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證據分析更深入、論證說理更有力
——聚焦規范公訴案件審查報告撰寫工作
對于檢察官來說,一份高質量的公訴案件審查報告意味著什么?
“一份好的公訴案件審查報告(下稱‘審查報告’)會記錄承辦人對證據采信、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爭議焦點等案件辦理中所有關鍵問題的思考過程和審查情況。可以說,審查報告是閱卷、審查、起訴乃至庭審的基礎,是案件高質效辦理的基石。”上海市檢察院重大犯罪檢察部副主任張曦告訴記者。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全國檢察長會議、全國檢察機關刑事檢察工作會議精神,強化公訴能力建設,今年3月下旬,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刑事檢察工作指導小組統籌下,由重大犯罪檢察廳牽頭,對北京、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南、廣東、四川、青海等12省(市)普通犯罪檢察、重大犯罪檢察、職務犯罪檢察、經濟犯罪檢察及未成年人檢察案件審查報告撰寫工作開展專題調研。
4月24日,規范公訴案件審查報告撰寫工作專題調研座談會在四川宜賓召開。12省(市)相關刑檢部門負責人及業務骨干齊聚一堂,研討公訴案件審查報告撰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交流規范撰寫的先進經驗。
點問題
個別檢察人員對審查報告重視不夠
“從調研結果看,各地檢察機關公訴案件審查報告撰寫工作整體質量較好,但一些檢察人員對該工作重視還不夠,審查報告質量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需要給予重視。”最高檢重大犯罪檢察廳副廳長郭竹梅告訴記者,從調研情況看,存在的問題主要涉及事實認定、證據分析、法律適用、檢察履職及庭審運用等方面。
調研發現,對于公訴案件發案、破案經過部分,有些審查報告簡寫、略寫,或者僅寫明立案、移送審查起訴等時間點,無法體現案件線索來源、鎖定犯罪嫌疑人過程、破案經過、到案經過等關鍵事實,以及自首、立功等量刑情節。有的審查報告重證據羅列,輕分析論證,只局限于寫明證據“是什么”,忽略證據“怎么用”,構建全案指控證據體系的能力較弱。
記者注意到,審查報告中論證說理部分存在短板弱項也是此次調研后各地檢察機關反映的重點。如對于認定此罪、彼罪存在爭議或改變偵查機關移送罪名的案件,在審查報告中沒有深入分析不同罪名在司法適用中的區別,未對定性的具體理由作出闡述。有的審查報告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的量刑辯護意見缺乏具體分析及有力回應。部分審查報告對承辦人形成內心確信的認識過程缺乏深入剖析。有的審查報告中,對檢察履職的表述也不夠全面,如對案件討論請示、涉案財物處理、引導公安機關取證、民事賠償諒解等工作記述不清楚,對偵查監督、追訴漏罪漏犯、行刑銜接等內容審查不全面。
此外,調研中也發現審查報告在庭審中運用尚不充分。有的一審審查報告,籠統闡述定罪量刑問題,沒有對庭審可能涉及的爭議焦點進行充分預判,針對性論證分析不夠,準備不足,致使庭審應對不夠理想。有的報告沒有做到“因案制宜”,沒有在證據分組、分析論證和釋法說理中體現不同性質案件的不同分析邏輯,難以為做好全面充分的出庭預案提供基礎。
析原因
重“結果”輕“過程”
發現問題后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是解決問題的必經之路。對于審查報告中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各地檢察機關也進行了深入剖析。
“司法責任制改革后,個別承辦人對審查報告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認為案件處理屬于檢察官自行決定的事項,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對外文書、輕內部文書’的思想。”來自四川、上海、河南、安徽、青海等省(市)檢察院的參會人員均提到,當前沒有對審查報告建立起有效的質量監督和評價機制,導致部分辦案人員對審查報告的撰寫不夠重視。
