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預約了才會收到提醒哦↑點擊預約
人力資源從業者必備工具箱&方法提升
專業必備直播,0元學習,預約不錯過
在職場時間越久,你就越會發現:能力差的領導,都有一個高度一致的喜好:愛修訂制度。
沒有制度時,他們會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寫制度;有制度了,他們又忙不迭地想重寫制度。
怎么說呢?他們要么在修訂制度的路上,要么就是執行的時候覺得這個制度不行要重新修訂的路上。
哪怕只是50人的小公司,一些領導也會制定出厚厚的制度手冊,明知道99%根本用不上,卻還要不斷添磚加瓦。
你可能也會問:為什么能力差的領導都愛做這件事情呢?
因為在職場生態里,制度是一種權力符號。它代表著管理者的控制權,也展現著管理者的權威姿態。當一個領導能力不足、自我認同感低時,他就需要通過制定大量的制度,來掩蓋自己的脆弱,用制度可以表達一種「我是領導,我有權決定一切」的姿態。
可是大家都明白的,寫制度是要成本的:時間成本、溝通成本、學習成本,執行成本等等。每一項制度還需要人去執行監督,耗費大量管理資源。
更可怕的是,如果執行不下去,還會產生新的矛盾和不滿情緒。一份制度無限次推倒重來,每一次都執行不下去,這種事情在很多公司都上演過。
有經驗的領導都知道:制度多到一定程度,人心也就散了。
人性,就是這樣,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一位領導/老板在他們內心越是脆弱無力的時候,就越是傾向于認同一些絕對化和標準化的東西。這種絕對化的規則和標準,會帶給人一種外在確定感,形成心理防御機制,來抵御內心的不安和焦慮。
寫各種制度,就成為了他們的工作重點。
制度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管理能力不足的領導,當他無法用真正的領導魅力和影響力去帶領團隊的時候,就必然會追求硬性制度和強勢規則。
實在不行,他們都能曬出一句:這是公司的規定。
你看,規則本該是團隊前進的保護傘,最后卻成為了領導無能的遮羞布。
我們都知道,制度是很有必要的,甚至是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可是管理的核心并非簡單的制度約束,更有人本身的影響力與價值觀的認同。
真的要投入時間寫制度,也有幾個前提:
1、看規模:
人員規模越大,制度的必要性就越強,需要靠制度規范行為。小公司、小團隊,人際互動頻繁而具體,管理顆粒度極高,靠領導個人的影響力和示范作用往往更加有效。
2、看操作:
任何制度的執行成本不能超過其本身帶來的價值,否則只會增加組織的負擔,降低效率。反復重寫制度,不僅增加了額外的管理成本,也會讓公司的同事們心力交瘁。
3、看適應:
制度永遠有盲區和例外,不存在什么100%完美的制度,任何規則都需要靈活適應實際情況。能力好的領導,懂得在規則與情理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而能力差的領導就死守制度文本,忽略制度運行背后的人的因素。
4、看人心:
制度能約束人心,但改變不了人心。領導如果僅僅想靠制度來解決所有人的問題,那就是他在做夢。
5、看文化:
制度必須融入組織文化之中,否則就是孤零零地擺在那里,注定沒人遵守。優秀的領導,懂得用制度承載文化,用文化滋養制度;而能力差的領導,制度只停留在紙面,和組織現實總是格格不入。
真正優秀的領導者,都明白一件事:制度僅僅是工具,優秀的領導更擅長用個人影響力去感召人,最終實現目標。
反過來,如果你觀察到某位領導熱衷于「以考核代替管理」、「以制度替代溝通」,甚至是通過不斷地制定、修訂制度,來試圖展現自己對團隊的控制,那么可以基本判斷:
他的管理能力和心理自信,正在承受著極大的壓力,他的內心深處,存在著深深的不確定感。
簡單而言:越沒能力的領導,越喜歡搞制度;越缺乏自信的人,越執迷于標準和規則。
希望對你有啟發和幫助。
只有預約了才會收到提醒哦↑點擊預約
人力資源從業者必備工具箱&方法提升
專業必備直播,0元學習,預約不錯過
這個免費的知識星球,是舟安老師的私密圈:每天發很多條內容,日常的真實思考、閃念靈感和沉淀筆記,每天至少一條更新。
實時與舟安老師保持共鳴。一些不適合在公眾號分享的書籍推薦、電影解讀,以及那些更敏感、更深刻、更私人的感悟。
在這里,更自由、更直接,尺度也更寬更大。
0元免費加入,掃碼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