,是不能不執行的。”
賀國光
劉元瑄想到去年晉見老蔣時,委員長對于普雄失利一事不但沒有責備,還鼓勵繼續剿辦,由此看來,賀主任的話不是戲言,兩人就一些問題磋商后,即從各方面進行準備。
一、總結經驗教訓,進行思想準備
首先,檢討上年普雄戰事得失主因。
認為在軍事方面;未能機動使用兵力,且過于深入彝區,增加交通補給困難;前方報告不及時,且對敵情估計不準,致指揮失誤,部隊漢彝混雜,對敵觀念與行動未能協調一致,前線部隊長缺乏獨立指揮能力,致貽誤戰機。
在政治方面:過信彝人投誠且因接待而遲滯軍事行動,致彝匪暗中協助謀我:前線部隊長與彝人交往過密,使彝匪知我虛實,宣傳未能切實迅速,謠言未及時破除,影響士氣很大等。針對失主因,此次應軍事、政治雙管齊下,如管制占領區彝人,拆毀房舍碉堡,砍伐森林清除射界等。
上年的戰,打戰前彝兵已是跑得精光,有些甚至幫起了對方的忙,這戰本身就是無法打的,失敗已成定局。
靖邊司令部也作了檢討,下達命令說,得民者昌,失民者亡,國家養兵,原來為民,今者有少數不肖官兵,以紀律為兒戲,視法令為具文,招謠撞騙,自敢滅市,特規定三大紀律,十項規定,省公布之日起,凡本部官兵,仰體恪遵,倘敢敵違,以軍法從事,決不姑寬。
三大紀律是:一、一切行動要聽從指揮,二,不要拿人民一點東西,三、凡獲得敵人財物要歸公聽候長官提獎。
十項注意:一、對長官要服從,對同事要和藹;二、作事要負責任,要遵守時間;三、買賣要公平,不要估吃霸賒;四、不要借公報私;五、不要當漢奸;六,不要貪污、不要打起發;七、不替人包收濫賬;穴,借東西要還清白;無、衣帽要端正,鈕和要扣好;十、解手要到毛房,住地要清潔。
每一項都說到點上,每一項也都曾觸碰過。
二、成立指揮機構體
賀國光、劉文輝總策劃,劉元瑄和屯委會代副主委曹良壁參加策劃。而以夷制夷最典范莫過于靖邊部,自然留了靖邊部彝人,其他閑雜彝人都被撇開了。
成立剿匪總指揮部:
總指揮:劉元瑄
副總指揮:孫子汶
參謀長:陳巨川(136旅副旅長、屯委會邊務處處長)
秘書主任:羅西玲
參謀組長:李篤信
副官組長:凌致遠(24軍某團團長)
軍需組長:李叔成(136旅軍需主任)
軍醫組長:鐘萬蒸(野戰醫院院長)
西昌警備部指揮所督剿專員姚應龍、羅仁杰(少將參軍)、參謀金連壁率韓靖邦、黃元,吳進修、袁洪京四個督戰組,分別督戰。
屯委會設普雄綏靖區工作團,團長賴執中,副團長周麟(警備部參謀)。
三、動員兵力及行動部署
指揮部于1946年11月5日下達行動命令:
1.406團團長李凱聞率部由西昌出發,于11月21日前集中中所鎮至瑞山橋之間待命。
2.407團團長張永錫率部從漢源九襄出發,于11月21日前到越西城至玉家屯之間待命。
3.292團團長黃敏率部由西昌出發,于11月22日前,集中白泥灣與中所鎮之間待命。
4.靖邊團副團長練瑞成率部由西昌出發,于11月23日前,集中登相營至白泥灣之間待命。
5.彝務一團團長羅洪木呷由甘相營出發,限12月6日前集中則羅古待命。
6.彝務二團團長羅洪鐵哈由甘相營和上普雄之間金杯出發,12月6日集中勒格補爾待命。
7.彝務三團團長羅阿什子由鹽源、巴哲出發,12月6日前集中甘相營北面的老尼坡待命。
8.彝務四團團長羅洪大英由西昌禮州東面的紅莫出發,限12月6日前集中甘相營待命。
9.彝務第五團團長瓦扎沙鐵12月10日在普雄地區云林密地集中待命。
10.越東游擊指揮部200名官兵于12月6日前在河東集中待命。
11.越北游擊指揮部200名官兵于12月6日前在利濟站集中待命。
