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unnyue 來源 | 互聯網品牌官
2025年4月,東鵬飲料因董秘張磊546.55萬元的年薪引發熱議,這一數字相當于其前東家怡亞通年薪的16倍,也讓這家功能飲料巨頭再次走進公眾視野。
從2003年以200萬元接手瀕臨破產的國營小廠,到如今市值超1400億元、年營收近160億元的行業龍頭。
整個2024年,東鵬飲料為董監高共開出薪酬4603.82萬元,其中超百萬年薪的有9人。
通過大手筆分紅、減持套現,東鵬飲料的投資人和老板也都賺得盆滿缽滿。
跳槽漲薪超十倍,
天價打工人的薪酬
東鵬的高薪激勵機制與其業績增速緊密相關。
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158.39億元,同比增長32%;凈利潤28.6億元,同比激增63%,遠超行業平均水平(2024年飲料行業凈利潤增速約15%)。
這樣的成績,離不開高管團隊的資本運作與市場開拓。
現任董秘張磊的天價薪酬,正是公司對接資本市場的縮影。
2023年12月,張磊從怡亞通離職,以董事長特別助理身份加入東鵬,年薪34.39萬元;
2024年2月,因原董秘劉麗華調任副總裁,張磊接任董秘,薪酬暴漲至546.55萬元。
▲ 圖源:東鵬特飲年報
截至目前,A股共有約1800家上市公司披露董秘薪酬。
在這些公司中,董事會秘書的平均薪酬約82.7萬元;
在按照董秘薪酬由高到低的排名中,東鵬飲料的董秘排在榜首,且TOP 20中只有東鵬飲料一家為飲料企業。
在東鵬飲料之后,第二名是比亞迪的李黔,2024年的薪酬為532.5萬元;
第三名是美凱龍的邱喆,薪酬為514.51萬元;
第四名是九號公司的徐鵬,薪酬為458.04萬元;
第五名是紫金礦業的鄭友誠,薪酬為451.38萬元。
事實上,東鵬的高管團隊早已是高薪成員。
張磊擁有武漢大學傳播學博士學歷,曾在騰訊、字節跳動等互聯網企業擔任戰略投資職務,具備資本運作與投資者關系管理的復合背景。
2023年,前任董秘劉麗華以899萬元年薪位列A股董秘薪酬榜第二,僅次于方大特鋼的江迎春(900萬元);
2024年,公司董監高總薪酬達4603.82萬元,9人年薪超百萬,兩位副總裁年薪均超720萬元。
張磊在怡亞通任董秘的時間加起來不到13個月,共獲得53.16萬元的稅前報酬。
大致算下來,其當時的年薪在50萬元左右。
而到了東鵬飲料,年薪猛然超過了500萬元。
相較之下,2024年,怡亞通的董監高13人共獲得稅前報酬523.15萬元,還不及張磊一人2024年的薪酬。
負債千萬,到營收超150億
當年,深圳市東鵬飲料公司作為國營企業成立,推出“東鵬特飲”品牌,但因經營不善,到21世紀初已瀕臨絕境。
2003年,年僅34歲的汕尾商人林木勤以200萬元的價格拍下這家負債超千萬元的工廠,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豪賭。
此時的他,已在飲料行業摸爬滾打十余年,曾在紅牛中國代工廠擔任技術主管,對功能飲料的生產工藝和市場痛點了如指掌。
接手后,林木勤做的第一件事是“改頭換面”。
▲ 圖源:東鵬特飲官網
當時市場上的紅牛飲料以金色罐裝為主,定價6元,主打高端渠道。
林木勤敏銳發現,中國廣大的下沉市場存在巨大空白。
出租車司機、建筑工人等體力勞動者需要性價比更高的提神飲料,但主流產品價格偏高。
他決定避開與紅牛的正面競爭,將目標鎖定在三四線城市及鄉鎮市場,推出500ml瓶裝東鵬特飲,定價3.5元,僅為紅牛的一半左右。
傳統罐裝飲料開啟后易污染,林木勤團隊研發出帶防塵蓋的瓶裝設計,并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成為產品差異化的關鍵。
2005年,東鵬特飲在廣東的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首次實現盈利。
▲ 圖源:東鵬飲料年報