山東、湖南、廣東等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注意到“案多人少”對案件審查報告帶來的影響:“部分基層檢察院案件量大,辦案時間緊張,要求檢察官對每一個案件的審查報告都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同時,他們也指出,檢察機關內部針對審查報告撰寫的培訓較少,且缺乏詳細、統一的撰寫規范指南和優秀審查報告范例供參考學習,尤其是對新進檢察人員的培訓和指導不到位,難以切實提高審查報告的撰寫質量。
北京市檢察院有關負責人指出,當前對審查報告的評價方式相對單一,如何把撰寫審查報告這一“良心活”干成“放心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考核及配套評價方式。
“現有審查報告模板根據適用程序設定分類,沒有結合不同條線犯罪特點設置不同章節內容,與現實辦案需要匹配性不足。”黑龍江、浙江兩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指出,比如職務犯罪缺少針對“職權濫用”“利益輸送”等核心特征設計的獨立審查模塊,多數報告僅在“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中標注職務信息。
江蘇省檢察院等多個省級檢察院有關刑事檢察部門負責人認為,現有審查報告模板也有待優化。
提要求
將“三個善于”融入審查報告撰寫中
發現問題是起點,解決問題是關鍵。座談會上,不少省級檢察院也分享了當地探索的經驗做法。
“我們在常規撰寫要素的基礎上,已經明確不同類案審查報告的撰寫重點。”北京市檢察院副檢察長賀衛舉例說,對核準追訴案件細化審查追訴必要性和偵查機關報請程序,確保人不漏罪、罪不漏證。對于經濟犯罪案件審查報告實行資金狀況和網絡通信記錄證據“兩必審”,優先通過客觀性證據認定案件事實。
“要推進繁簡分流,根據案件類型差異,分別制作普通版、簡化版、補充版審查報告樣式模板,同時對報告內容細化制作說明,構建起高效的繁簡分流辦案模式。”浙江省檢察院副檢察長程曙明說。
湖南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黃勁介紹,為應對重大疑難復雜敏感案件辦案質量風險高、辦案人員經驗不足的問題,該省檢察機關上下聯動,通過上級檢察院指導把關、備案審查等形式,確保重點案件審查報告質量。
“我們把精細化制作審查報告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抓緊抓實。”四川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雷秀華介紹,該院要求檢察官增強辦案親歷性和精細化審查證據的能力。如不斷提高檢察官偵查能力,以問題為導向,依托立案決定書、犯罪嫌疑人供述、訊問錄像、證人證言等證據材料,審查發案破案經過是否客觀自然、偵查措施和手段是否正當、取證行為是否合法。
安徽省檢察院副檢察長魯建武介紹,為縱深推進科技強檢戰略,2024年,安徽省檢察院作出構建“服務檢察辦案的生成式大模型應用系統”戰略部署,聚焦“輔助”定位,探索研發證據審查、智能監督等十大場景。經過一年努力,該省檢察機關進一步規范審查流程、提高文書質量。
廣東省清遠市檢察院檢察官季煥爽展示了該院人工智能賦能刑事檢察工作智慧檢察辦案系統。通過該系統,較好優化了審查報告、起訴書、量刑建議書等各類文書的撰寫工作,減少了機械性工作,檢察官可以將更多精力放在高質效辦案上。
死亡、損傷鑒定等技術性證據的審查是很多刑事案件審查的重要環節,復旦大學法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黃平以多個生動案例介紹了數字化、人工智能技術在傷害類案件中對損傷程度、成傷機制及死亡原因有關技術性證據審查方面的前沿應用,助力案件審查提質增效。
“提高審查報告撰寫質量是加強公訴人能力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抓實‘三個管理’的重要舉措。”郭竹梅表示,各地在審查報告撰寫中要堅持將“三個善于”貫徹其中,注重和加強證據審查分析,全面梳理法律適用問題,加強對程序性事項全面審查,最高檢將在下半年組織刑檢優秀審查報告評選,也將適時出臺審查報告撰寫指引,切實推動檢察公訴能力建設再上新臺階。
來源:檢察日報·要聞版
記者:崔曉麗
編輯:劉釗穎 詹鵬揚 袁瑜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