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這個最常見的消費品,在新消費的陣陣吶喊聲中,也被喊出了三六九等!
尤其當一打酸奶12杯賣到120多元后,約合125g標價10元的時候,酸奶也像奢侈品一樣,成了身份的象征。
尤其在打出「寶寶第二餐」旗號后,85g一袋的酸奶,更是賣出了10塊的高價,自此以后,酸奶也在「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雞娃世界里占得了一席之地。
比如自稱酸奶界愛馬仕的卡士,就是這樣一家在新消費浪潮中崛起的貴族酸奶。
不僅在宣傳中自稱酸奶中的愛馬仕,自稱「世界上最好喝,最健康的酸奶」。
官網上更是各種溢美之詞,比如高品位、高品質、高標準,高端首選……以及什么貴族府邸6爵爺和夫人們打開一杯酸奶,開啟快樂優雅的一天……
而這些夸張的、唯美的、詩情畫意的,從宣傳片到文案,再到產品包裝,通過瘋狂轟炸的廣告,長期有耐心、無孔不入的塑造著大眾認知……
然后,125g的酸奶以10塊錢的價格賣給白領,讓白領因為一杯酸奶回歸好心情,回到原態……
再然后,85g的酸奶以10元賣給寶媽,讓寶寶把酸奶當成第二餐,在起跑線上茁壯成長……讓其他的孩子在后面連尾燈都看不到。
自然了,真材實料,所謂的高端名副其實,那就算一杯賣到20元,也并沒有什么問題。消費者是十分愿意花錢買健康,買安心的。
然而,卡士這個所謂酸奶界的愛馬仕,酸奶中的貴族,卻頻頻在最基本的食品安全問題上翻車,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所謂的愛馬仕,通過瘋狂的廣告給消費者塑造認知,然后順便賣高價?
畢竟,連基本的食品安全問題都做不好,那就是連合格都算不上,談什么高端,甚至貴族、愛馬仕?
比如今天的一個熱搜——「卡士酸奶被指內有霉斑吃了又吐又拉」……
事情大概是,有位福建的消費者發了一則投訴吐槽筆記,內容顯示,拆開購買的卡士酸奶內發現,里面出現霉斑。
該消費者的原帖是:有愛喝卡士的姐妹嗎,天塌了。打開看到一坨黑色的我以為是外面的商標被光照到透出來,拿吸管戳了一下竟然是霉斑 誰懂啊愛喝卡士的小女孩天塌了…
就發霉成這樣,還能拿出來賣?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消費者的爆料,網友配圖顯示該酸奶的生產日期為2025年3月7日,其食用的時候,遠遠沒有過期。
沒過期就長霉斑,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要知道,家里經常買的平價酸奶,就算過期十多天,拆開也沒見過長霉斑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情況呢?
根據內容可以看出,這位消費者在發現霉斑前已經食用了一些,而據其表示:「原以為貴有貴的好處,但食用該酸奶后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
此外,有用戶在評論區表示,沒扔吧?一千塊錢呢。
隨后,原帖作者表示,其一開始發帖只是想吐槽遭遇,發帖時間過去一周后,卡士酸奶方聯系了她,表示賠償一箱酸奶,她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來,被要求提供醫學證明。
「“叫我提供喝酸奶導致吐的醫學證明,我去哪搞,上班已經很累了」。也有網友支招:不用證明嘔吐,有發霉證據就行……
該事件被媒體曝光后,卡士也是快速沖上熱搜,不少網友不淡定了,比如有網友表示:「我一直覺得卡士是很高級的酸奶...小小一杯」
「經常吃這個酸奶呀!還挺貴的,這樣的價格還做不好品控嗎!到底還有什么食品不背刺我們消費者?。。。。 ?/p>
看到這一幕,小柴有同事也調侃稱,如果是真的,那么高端不就體現出來了嗎?俗話說,減肥最好的辦法就是拉肚子,卡士這是幫小姐姐們彎道實現保持好身材呢,不是嗎?尤其那一句「喝卡士,找回原態」,這原態還原的結不結實……
