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
國家近兩年的醫保集采嚴重影響了國外原研藥的國內市場占有率。
上海作為外資中國大本營,毅然有醫療專家為原研藥發聲。不過國家醫保總局派駐專家來上海調研后,基本駁回了全部意見。
如下:
今年1月,有專家認為某些集采藥品可能存在“血壓不降、麻藥不睡、瀉藥不瀉”質量風險,有關部門派員調研了解情況。
日前,參與調研的醫保、藥監部門接受了記者采訪。
問:請介紹一下調研的有關情況,現場與專家們主要溝通了哪些信息?
答:調研人員認真聽取了有關專家,以及瑞金醫院、仁濟醫院、中山醫院等7家醫院負責人,外科、內科、麻醉科、藥劑科等科室醫護人員的意見。聽取意見的同時,還深入相關科室提取了相關數據資料。
調研人員向專家們重點了解了三方面信息:
一是在臨床一線使用各類集采藥品時對藥品療效和質量的感受;
二是提到的“血壓不降、麻藥不睡、瀉藥不瀉”等具體情況;
三是對完善藥品集采政策、強化藥品質量監管的意見建議。
問:對于專家接受采訪時的幾個說法,調研了解到哪些情況?
答:關于“降壓藥血壓不降”的說法。有反映“氨氯地平”的仿制藥療效不如原研藥,起因是個人的用藥體驗。
瑞金醫院提供了該院參與的苯磺酸氨氯地平集采中選仿制藥與原研藥對比的臨床真實世界研究成果,顯示“針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用原研及仿制氨氯地平治療均能獲得較好效果,可有效降低血壓水平,且安全性相當”。這一研究成果已經公開發表。
關于“麻醉藥不睡”的說法。接受調研的醫院麻醉科臨床醫生介紹,“醫院每個月平均2000多臺手術,麻醉藥在集采前后用法用量沒有大的變化,誘導劑、鎮靜藥、肌松藥等各種類型的麻醉藥都沒有太大變化”。接受調研的一家醫院領導說:“我院不存在‘麻藥不睡’的問題”。
當面交流后,瑞金醫院迅速對第九批集采麻醉藥“丙泊酚乳狀注射液”的使用記錄進行回顧性比較,納入了2023年12月和2024年12月肝膽外科病區接受全身麻醉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
從麻醉全過程看,原研藥與集采仿制藥平均麻醉藥用量無統計學差異。
單獨看其中的麻醉誘導期(麻醉全過程的起始階段),集采仿制藥平均用量157毫克,原研藥平均用量146毫克(集采藥品和原研藥品每支含量均為200毫克)。
在未發現“麻藥不睡”、人均丙泊酚總用量無差異的情況下,麻醉誘導期仿制藥人均用量略有增加,需收集更多數據分析研判。
關于“內鏡檢查腸道準備的瀉藥在臨床使用中經常有反映療效不佳”的說法。
經了解,用于腸道準備的瀉藥主要是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此藥是第十批集采新納入的品種,2024年12月30日剛剛公布中選結果,目前尚處于落地執行前的準備階段,也就是說相關醫院和醫護人員尚未使用“集采后的瀉藥”。
瑞金醫院及其他幾家醫院均反映,未收到臨床一線關于“瀉藥不瀉”的相關反饋。
接受調研的某三甲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表示,“多年來做腸鏡準備的2種瀉藥都是國產藥,沒有變化,沒聽說過‘瀉藥不瀉’的情況”。
同時,對于臨床收集到的不良反應個例(既有原研藥,也有仿制藥),7家醫院均按規定報告了藥品不良反應,報告渠道是暢通的。
其中部分醫院還進一步提供了詳細報告情況,集采的仿制藥和原研藥不良反應均未超出藥品說明書和文獻報道的范圍。
總的來看,此次關于“血壓不降、麻藥不睡、瀉藥不瀉”等說法,多來自他人轉述和主觀感受。
下一步,有關部門將持續關注。接受調研的一位臨床專家也當場表示,“對制藥行業特別是對仿制藥行業不夠了解,就容易產生‘價格等于質量’‘降價就一定降質’的認識誤區”。
問:社會上對藥監部門針對仿制藥的一致性評價是否為“一次性評價”非常關心,能否介紹一下一致性評價的有關情況?
答:從2015年開始,我國推進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將仿制藥由原來的“仿已有國家標準的藥品”調整為“仿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的藥品”。
對早期上市的仿制藥,按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的原則,分期分批進行一致性評價。
首先,嚴格遴選一致性評價參比制劑。一般選擇原研藥品作為參比制劑,也就是說一致性評價的對照藥品是唯一的,所有仿制藥都以參比制劑作為對照。
有人擔心 “首仿以原研為參照、后續仿制藥再以首仿為參照導致仿制標準下降”的問題不存在。
第二,我國的一致性評價方法采用了國際公認的嚴格標準。
我國的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技術要求已與國際接軌,采納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等國際通行技術標準開展仿制藥的技術審評,包括藥學、非臨床、臨床等,已經采納實施了全部ICH技術指導原則。
歐美等發達國家也是采用上述技術標準開展審評。參照歐美藥品監管機構的做法,在依法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的基礎上,公開審評報告。
第三,藥品過評上市后持續受到嚴格監管。藥監部門不僅在上市審評審批時堅持嚴格標準,在藥品過評上市后仍然堅持嚴格監管,要求企業嚴格按照申請一致性評價時的工藝生產,重大變更須重新審批。
上市后變更的審評標準也與國際接軌,持有人需要按照ICH Q8(R2)藥品研發、ICH Q9(R1)質量風險管理、ICH Q10藥品質量體系及ICH Q12藥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技術和監管考慮等,持續改進和優化藥品質量。
因此,一致性評價是一整套質量評價和監管體系,不是“一次性評價”。
問:醫院能不能使用集采非中選原研藥?原研藥是否都退出中國了?
答:有人稱原研藥品全面退出中國,事實集采藥品的協議采購量為醫療機構報告需求量的60%-80%,醫院實際采購量達到相應規模即為完成采購協議,
協議之外的部分,由醫療機構自主選擇品牌,可以選擇采購非中選原研藥,這項政策是明確的,也是一貫的。
瑞金醫院在配備集采藥的同時也配備了相應的非中選原研藥,其提供的材料顯示,“在引入24個集采降壓藥的同時,保留有相對應的18個原研品種的降壓藥;抗細菌藥物方面,引入了48個集采品種,保留了相應的21個品種的原研藥物;
麻醉和肌松藥物中,在引入6個集采品種的同時,保留了4個相應品種的原研藥品”。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并非所有藥品的原研藥都一直在國內市場有生產銷售,有的實際上從未進入國內市場。
傳言在上海兩會中帶頭提出意見的專家已被所在醫院通報批評,認為其捅了簍子。
原研藥退出了市場,仿制藥也降到了白菜價。醫保降低的支出給了誰呢?
答案是大量未經過雙盲實驗的中藥及中成藥。
一場利益大洗牌已經悄悄完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