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換一種生活方式,你最想過什么樣的生活?
最近看到了一個視頻,來自于油管博主Nathaniel Drew,他希望能過上的是一種
“更加高產有效率、同時也更加平衡的生活,建立好的習慣、幫助自己完成想要做到的事情”。
聽起來是不是很有吸引力?
于是他找到了一個模仿對象——本杰明·富蘭克林,并完成了一項為期一周的生活挑戰,包括早晨5點起床,晚上10點就睡覺,上午和下午各專注工作4小時。
也就是,
按照本杰明·富蘭克林生活作息過一周。
· I Tried Ben Franklin's Daily Schedule For a Week: Here's What Happened, by Nathaniel Drew(字幕翻譯來自up主@一只怡欣)
01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裕又聰明。
——本杰明·富蘭克林(《窮理查年鑒》,1735)
說到本杰明·富蘭克林其人,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大概來自于歷史書:作為美國開國元勛之一,參與起草了《獨立宣言》。
但除此之外,他還發明了避雷針,在電學、光學、熱學等物理學和人口研究方面有重大的發現,創立了公民組織,又會寫書又會譜曲,擅長演奏小提琴、豎琴和吉他。
涉獵的領域和成就多到數不清。
· 本杰明·富蘭克林
同樣是一天24小時,富蘭克林怎么就能過得這么豐富、做到這么多的事情呢?
秘訣就在他的時間表里。
先來看一下富蘭克林的一天時間表:
早晨5點起床洗漱;
在接下來的3個小時里,完成工作的準備、學習和吃早餐;
然后工作4個小時;
中午12點看賬戶,吃午飯;
再工作4個小時;
然后從晚上6到10點的4個小時里,將物品放回原位,吃晚餐,聽音樂或者娛樂、聊天,反思今日;
10點睡覺。
在每天的早晨和晚上,他還會問自己兩個問題。
?晨間發問:今天我要做什么好事?
晚間發問:今天我做了什么好事?
將同款時間軸安排在自己的日程里,在挑戰的第一天,Nathaniel就有三個發現。
第一個發現就是,這個周一變得“超級超級高效”。
起床的時候,(冬天)天甚至都還沒亮。
而當太陽在七八點升起時,
“在一天開始之前,我就已經進入準備工作了?!?/p>
· 給一周開了個好頭!
第二個發現是,他“擁有了更多時間”。
之前,Nathaniel總是在追趕時間,努力趕上進度,而5點起床的一天,剛到中午,他已經做完了很多事情。
第三個發現是,他更容易早睡了。
雖然日程上是10點睡覺,但在第一天,Nathaniel的入睡時間是9:15。
· 事實上,下午4點多的時候,他就已經累了
隨著挑戰的繼續,Nathaniel有了越來越多的發現。
比如說,
“早上6點一個人在黑暗中寫日記,對我的一天有很大的影響?!?/strong>
為今天的日程做準備,而不是一睜眼就忙于趕進度,這讓他非常期待一天中接下來時間里要做的事情。
按照這樣的作息,在一天的日程開始之前,他就已經擁有了非常多的時間。
就像富蘭克林一樣。
02
"Never leave that till tomorrow which you can do today."
