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有網友發帖稱,萬萬沒想到,醫學博士也救不了自己的命!
5月14日,廣東省中醫院發布訃告:脾胃病科大科主任、博士生導師張北平突發心源性猝死,生命定格在52歲。
她治得了脾胃病,卻治不好自己的心。作為國家中醫重點專科帶頭人,張北平每周坐診4個單元,年接診超5000人次,還要帶48名碩士博士。這種強度下,人的腎上腺素長期分泌,免疫系統早被擊穿。
醫生猝死早不是新聞。世衛組織早說過:每周工作超55小時,中風風險漲35%。但醫院官網在她去世當天,還在宣傳她的團隊。諷刺的是,她研究的“伏毒理論”能逆轉胃癌前病變,卻擋不住自己心臟里那根崩斷的弦。
- 這究竟是咋回事?
據媒體報道,5月10日,廣東省中醫院對外發布一則訃告,該院脾胃科大科主任張北平于5月9日22時17分不幸離世,將生命永遠定格在52歲。
從訃告中可以得知,張北平是國家中醫重點專科脾胃病科專科的帶頭人,在學術方面,張北平還是臨床醫學博士兼博士生導師,生前的她曾培養了47名碩士,21名博士,其中已有12人成長為三甲醫院的科室主任。
訃告提到張北平的告別儀式,將在5月15日上午10點舉行,地點為廣州殯儀館的青松廳,屆時會有不少親友與業內同僚前來吊唁。
對此,有網友唏噓,世界科技已經這么發達了,為啥不能研究出能把血栓溶解排出的專用醫藥?每年死于心腦血管血栓的人不計其數,醫院倒是樂不可支的滿足于收治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因為醫院可以仰仗設備,給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安裝支架。而每一個安放支架的患者,至少為醫院效益貢獻幾萬元的費用。且不說支架后期大量的醫藥費用。希望有遠見的科學家,盡快研制出能夠把血栓溶解的藥物了,拯救無數的心腦血管患者,使國人免受疾病之苦。
也有網友感慨,這是對‘醫者不能自醫’最好的詮釋。
- 據公開信息,據公開資料,張北平,女,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第三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吉良晨教授學術繼承人,第六批國家千百十人才高校培養對象,廣東省首批杰出青年醫學人才,廣東省第二批優秀中醫人才,入選第8批第9批嶺南名醫錄,2017首批胡潤平安中國好醫生。擔任五個國家級學會主任委員和副主任委員、兩個省級學會主任委員。
張北平祖籍是湖北襄陽,1996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湖北中醫藥大學,2004年獲得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學位,2012年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中醫消化病學博導之一。
作為廣東省中醫院的知名專家,張北平經常出現在本院的服務號文章里。她去世當天,廣東省中醫院的官方號還發表了介紹張北平主任團隊的文章。
值得關注的是,2023年,張北平主任曾被評選為“南粵楷模”,此后的她依舊保持每周4個門診單元,年接診量一直保持在5000人次以上,除此之外還要兼顧學術任務,其工作強度之大可想而知。
張北平主任的猝然離世,讓太多人感到痛惜與遺憾。讀了這么多年的書,學了這么多年的醫,看了這么多年的病,可最終卻治不了自己的病。
有人說,這或許這就是命吧。在如今高強度的工作下,再加上生活上的壓力,想要平安活到退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誠如近期流傳很廣的一句話,人不是到老了才會死去,而是隨時可能。希望大家各自保重吧。
愿張北平主任一路走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