2013年是東鵬飲料的重要轉折點。
500ml金色瓶裝,定價5元,比紅牛(6元/250ml)容量翻倍、價格更低,打出“累了困了,喝東鵬特飲”的廣告語,直接對標紅牛的“困了累了喝紅牛”。
尼爾森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東鵬特飲在能量飲料市場的占有率從23%飆升至47.9%,連續四年蟬聯國內銷量冠軍,遠超紅牛(2024年市占率約28%)和魔爪(約12%)。
上市后,公司加速全國化布局,在江西、安徽、廣西等地建立生產基地,縮短物流半徑,降低運輸成本。
2024年,東鵬飲料實現營業收入158.39億元,同比增長40.63%;
歸母凈利潤為33.27億元,同比增長63.09%;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57.89億元,同比增長76.44%。
“全員造富”模式
是吸引人才的砝碼
創始人林木勤家族通過持股平臺合計持有公司62.8%的股份,截至2025年4月,持股市值近900億元。
林木勤本人連續三年登上胡潤百富榜,2024年以580億元財富位列第76位。
二股東君正投資(持股15.2%)自2021年上市以來累計減持套現超41億元,投資回報率超10倍。
上市四年累計派現53億元,2024年單次分紅達13億元,占當年凈利潤的45%。
以林木勤家族持股比例計算,僅2024年就分得6.3億元。
對比同行,農夫山泉上市五年累計分紅42億元,康師傅控股近五年分紅約35億元,東鵬的分紅力度遠超同業。
高管層的財富增值同樣驚人,2023年離職的前財務總監梁邦強,通過減持原始股套現超5000萬元;
現任副總裁盧義富持有公司0.8%股份,市值超11億元。
這種“全員造富”的模式,成為東鵬吸引人才的重要砝碼。
▲ 圖源:東鵬飲料
盡管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收48.48億元(同比增35%)、凈利潤12.6億元(同比增47.6%),但隱憂依然存在。
首先,能量飲料收入占比仍超80%,“補水啦”等新品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其次,海外擴張面臨強敵,紅牛在東南亞市場占有率超60%。
而東鵬2024年投資5億元在印尼建設的工廠,預計2026年投產,能否復制國內的渠道神話仍是未知數;
再者,高管天價薪酬與股東減持引發市場對“利益輸送”的擔憂,2024年四季度,公司股價因創始人配偶減持1%股份而短暫回調15%。
隨著Z世代對“健康提神”的需求升級,東鵬特飲含咖啡因的成分遭到部分消費者質疑,而競品已推出“植物能量”“零糖”版本。
東鵬的應對策略是推出“東鵬0糖特飲”,定價5.5元,2024年銷量達8億元,但增速低于預期。
站在277元的股價高位(截至2025年4月,動態市盈率38倍,高于飲料行業平均25倍),東鵬需要證明其“低價+渠道”的護城河足夠深。
正如林木勤在2024年股東大會上所言:“東鵬的基因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們永遠要比對手快半步。”
從國營小廠到千億巨頭,東鵬的狂飆或許尚未停歇,但每一步都踩在市場競爭的刀刃上。
當“年輕就要醒著拼”的廣告語響徹大街小巷,這家誕生于深圳的飲料公司,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商業成功。
在功能飲料的紅海中,東鵬能否續寫傳奇,或許取決于它能否在“性價比”與“高端化”、“本土化”與“全球化”之間找到新的平衡。
而這,正是中國快消品行業最真實的生存寫照。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為了不失聯,請關注下面的備用號,有些精彩內容會發在這個號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