今天能做的事,絕不要拖到明天。
——本杰明·富蘭克林(《窮理查年鑒》,1735)
而做出如此多成就的富蘭克林,如果知道了他的成長歷程,你可能會更加驚訝。
富蘭克林只上過2年學,10歲時就不得不因為家庭的經濟原因輟學在家里的蠟燭店幫忙,從12歲開始在哥哥的印刷店工作。
但也正因為如此,富蘭克林能夠接觸到大量的書籍。
富蘭克林經常晚上將書借走,第二天早早放回,以防被人發現書不見了。他每天讀書到很晚,又早早起床,就為了趕在商店開門之前能有更多閱讀時間。
16歲時起,富蘭克林以“Silence Dogood”為筆名向報紙投稿并被刊登。
從那時起,他就從未停止寫作,更從未停止思考和自我提升。
他相信,人或許會犯錯,或許有不足,但任何事物都能夠提升和改進。
并為此制定了一個大膽的計劃。
“我想出了一個達到完美品德的勇敢而艱辛的計劃。
我期望一生當中的任何時候都能夠不犯任何錯誤,我想克服所有的缺點,不管它們是因為天生的愛好,后天的習慣,還是由交友不慎引發的?!?/p>
要說富蘭克林為什么要過這樣極致的生活,答案就在他的另一張表格上。
在這張表格上,他列出了可以讓自己達到“道德上的完美”的13條戒律:
1.Temperance 節制
食不過飽,飲不過量。
2.Silence沉默
言必于人于己有益;禁止無益的閑談。
3.Order秩序
一切東西都有自己的位置;日常事務何時起、何時完,當有它們的安排。
4.Resolution決心
當做必做;決心要做的事堅持不懈。
5.Frugality儉樸
用錢必于人于已有益,戒除浪費。
6.Industry勤勞
勿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有用的事,戒除不必要的行動。
7.Sincerity誠懇
不欺騙人;勿思邪惡,唯念正義,說話也應如此。
8.Justice正直
不做有害他人的事,也不要忘記履行對人有益的應盡義務。
9.Moderation中庸
避免極端;若受到應得的處罰,要容忍,勿發怒。
10.Cleanliness清潔
身體、衣服、住所力求清潔。
11.Tranquility寧靜
勿因瑣事或無法避免的普通小事而驚慌失措。
12.Chastity貞潔
除為了健康或者生育后代,不行房事;萬不可房事過度傷害身體,不要損害自己或者他人的安寧或者名譽。
13.Humility謙遜
仿效耶穌和蘇格拉底。
他將這“13項美德×一周7天”列成表格,每天,富蘭克林都在小本子上記錄自己的進步,如果沒有做到,就在對應的格子位置上畫一個小黑點。
而且,富蘭克林每周只專注于一項美德,確保這一周不會在這項上出現“小黑點”,如果做到了,再專注于下一項美德。
在這13條原則的基礎上,富蘭克林制定了自己的每日日程,確保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自己期待的方向上。
03
"By failing to prepare, you are preparing to fail."
“未做準備,就是在準備失敗?!?/p>
——富蘭克林寫給一位友人的書信(1790)
一周的嘗試結束后,Nathaniel發現,要想更好地與自己的生活習慣協調,不僅他要去適應這張時間表,這張時間表也要來“適應”他。
比如,為了保證充足的精神,他需要增加1小時睡眠時間,保證每天8小時的睡眠,才能達到他的最佳精力狀態。
以及,將自己要做的事情加入時間表,比如健身。
反觀富蘭克林自己也不是一個天生的自律高手,不總能按照這個日程表嚴格執行。
在《日常慣例:藝術家如何工作》這本書中,作者梅森·柯里解釋說:
“他(富蘭克林)天生就不喜歡整理他的文件和其它東西,并且,他發現這種努力使如此令人煩惱,以至于幾乎沮喪地放棄了。
此外,他的印刷業務需求也意味著他不能總是完美遵照他為自己設定的嚴格的每日時間表?!?/p>
但是這并不妨礙他一直努力變得更好。
“我驚奇地發現自己的不足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但是看到這些不足逐漸消失,我就滿足了?!?/p>
Nathaniel過去是一個常常在晚上感受到壓力并難以早睡的人,但在這一周里,他漸漸愛上了在早晨準備、反思和提前安排的時光。
對于Nathaniel來說,這次嘗試也是一次“穿越到過去”的生活方式的體驗。
在那個電燈還沒有被發明的時代,夜晚能做的事情有限,更別說玩手機了。因此,少了那些讓你不分晝夜興奮起來的事情,晚上也變得更容易早早入睡。
他做這次嘗試的目的,并不是要“回到過去”。
而是在體驗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自己當下的生活方式。
以及,在最后,他分享了這次嘗試的最大感受
“我親身體驗了要成為一個高成就的人需要些什么?!?/strong>
那就是:
“必須要投入、要有決心、要有毅力地度過每一天?!?/p>
祝大家度過決心與毅力相伴的每一天!
趁早活頁內芯·心智游樂園系列
<富蘭克林> 內芯(A5) 上線啦!
向時間管理大師學時間管理
and
編織系列·A6活頁手冊已上線!
即刻起至5.13日24點前
趁早活頁系列限時活動
活頁系列 85折 & 實付滿39元 包郵
點擊選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