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看見光明(ID:kjianguang)
關稅僅剩10% !中美聯合聲明終于來了,美國對中方稱呼也改變了 。
根據近期中美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經貿會談及聯合聲明,美國對中國的稱呼發生了顯著變化。
美方代表首次在公開場合將中國稱為 "Chinese partners"(中國合作伙伴)。
這一表述取代了此前長期使用的 "戰略競爭者"" 最大系統性挑戰 ""全球威脅" 等對抗性詞匯。
5月12日,中美兩國在瑞士日內瓦發布經貿高層會談聯合聲明,宣布雙方在降低關稅、建立磋商機制等關鍵議題上達成共識。
這一成果標志著自2025年4月以來激烈的關稅博弈暫時畫上休止符,也為全球經貿秩序注入了急需的穩定性。
美方承諾取消2025年4月8日和9日兩項行政令對中國商品加征的共計91%的關稅,并修改4月2日行政令中34%的“對等關稅”。其中24%的關稅暫停實施90天,保留剩余10%。
中方則同步取消對美反制的91%關稅,暫停34%反制關稅中的24%,同樣保留10%。
此外,雙方同意建立由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貿易代表格里爾牽頭的定期磋商機制,未來可在中美或第三國開展對話。
這一結果既是雙方基于現實利益達成的共識,也是中方堅持底線、據理力爭所取得的成果。
美方此前對華加征的關稅總額一度高達145%(含基礎稅率疊加),而中方的反制措施亦使美國輸華商品幾乎喪失市場競爭力。
該聯合聲明將雙邊關稅水平大幅降低,既緩解了兩國企業的經營壓力,也釋放了穩定全球供應鏈的積極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雙方仍保留10%的關稅作為博弈籌碼,且暫停的24%關稅僅設90天窗口期。
這意味著未來中美仍需通過進一步協商解決余下的關稅分歧,而90天的暫停期也為后續談判預留了空間。
從經濟影響看,此次關稅調整覆蓋約3.2萬億美元商品,預計中國對美出口將增長15%-20%,進口增長10%-15%,整體貿易額有望增加800億-1200億美元,恢復至2024年6882億美元的歷史高位水平。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顯示,關稅每下調10個百分點,貿易額可增長5%-8%,而此次關稅降幅顯著,預計將直接拉動中國GDP增長0.4-0.6個百分點。
在這場關稅博弈中,中方展現出了堅定的戰略定力和精準的反制策略。
自美國4月2日對華加征34%的“對等關稅”以來,中方迅速采取對等反制措施,將對美關稅提升至相同水平。
隨后,美方又將關稅先后提升至84%和125%,中方亦同步反制,形成“以牙還牙”的博弈格局。
此次談判中,中方不僅通過關稅反制迫使美方讓步,還通過保留部分關稅和非關稅措施為未來博弈留足空間。
例如,未納入此次調整的能源、農產品領域加征的10%-15%關稅,被視為防止美國“翻臉不認賬”的保險措施。
中方明確表示,若美方未能切實履行承諾,將重新實施或升級反制措施。這種“部分降稅+保留剩余關稅”的策略,本質上是在尋求一種階段性的平衡。
保留的10%關稅不僅是對美方的威懾,更是對中國核心利益的保護。
正如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所言,這意味著美國取消了對中國的特殊歧視,而中方的反制措施確實對美方造成重大影響,才迫使美國政府將關稅降低至基準水平。
從美方的經濟壓力來看,其制造業采購成本因關稅升級上漲8.4%,家庭年均支出增加3800美元,3月對華貿易逆差達1405億美元,顯示出高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反噬效應。
這種內外壓力迫使美方在談判中做出讓步,而中方的戰略定力則確保了自身利益不受損害。
幾乎就在中美發布聯合聲明的同時,中國商務部召開加強戰略礦產出口管制會議,涉及10個部門、7個省份,特別強調嚴防戰略礦產非法外流。
這一舉措與關稅調整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中國在關鍵領域的戰略決心。
中國對稀土等戰略礦產的出口管制并非臨時起意,而是長期戰略布局的一部分。
自2023年以來,中國已先后對鎵、鍺、銻、中重稀土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此次會議進一步明確,除暫停或取消與關稅相關的管制措施外,其他如2024年12月對鎵、鍺的限制及2025年2月對鎢、碲的管制仍嚴格執行。
這種“放民用、控軍用”的策略,既釋放了善意,又牢牢卡住美國軍工供應鏈的咽喉。
稀土作為“工業維生素”和“戰爭關鍵礦物”,對美國軍事、能源、高科技等領域至關重要。
美國1900種武器系統依賴中國稀土,F-35戰斗機每架需消耗約408公斤稀土材料,用于發動機熱障涂層、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釤鈷磁體,以及隱身涂層的稀土氧化物。
更關鍵的是,B-21隱身轟炸機、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等尖端裝備,均依賴鏑、鋱等中重稀土提供的耐高溫與磁性能。
中國對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直接導致美國軍工企業庫存告急,甚至可能影響其第六代戰機研發項目。
盡管美國試圖通過投資本土稀土開發和尋求替代供應來緩解壓力,但中國在稀土精煉技術上的全球90%以上的掌控力,使其短期內難以擺脫依賴。
此次中美關稅調整對全球經濟和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
短期內,關稅降低將緩解兩國企業的經營壓力,促進貿易復蘇。中國銀河證券預測,2025年中國出口有望保持較高速增長,而美國通脹壓力也可能得到一定緩解。
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場已對此作出積極反應,A股、港股預計迎來大反彈。
然而,長期來看,中美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決。
雙方在技術主權、供應鏈重構、產業政策等領域的分歧依然存在,未來談判將聚焦于貿易失衡、技術壁壘等更具結構性的問題。
例如,美國仍在不遺余力地打壓中國科技企業,而中國則通過稀土管制等手段反制。
此外,美國國內政治極化可能影響政策的連續性,特朗普政府的反復無常仍是潛在風險。
對于中國而言,此次關稅戰的階段性勝利并不意味著高枕無憂。
一方面,需繼續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自主,減少對外部市場的依賴。
另一方面,應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通過“一帶一路”、RCEP等平臺拓展新興市場,構建多元化的全球供應鏈。
稀土等戰略資源的出口管制應長期堅持,以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全球戰略主動權。
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的發布,標志著關稅戰的階段性緩和,但這只是雙方長期博弈中的一個節點。
中方通過堅定的反制措施和精準的戰略布局,在談判桌上贏得了主動,同時也為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作出了貢獻。
中美關系的演變將是一個長期博弈、反復拉鋸的過程,無法通過一次協議徹底解決。
中國需保持戰略定力,既要抓住機遇深化與美國的合作,也要做好應對各種風險的準備。
在關稅問題上,應堅持“對等反制”原則,防止美國單方面撕毀協議。
在戰略資源領域,應進一步完善出口管制體系,確保資源安全和產業鏈自主。
在國際合作方面,應繼續推動多邊貿易體制改革,爭取更多國家的支持與合作。
對話作者請添加微信:Vjiluju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