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可以說是最簡單最實用的一種運動方式,老少皆宜。
年紀大了,即便是年基礎病較多,且心肺功能較差的人群,同樣可以在飯后適當散步,可延年益壽。
散步好處多多,不僅能增強心臟功能,減少人體腹部脂肪的積聚、血凝塊的形成、甘油三脂和膽固醇的積聚,還能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身體免疫力,使人消除疲勞。
不過,散步也是有方法的。
特別是過了60歲后,散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件事:
1、散步的時間不要一成不變。
夏季白天較長,氣溫也較高,早晨空氣清新,起床較早的老人,六七點吃過早餐后半小時,就可以在鄉村或者郊區散散步。
早晨散步,不僅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還能喚醒身體,提高精神狀態。
在夏季,太陽下山之后,溫度還較高,可以等到晚飯后,下午七點左右,出門散步半小時,同樣可以降低餐后血糖,還能改善睡眠質量,提高睡眠的深度。
但如果是冬季,并不建議早晚出門散步,有晨練習慣的老人,建議等太陽完全出來,氣溫升高后再出門散步。
冬季的下午三四點是比較好的散步時間段,晚上氣溫較低,光線也不好,不建議老人出門散步,以免發生摔倒等意外,實在得不償失。
2、飯后不要立即散步。
剛吃過飯,血液大量涌向腸胃,這時候其他部分的血液是較少的,所以最好不好散步,特別是進行劇烈運動,很容易使腸道蠕動加快,可能會導致腹痛等。
建議老人在吃完飯后半小時,再出門散步,不僅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消化,也有助于預防高血糖。
3、不要經常久坐。
有時候,下雨天或者下雪天,老人不好出門,于是就在家干坐著。
其實,在家同樣是可以散步的,也可以通過做家務等,避免長時間久坐。
中醫認為,久坐會導致脈絡阻滯,筋脈攣縮,越攣縮越不愿動,出現惡性循環。
而西醫也認為,久坐與高血脂、糖尿病、 靜脈血栓等有密切關系。
建議老人在天氣不好或不想出門時,在家來回散散步,即便只走個半小時,也對身體有諸多益處。
4、散步姿勢不能錯
散步時,姿勢要對,不要向下看,落地太重,或者步子跨太大。
建議散步時直視前方,盡可能把步子邁長,同時擺動雙臂,盡量多活動身體四肢,讓各個部分都動起來。
5、特別提醒:患有心臟病的老人不宜餐后立即運動
患有冠心病等心臟病的老人,在剛吃完飯時,由于心臟供血相對的不足,這時候立即運動,易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誘發心絞痛。
建議心臟功能還算不錯的患者,盡量選擇,慢走、游泳、慢跑、太極拳等中輕度的運動。
而如果心臟功能不太好了,運動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胸悶、憋喘,一般建議稍微活動即可。
最佳運動時間建議在上午10點以后或者是下午3點以后,每次運動時間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