也有網友表示:以前有買過幾次卡士拉肚子。后來發現只有在那個24小時超市買的卡士才會這樣,其他地方買的就沒事。懷疑部分店儲存有問題。
也有網友曬出了小某書上關于喝了卡士當碰射戰士、及其他身體不適癥狀的筆記,一大把一大把的,
小柴隨后五翻了這些筆記,發現,喝出霉斑的還不是個例。比如有消費者表示,快喝完了用吸管刮杯子里面,突然看到小黑塊,以為是蟲子,用手弄開發現是霉塊。
還有消費者表示:沒過保質期,打開發現里面是這樣的,慶幸沒給孩子喝。并提醒網友,喝酸奶一定要開蓋。
還有網友發筆記稱,自己買的卡士酸奶,發現粉色異物,不清楚是啥……
那么我們也不難看出,酸奶這玩意,不是說看看保質期沒過期就可以放心喝,這品類特殊,沒過期也不一定不會變質。
至于喝出毛發的,類似的筆記則更多……
在黑貓投訴上,檢索卡士關鍵詞,投訴量高達1萬多條。
其中排在前面的是黑色異物、變味變質等投訴案例……
再往下翻翻,食品安全相關的則是投訴的重災區。
而對于此次喝出霉斑事件,卡士酸奶客服表示,目前公司已知曉此事,相關部門已經在聯系消費者了解情況,并會對此事進行調查。我們這邊始終會將食品安全放在首位。
此外,據媒體報道,卡士客服表示,就此事已經與該消費者進一步協商溝通,公司已經開始排查,目前消費者還未提供出現問題的產品給公司。
「我們初步判斷和溫度儲存有關系,但具體情況需要排查核實才能知道」。
該客服同時表示,酸奶產品對溫度儲存有一定要求,必須冷藏保存,要2℃-6℃,且卡士酸奶產品出廠有嚴格把控和檢測,消費者可以放心,就上述事件公司已經積極聯系消費者處理。
不過,此外,多家媒體試圖聯系原發帖作者,但截至目前,均未得到回應,那么真實情況究竟如何還需要讓子彈再飛一會。
畢竟,我們也看多了關于如今食品安全、商品質量維權翻車的案例,比如之前的胖東來紅內褲事件。
比如很多網友提到,卡士酸奶對冷藏保存的要求較高,而酸奶又是非常容易變質的。
那么這位消費者喝出霉斑,可能各環節都存在出問題的可能,比如生產、運輸、超市,以及消費者買到之后,是否按照要求冷藏保存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也不是卡士第一次因為食品安全質疑沖上熱搜了。
還記得在2022年,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發布信息稱,卡士酸奶生產的某批次「餐后一小時」雙歧桿菌C-I風味發酵乳,酵母項目超標60倍。
上海市場監管局在通告中指出,酵母超標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污染或者是產品存儲、運輸條件控制不當等。
而卡士回應稱,酵母超標可能是出廠后儲運或終端溫度不達標所致。那么這個運輸環節,卡士官方是否自己把控或者是否有嚴格的管理標準呢?
而卡士創始人曾公開表示,卡士從創立之初就建立了專業的冷鏈物流公司,每一臺車都是帶制冷機的專業冷藏車。那么這種情況下,鍋該誰背?
而類似酵母超標的事件,卡士也不是個例,早在2015年,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卡士·鮮酪乳(玉米果粒),被檢出酵母計數超標。
當然,除了這些官方通報的,以及上熱搜的,各種投訴平臺、社交媒體,消費者那些關于卡士食品安全質疑的投訴,我們也不能忽視,卡士也更應該積極看見。
只有這樣,卡士或許才能在高端的路上越走越穩,消費者也能真正通過高價買來安心。
畢竟我們也看到,消費者為了安全健康的飲食,是真的愿意多掏錢的,這無疑也是一些主打高端市場的品牌的機會,不能自己給葬送了……
但顯然,對這一系列事件,無疑讓不少人給卡士所謂的高端酸奶打出了問號,高端從來不是從口號里喊出來的,尤其連基本的食品安全底線都守不住的時候,談高端,多少有點像發霉的酸奶一樣——變味。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肆號
編輯|譚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