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能(688349.SH)是三一重工(600031.SH)實控人梁穩根旗下從事風電業務的公司,該企業于2022年登陸科創板。
三一重能的主營業務為風電機組的研發、制造與銷售,風電場設計、建設、運營管理以及光伏電站運營管理業務。
風電機組中,齒輪箱(增速機)是較為核心的部件之一,正在申報上交所主板IPO的德力佳傳動科技(江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德力佳”)的主營產品就是應用于風電機組的齒輪箱。
然而,德力佳與三一重能淵源頗深,除了股權關系,在資產、人員、業務等多方面均有交集。
因此,德力佳IPO之際,其獨立性受到諸多質疑。
01
1塊錢的交易,審計結果前后不一
在風電機組中,由于葉片帶動的風輪轉速較低,無法直接驅動發電機工作,因此需要通過齒輪箱進行增速,風輪的低轉速轉化為發電機所需的高轉速。因此,齒輪箱(增速機)屬于風電機組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圖源:德力佳招股書
從事風電業務的三一重能,在2017年之前,對于增速機等核心零部件采取自產戰略,但后來部分資產部件由于故障率高而停止自產,自2017年以來三一重能不再自產增速機。
圖源:三一重能招股書
三一重能用于生產增速機的子公司——北京三一增速機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增速機公司”)也就處于閑置狀態。一年后,三一重能決定將增速機公司出售。
賣給誰呢?三一重能作為德力佳的股東,當然希望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出售之前,2017年末,三一重能將自有的風電主齒輪箱相關生產設備作價9368.46萬元轉讓給增速機公司。而這些設備,正是德力佳設立初期采用租賃方式使用的。
2018年1月,三一重能與德力佳簽訂相應《轉讓協議》,德力佳以1元錢對價獲得增速機公司100%股權。同年6月,增速機公司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同時更名為北京德力佳增速機設備有限公司。
根據德力佳招股書披露,本次交易定價,是基于北京中諾宜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出具的審計報告,截至2017年12月31日,增速機公司經審計的凈資產為0.28萬元。根據該審計報告,2017年增速機公司營收僅為1.13萬元,利潤總額29.298萬元,資產總額為9367.11萬元。
圖源:德力佳招股書
但據《局市》查閱三一重能IPO招股書文件,發現其中披露的對增速機公司審計結果卻并不一致。
該招股書披露的審計結果中,增速機公司營收、利潤總額數據與德力佳招股書中完全一致,但審計的增速機公司資產總額為11423.24萬元,與德力佳所披露的9367.11萬元,相差了2000多萬元。
圖源:三一重能招股書
都是報送給交易所的信披文件,不同的會計師審計結果會有這么大差異嗎?
02
關聯交易下的業績爆發
總之,德力佳花了1塊錢,把原本需要租賃的生產設備買回來了。
德力佳在招股書中稱,“公司通過收購獲取了風電主齒輪箱相關生產設備,進一步提升產品生產能力,有利于推動業務發展和提升經營業績。”
結果確實如此。
自2018年開始,德力佳對三一重能的銷售金額呈現爆發式增長。據三一重能招股書中披露的數據,2018年-2020年,德力佳對三一重能銷售金額分別為1.93億元、3.49億元、9.18億元,均位列第一大供應商,所采購內容均為齒輪箱。
2021-2023年,三一重能對德力佳的采購金額有所波動,但仍處于前五大客戶之列,三年累計采購金額為16.74億元。
2024年上半年,三一重能重回德力佳第一大客戶,采購金額為5.03億元。同期,另一股東遠景能源作為第三大客戶,向德力佳采購了2.89億元。這兩筆關聯交易合計貢獻了德力佳當期近6成營收。
在兩大股東的聯手助推之下,德力佳的經營業績自然是節節攀升。2021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7.62億元、31.08億元、44.42億元、13.7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27億元、5.4億元、6.34億元、2.35億元。
但相對而言,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卻并不算高,報告期內分別為2.32億元、2.99億元、3.9億元、1.8億元。
這與公司大量的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規模有關。通俗說,就是賣了貨沒收到錢。
以2024年上半年為例,營收為13.72億元,但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余額相加達到14.89億元。
而這其中,既是股東又是客戶的遠景能源就占到了一半還多。
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對遠景能源應收賬款余額為4.91億元,合同資產余額3.18億元,兩項合計占比52.28%。
圖源:德力佳招股書
除了在業績上助力,這兩名股東在公司治理架構上也占據著重要地位。德力佳9名董事會成員中,除去實控人劉建國、孔金鳳夫婦及3名獨董,剩余4名董事中,具有遠景能源和三一重能背景的各有2名。
除此之外,還有2名高管具備三一系背景,包括財務總監李常平,這是一位在三一重工干了20年的老財務,在三一重能上市期間擔任該公司財務副總監,上市后則轉赴德力佳。此外,三一重能還委派有一名監事。
03
實控人“撤回”了一筆技術出資
就在三一重能決定不再自產增速機的同時,德力佳的創始股東們已經開始著手注冊公司了。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三一重能。
2017年1月,劉建國、孔金鳳、三一重能及加盛投資共同設立德力佳有限(德力佳前身),公司注冊資本為1億元,其中劉建國出資3500萬元,孔金鳳出資1500萬元,三一重能出資2000萬元,加盛投資出資3000萬元。
在劉建國的3500萬元出資中,3000萬以貨幣出資,500萬元以知識產權-非專利技術出資。
2018年3月,由資產評估公司對此補充出具了評估報告。根據該報告,截至評估基準2018年3月15日,劉建國用以出資的非專利技術-風力發電齒輪傳動裝置設計研發及制造技術市場價值為500萬元。
客觀而言,采用技術出資的形式,其價值確實很難衡量,尤其是非專利技術。
恰巧,德力佳招股書中記載了另一筆技術轉讓的價格。2019年1月,三一重能將其擁有的“一種齒輪箱及包括該齒輪箱的風力發電機”發明專利轉讓給德力佳,價格僅為5萬元。該發明專利主要系用于生產風力發電機的齒輪箱。
圖源:德力佳招股書
不過,德力佳在招股書中稱,該專利在后續產品中并未應用。
或是擔心技術出資存在瑕疵,2021年11月,劉建國以個人自有資金500萬元補充繳納了原以非專利技術出資的部分,并且在2024年12月補充出具了驗資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德力佳成立僅8年時間,整體估值一路水漲船高。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計算,2023年3月,IPO前最后一輪股權轉讓價格40.15元/注冊資本,總估值達52.6億元。
本次IPO擬發行不低于10%新股,募集資金18.808億元,發行市值預計達188.08億元,翻了三倍。
據此計算,三一重能2000萬元原始出資對應的市值已高達28億元,增值130倍。加上IPO前接的老股,三一重能當前共持有德力佳28%股權,一旦上市成功,這些股權市值近50億元。
如果這樣算的話,當初1塊錢賣出的資產和設備,還便宜嗎?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操作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