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網友李先生投稿:年年回老家過年如同被“打劫”一樣,處處都要花錢,真的扛不住了!
以前,一年一度的過年歸鄉之旅,對于我來說,是非常喜歡和享受的,意味著即將享受到一種工作上的解脫,家人團聚的幸福,過節熱鬧的氛圍等等。
但這些年,回老家過年的我,卻漸漸沒了這些好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和是被傳統裹挾壓力,被社會利益浸染帶來的負擔。
這幾年,回老家過年也感覺都是回去被“打劫”的,處處都要用錢,并且花的錢,一年比一年多,遠不及掙錢的速度。
先說回家的路費,我們一家三口回老家一趟,坐飛機得3000多。
不坐飛機,就坐高鐵也要1800多,就算坐最次的火車,大巴車,都要一千出頭。
每次回家一趟,看著這么多錢花出去,真的會有割肉那般的心疼。畢竟我一個月才6000多工資。
到了家后,各種紅包和隨禮,也是讓我難以承受的。
給父母的紅包年年都不能少,并且年年都得漲,不然兄弟姐妹會比較,說是非。去年給父母5000元,今年漲到了6000元。
弟弟剛大學畢業,踏入社會不容易,給了他1500元紅包,鼓勵他好好奮斗;表妹高三,成績優異,為了鼓勵她準備高考,也給了1000元紅包。
家里兩邊的老人都還健在,爺奶各包了500元,外公外婆各包了300元。
在送禮方面,開銷也著實不小。
給兩個叔伯拜年,每家帶兩瓶400元左右的白酒,彰顯心意,再配上一條300元的煙,還有一盒200元的茶葉,整套下來一家就要1300元。
兩個舅舅家,也要同等規格,并且他們也年長,還要額外給個200元的紅包。
這一趟就得花3000元。大舅家添外孫,又在娘家過年,這去了額外又要包了500元紅包。
姑姑家也同樣不能馬虎,煙酒茶一樣不少,又花去1300元。
這么一圈親戚家走下來,我的什么年終獎,12月的工資啥的都沒了。
過年期間,農村的宴席也擺得很多,一場接一場,好像趁著人多,都來斂財了。
我年二十五回來的,還沒到過年,就擺幾桌小型的酒席,有搬新家的、訂婚的、老房翻新的等等,這些普通的隨便一場,就要隨200元的禮金。
年初一過后,那就熱鬧了,幾乎每隔幾家就會有人擺酒。
除了大舅添丁辦滿月酒,我參加了,一場提前過大壽的,兩場嫁女兒的,和一場兒子娶妻的,這些都是比較大型且隆重的,都隨禮300元。
最離譜的是,有一天我還遇到同一天辦酒席的,沒辦法兩邊都得去,但都要隨禮。這過年幾天里,算下來,光宴席禮金我就花小兩千。
除了隨禮,在農村的開銷也很大。
比如看病,過年期間妻子和女兒雙雙感冒發燒,為了不影響過年,就抓緊去村里的診所看。
結果醫生簡單檢查后,開了些退燒藥和消炎藥,各打了一針。
我以為就100來塊錢的事,結果卻收了我340元。
后來聽村里人說,村里診所的藥不僅比城里貴,而且有時候還會缺藥,一些常用藥都得托人從城里帶。
買東西的物價也讓我感到意外。
去村里的小賣部買日用品,同樣的洗發水比城里超市貴了5元,一包普通的掛面也貴了2元。
有次買了兩斤豬肉,一結賬竟然比城里多花了10元。本以為農村物價會便宜些,能省點錢,沒想到很多東西反而更貴。
在外辛苦干了一年,好不容易在年底錢包鼓了點,結果回來過了這么一個新年,就直接被洗劫一空了。
因為花錢這么多,導致妻子和我經常為這事拌嘴。
妻子總覺得回農村過年沒意思,花錢多,還享受不到什么,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就是打牌嗑瓜子,無趣的很。
最主要的還是心疼那些錢,明明可以省下不少,自己吃香喝辣,結果卻花在一些沒啥意義的人和事上。
今年年初八回城的路上,我和妻子粗略算了下,回家過年12天,我們就花了3萬多,如果不回家,就光給至親紅包,我們最低可以省下2萬元。
算了這么一筆賬之后,我和妻子就做了個決定,明年就不回家過年了,給父母寄點年貨,衣服,還有捎帶一些紅包就行。
要回家,要么就年前或年后,機票便宜時再回去。這樣不縫春節,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隨禮。
可能過年不回家,會讓親戚朋友,甚至村里人議論,但我現在也顧不了那么多面子工程的事了,覺得只有先把自己的生活過好,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過年本應是闔家歡樂、溫暖團圓的時候,可如今卻增添了如此沉重的經濟負擔,真的讓人高興不起來。
真希望以后過年能回歸它原本的樣子,少一些金錢的壓力,多一些親情的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