12.空軍第五軍區臨時配屬航空驅逐隊指揮官關燕蓀指揮P40驅逐機2架,偵察機2架,以西昌小廟機場為根據地,限12月4日飛抵西昌,配合作戰。為使偵察便利和明瞭目標起見,在越西小孤山修建前進著陸場(臨時機場),限12月15日竣工使用。
13.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第54糧秣供應站站長蘇永寬,第71供應分站負責糧餉的供應。
劉元瑄率指揮部人員于11月26日抵越西,指揮部駐中所鎮。
進剿部隊采取分進合擊,陸空并進辦法,分三路進軍:
南路:由孫子汶指揮,以四個彝務團為主,配附一個正規軍營,從甘相營向上普雄進攻。
中路:由劉元瑄指揮,率中央軍292團、1406團(缺一營)、407團(缺一營),加上靖邊團的潘學源營,編為三個中隊,以優勢兵力,向中普雄進攻。
北路:由靖邊團副團長練端成指揮,率該團的另兩個營及彝務部隊控制下普雄。
普雄
普雄幾大家彝人,這一次也作了相當準備。他們知道,上次迫不得已反攻惹下大禍,應交的“軍費”尾數還未交清,今年如果再投誠,單是賠償進剿部隊的軍費就負擔不起,走投無路,只好針鋒相對,在抵抗中求生存。
頭人們齊集商量,共可動員人槍17000多,公推閱歷深厚,號召力強的阿侯魯木子、果基摩達,果基木古帶領大家,先將牛羊及老弱婦幼疏散回避,各支負責防守本支地面之責,萬一不能抵抗時,即依次后退,必要時后方向前方補充,阿候家向果基家增援,并決定在普雄外圍的五里菁和爛田壩一帶阻擊敵人,步步為營,作長久抵抗之計。
四、進剿與反進剿經過
1946年12月6日,各路進剿部隊集中完畢,于12月7日拂曉,發起攻擊。
北路部隊,練瑞成率領的整編后正規軍兩個加強營,戰斗力較強,且熟悉下普雄內情、地形、地物,一聲令下,快速穿插挺進。下普雄彝人自知不是對手,聞風逃跑,逐其鋒芒,部隊長驅直入,很快占據了交通要道和主要村莊,控制了局面。
中路和南路部隊在整個戰事中與彝民武裝發生了四次比較大的劇烈戰斗:
1、大河爭奪戰。
大河為五里菁之咽喉,地形開闊,東南兩山對峙,山勢險峻。上次136師進兵失敗后,彝人以此為踞點,進退自如,附近群眾迭遭禍害。
此次當進剿部隊集中時,彝民武裝亦集結于兩山險要,部分向柏香營警戎,并筑有簡單工事,憑險抵抗。12月6日,進剿部隊即以驅逐機一架于大河上空掃射,翌晨拂曉發起攻擊。292團由大河正面向劉家包攻擊,靖邊團一部由雙耳堡子向俄骨本攻擊,另以407團第二營展開于俄木堡子前端高地掩護292團左翼攻擊前進。
彝民武裝拼死抵抗,戰斗激烈,率以火力懸殊,步步后撤。8、9兩天,右翼靖邊團一部乘勢推進至交腳灣等地構筑工事固守,整頓態勢。彝民武裝亦重新調整戰斗部署,于牛取姑梁子,呷黑梁子,吼包、五里菁等處構筑工事抵御。此形山勢高峻,且多森林掩蔽,素稱“鐵門坎”人跡罕至。
而吼包位于兩山之麓,又為進出五里菁,爛田壩必經之地,為五里菁天然屏幢,易守難攻。11日夜,進剿部隊派出小分隊隱蔽進至彝民陣地,12日續由靖邊團一部及292團4 個營向牛取姑梁子、呷黑梁子施行強攻未下,20日拂曉趁天漫大霧,彝民武裝不備,一舉攻占牛取姑梁子和呷黑梁子,大河區域被進剿部隊占領。
2、爛田壩會師之戰。
孫子汶指揮的南路部隊彝務第一、二、三、四團,在中路部隊進攻大河期間,已從指定地點出發。12日,在參謀長鄧海泉指揮下,分三路進攻。彝民武裝于險要處設重兵把守。彝務部隊到來,激戰甚烈,雙方均有傷亡。
因無重火器,前進不得,彝民占據有利地形,居高臨下,繼續進攻,亦難得手,棋逢對手,雙方對峙,成為爛田壩會師障礙。孫子汶得報,調來八二追擊炮一門,連續兩發準確命中,彝民無重火器,迅速后撤,進剿部隊乘勢猛沖,打通前進道路。(據參戰者羅家正說,在爭奪吉列火普和補火俄普時,飛機出動三天,炸死一女孩,炸傷二人,鄧宇凱部陣亡二人,羅志清彝務團死亡三人)。
