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明說 | 全球AI觀察】
近來幾天,業內朋友都在討論英偉達決定在上海設立新的研發中心的事情。
其中看好英偉達此舉的為多,但也有冷眼旁觀并不看好的朋友,主要原因在于后續是否真的給力。
中國市場潛力,大家有目共睹。英偉達也早已嘗到了甜頭。自然明白堅定拓展創新,對其未來依然大有好處。
由于近年來漂亮國持續升級對華芯片出口限制,英偉達專為中國設計的特供版AI芯片如H20都多次因政策變化被禁售,導致其在中國市場的營收波動。
英偉達寄往上海研發中心開發符合漂亮國出口管制的技術解決方案,例如通過調整芯片設計,如降低算力或互聯速率,以此滿足合規要求。
近水樓臺先得月。可謂本地化研發與生產,對于一個GPU廠商來說多么重要。更何況,這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情。因而,我暫且稱其為上海研發堡壘也不為過。
英偉達通過在中國本地建立研發團隊,可以更靈活地響應中國客戶的特定需求,減少對全球統一產品的依賴,同時降低因政策變動導致的供應鏈中斷風險。
業內朋友有表示,英偉達更重要的戰略意義是爭奪中國AI人才與生態主導權。為什么會這樣想呢?
事實上,中國擁有龐大的AI人才儲備,尤其是深度學習、芯片設計等領域。英偉達計劃在上海招聘工程師參與下一代AI軟硬件開發,不僅是為了本地化創新,更是為了鞏固其CUDA生態的全球優勢,目前中國開發者占CUDA生態的30%左右。
與此同時,英偉達也需要應對華為等國產GPU廠商的挑戰。面對中國市場GPU廠商混戰的局面,英偉達不得不通過本地研發加強與客戶的合作,防止華為、寒武紀等國產企業通過自主生態替代其市場地位。
當然,英偉達的目標也有兩層含義:上海研發中心既聚焦中國市場需求,如自動駕駛、生成式AI等,也參與全球項目如芯片設計驗證、產品優化等,形成“本土需求+全球創新”的雙向聯動。
另有業內朋友說,為規避GPU性能限制,英偉達上海研發中心可能轉向開發針對AI推理的專用芯片(ASIC),這類芯片在能效和成本上更具優勢,適合中國大規模AI應用場景。
不管怎么說,中國市場對英偉達的戰略意義實在太重要了。要知道2024年中國市場貢獻了英偉達約14%的營收,約為171億美元,黃仁勛預計未來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500億美元。中國科技巨頭如字節跳動、騰訊等對高性能AI芯片的需求依然強勁。
退一步再說了,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制造如封裝、測試等占據重要地位,英偉達也是需要通過本地合作維持供應鏈穩定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英偉達在上海建立研發中心舉措雖好,但也面臨很多挑戰,特別是如何平衡技術保密與本土化創新的關系,還需要下功夫。
即便如此,我覺得面臨未來諸多不確定性,英偉達能有如此戰略決策,實屬不易。
阿明書法:堡壘
你怎么看?
歡迎文末評論補充!
【科技明說|全球存儲觀察 |全球云觀察|阿明觀察】專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數據說話,帶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復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