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法答網是最高人民法院為全國四級法院干警提供法律政策運用、審判業務咨詢答疑和學習交流服務的信息共享平臺。通過法答網,法院干警可以就審判工作、學習和研究中涉及的法律適用、辦案程序和司法政策等問題在線咨詢。答疑專家須嚴格依據法律、司法解釋等規定,在規定時限內提出答疑意見,并經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審核同意,以最大限度保障答疑意見準確、權威。咨詢僅針對法律適用問題,不得涉及具體案件,答疑意見僅供學習、研究和參考使用。
今天,我們關注的問題是:權利行使存在競合的案件中,當事人撤回前案訴訟,是否構成訴訟時效中斷?
權利行使存在競合的案件中,當事人撤回前案訴訟,是否構成訴訟時效中斷?
答疑意見:根據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三項的規定,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訴訟時效規定》)第十條作了進一步細化,即“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的,訴訟時效從提交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之日起中斷”。如果權利人向義務人提起民事訴訟后又撤回起訴,而起訴狀副本已經送達對方當事人的,一般仍然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權利人再就該義務人提起該案由訴訟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準許撤回起訴裁定書生效之日起重新計算。需要注意的是,實踐中起訴后又撤訴的情況比較復雜,對相關情形是否產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果,要根據撤訴原因等案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審判實踐中,權利競合的情形時有發生,此時權利人撤回前案訴訟是否對后案發生訴訟時效中斷效果,需要進一步分析:
一是基于同一事實之間產生的不同請求權存在競合,權利人選擇一個請求權起訴后撤回該訴,轉而以另一個請求權提起后案之訴,應當認為其仍然在積極行使權利。故權利人提起前案之訴構成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比如,就同一計算機軟件,權利人就同一義務人提起商業秘密侵權之訴后撤回起訴,另行提起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侵權之訴,鑒于兩案所涉權利系基于同一事實產生,存在競合關系,權利人就案涉軟件選擇撤回商業秘密侵權之訴轉向另行提起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侵權之訴,仍然在積極行使權利,故權利人提起商業秘密侵權之訴構成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2023)最高法知民終337號判決書即持此種觀點。又如,在侵權與違約競合的訴訟中,權利人就同一義務人提起侵權之訴后撤回起訴,又另行提起違約之訴,鑒于兩案所涉權利的競合關系,權利人選擇撤回侵權之訴轉向提起違約之訴,仍然在積極行使權利,故權利人提起侵權之訴構成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期間應當重新起算。
二是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存在競合關系的情形。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一款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權利人可以在刑事案件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另行單獨提起民事訴訟。如果權利人在刑事案件中主張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后撤回,后又就同一事實另行提起民事訴訟,仍然在向同一義務人積極行使權利,故權利人在刑事案件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構成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
三是行政訴訟與民事訴訟存在競合關系的情形。一般而言,行政訴訟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所提起的訴訟,與民事訴訟主張權利的對象不同,不能導致后續民事上的訴訟時效中斷。但如果僅是因權利人對糾紛性質系行政糾紛還是民事糾紛認識錯誤而提起的行政訴訟,也應認定當事人提起此行政訴訟的行為系在積極行使權利,此后即使當事人撤訴,也應當認為其提起行政訴訟具有訴訟時效中斷的效力。
咨詢人:福建省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傅家謀
答疑專家: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曹慧敏
文字來源:2025年5月22日《人民法院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