12月24日,南中兩路進剿部隊在飛機炮火掩護下,向彝民武裝施行夾擊。激戰中,292團的連、排長陣亡6人,士兵陣亡78人,136旅傷亡更大,副營長李錫恩陣亡,官兵被俘一二百人,彝人占據有利地形,冒死奮戰,終以阿候魯木子火力不支放棄爛田壩,部分退到爛田壩東南方的布合山,部分退到司基溝與果基木古、果基摩達率領的彝民武裝配合,加強
阻擊力量。
12月25日這天,劉元瑄和孫子汶南、中兩路部隊在飛機掃射、炮火轟擊后,來到爛田壩會師,舉目遍地烽煙,尸橫遍野。兩位指揮官輕聲議論,看來此次彝人有充分準備,我們每占一地,都要付出相當代價,似此下去,純用武力,即使攻,不僅傷亡太大,也難于湊效,必須軍事打擊,配合政治爭取,才能湊效。同回指揮部商量對策。
3、搶占普雄河西岸之戰。
司基海乃通往中普雄的門戶,進剿部隊每前進一步都要受到彝民武裝聚眾阻擊,傷亡較大,不得不重新調整部署,改由292團扼守爛田壩,136旅的兩個團輪流扼守耳者、人紅子兩線,而以靖邊團一部及彝務部隊擔任主攻,向普雄河西岸推進。
1月15日再次發起攻擊,空軍驅逐機助戰,在強大火力下,彝民武裝的布合山高地、角莫、布基洛、牛合洛、拉別等相繼失守,上、中普雄河西岸被進剿部隊占踞。
1947年2月2日,西昌警備司令賀國光帶了四個憲兵乘飛機至越西。次日,在中所鎮指揮部駐地召開軍事、政治會議,策劃下一步用兵事宜,決定軍事、政治雙管齊下。在軍事上“鞏固西岸,掃蕩東岸”。命令孫子汶以補基洛為西岸進攻基地,留精銳部隊固守,并確保南至爛田壩、北到拉別之交通線,派大部彝兵,分為若干小組,不分晝夜,隨時對東岸予以襲擊,并劃定范圍,各負其責。
會后孫子汶到阿根堡子召集果基阿助支頭人來見面說,普雄親友們去年都是投了誠的,后來的事情完全出于誤會,現在來和他們接頭,就只商談今后如何建區署、辦學校與彝漢和睦相處的問題,不再說投誠費,也不再說賠償軍費的事。最后他還以個人名義擔保來接洽的頭人們去來安全。
同時間,參加進剿部隊的彝族頭面人物潘學源、羅洪大英、史魯鐵哈等也在前線配合宣傳,大搞“和談”攻勢。為了取信彝族頭人,羅洪大英將侄兒羅洪俄洛作人質,換果基摩達來談投誠事,果基摩達回去后,動員果基木古來,果基木古回去后,又動員阿候魯木子來指揮部。
因傷亡慘重,許多婦女紛紛跑到阿侯魯木子跟前哭訴,作為大頭人,“剿軍總司令”的阿侯魯木子也是左右為難。而上年戰事,也是許多人跑到阿侯魯木子前控訴軍隊的胡作非為,最后被逼無奈反攻的。最后阿侯魯木子還是選擇了“和談”,打開了局面。
家支頭人們紛紛到指揮部“吃血酒”,總指揮部保證他們的安全,頭人們答應守望小相嶺大道,負責交通不出問題。
歃血為盟
4、掄占普雄河東岸。在大搞“和談”攻勢的同時進剿部隊發動第四次攻擊。飛機兩次轟炸司基溝后,防守彝人紛紛向普雄河東岸撤退。靖邊團和羅洪大英部乘機進占谷莫村,飛機第三次跟蹤掃射,參謀長鄧海泉率部乘勝進駐茲苦村,勒青地等地,至此完全控制了兩岸。
旺海這時敵對雙方均出現一些新情況,彝人方面多數家支頭人已向指揮部靠攏;少數頭人本不服氣,又感到獨臂難撐,進退兩難。
進剿部隊方面,劉文輝赴京參加國民大會期間,風聞蔣中央將以張篤倫為西康省主席消息,并受到旅京人士抨擊,普雄戰事不宜拖延,賀國光雖不滿劉文輝,但也不愿張篤倫主持康政。
此次普雄戰事,自己參與策劃,并請派飛機和中央軍292團參戰,如曠日持久,發生變化,于已不利。劉元瑄已得電令升為副軍長代理軍長職務,限期到雅安就職,亟應結束這一戰事。孫子汶作為彝人,自然不愿意殺彝人。官兵看到普雄彝人雖然富裕,可擠的東西,去年已被擠得差不多了。
這次彝人有所準備,再打下去,萬一物極必反,后果難以設想:西昌、冕寧、越西等縣百姓負擔運輸任務,早已怨聲載道,這些都為“和談”結東戰事提供了主客觀條件。
五、“和談”結果
2月26日,進剿部隊控制了普雄地區后,“和談”正式開始。阿候魯木子、果基摩達、果基木古、阿候吉茲哈根等帶著隨從來到指揮部,他們坦率地說,你們有飛機、大炮,而我們沒有,非投降不可。
經雙方協商,繼續清繳尾欠銀子,清還被俘官兵,今后彝不劫人,軍不打彝。敵對關系緩解。指揮部熱情招待,孫子等彝族軍官紛紛宴請,頭人們自由出入,無拘無束。
賀國光得知普雄主要頭人已到中所鎮指揮部,2月28日派警備部參謀長姚樸和屯委會委員曹良壁持令來到指揮部以開會為名,頭人們進入大門,隨從被擋在門外,姚樸一聲令下,警衛齊出,如狼似虎,將頭人們隨身攜帶的短槍全部解除,甚至連耳朵上戴的蜜蠟珠都被摘去,空氣突然緊張起來。
耳朵上戴的蜜蠟
姚樸宣布:把他們統統扣押起來!一群武裝將阿候魯木子、果基摩達、果基木古、阿候吉茲哈根、阿候打洛、果基阿芝瓦格,連參加進剿部隊的彝務團長史魯鐵哈也在內(上年戰事被通情后率先溜掉)一齊押走。
此舉出乎劉元瑄、孫子汶、羅洪大英、潘學源等預料,既無力抗拒警備部命令,又無法對頭人們進行解釋,深感信義盡失進退兩難。
頭人們開始感到突然,失去自由后,被關在一座碉樓上,周圍警戒森嚴。他們失悔再一次受騙上當,但事已如此,只好聽天安命,泰然處之。指揮部對他們生活優裕,酒肉不缺,鴉片隨意抽,只是不準出入。
按賀國光的決定,還得把這些人押送西昌。孫子汶、羅洪大英等都認為此去瀘沽一百多里,途中都是阿候、果基家族,即使一個團護送也難保安全,做得過火,會把彝人逼反。劉元瑄將此意告賀,賀亦不再堅持,幾經協商,改為將這些頭人的兒子送西昌讀書(實為人質)方能把本人放回去。
頭人們無可奈何,將自己的兒子交出。阿候吉茲哈根、阿候打洛無孩子頂替。同史魯鐵哈一起被押去西昌監禁。孩子們交給屯委會邊民小學“讀書”。詳見另一篇《解放前涼山彝區教育狀況簡略,有一學校培養出兩名部級領導》
一西昌警備司令部在報告中寫道:
“.....此次進剿普雄,從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七日開始,至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止,凡一百一十二日,動員官兵一萬七千余人,使用槍彈五十余萬發,傷亡官樂三百九十四人,交出難民九十四人,槍八十三枝。”
六、善后問題
軍事行動結束后,屯委會于越西成立“普雄夷務整理處"不久改設普南、普北兩個區,區長李萬芳、玉若去。由于矛盾加深,彝民仇視“政府”,雖有區長,不敢到任,其余編組保甲,興辦學校等,僅是一紙空文。
普雄彝民連遭兩次剿殺,家破人亡,田園荒廢,民不聊生。幸存者日食艱難,部分人為了生存迫不得已返到內地掄劫。漢區因派糧派款,承擔繁重運輸任務,耕作失時,度日維艱,善良者以草根樹皮果腹,盜賊蜂起,匪禍橫行,即城郊劫案不斷,人民惶惶不可終日,這年又值陰雨連綿,山洪泛濫,遍地成災。
縣參議會出面呼吁寧屬各縣聯名上報要求救災,劉文輝轉呈蔣中央要求撥款,毫無結果,彝漢人民饑寒交迫,無人過問。
至此,民國時期涼山普雄之戰完結。
首篇:《民國時期普雄之戰的前奏,以夷制夷圍攻菜子山,連狗都成了俘虜》
中篇:《國民黨軍隊在涼山的敗仗,闡釋了“丟盔棄甲”的含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