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家會傷人》一書中寫道:
“關系的本質是看見彼此的感受,但過度執著于正確,反而會讓兩個人成為孤島。”
生活中,有人面對分歧時寸步不讓,有人揪著細節不放,有人甚至將談話變成了辯論賽。
他們總想把對方說服,懟得對方啞口無言才肯罷休。
實際上,關系的核心是共情,而非征服。
越是急著證明自己正確的人,越容易將對方推遠。
01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當有人提出不同看法時,他總是反駁對方,而且非常執著地想要舉例證明別人的觀點是錯的。
心理學家武志紅分享過一段個人經歷。
有段時間,他跟同事對接項目時發現大家積極性和配合度并不高,還有人在刻意回避他。
他找到同事詢問原因,對方告訴他說:“因為你總是會用更高明的東西駁倒大家,進行各種否定和攻擊。”
聽罷,武志紅反思了一下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發現的確存在同事所說的問題。
在跟同事相處過程中,他總是極力地去證明“我是對的”。
正因如此,導致他在單位很長一段時間,人緣都極差。
武志紅詫異地說道: “我身為一名資深咨詢師,卻依然會不自覺地否定和攻擊他人,陷入人際關系的苦海。”
后來,他痛改前非,這才慢慢改善了和同事之間的關系。
這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不停糾正別人。即使證明了錯在對方,也沒有多大的價值,反而只會讓雙方的關系產生隔閡。
如非必要,不要試圖證明自己正確。
否則,到頭來,你越對,得罪的人就越多。
錢鐘書小說《圍城》里的蘇文紈,是留洋博士,常以“學術權威”自居。
有一次,她和方鴻漸談論詩歌,方鴻漸列舉了幾個自己喜歡的詩人。
結果被蘇文紈立刻打斷:“你讀的都是二流詩人,真正的美學要從古典主義談起。”
她對閨蜜唐曉芙的穿搭評頭論足:“穿得太花哨,還是素色更顯修養。”
她經常否定別人,證明自己才是對的,她的刻薄讓方鴻漸疏遠,連閨蜜都覺得她“渾身帶刺”。
王小波也說過:真正的智者,在無傷大雅的事情上,不會對孰對孰錯斤斤計較。
一個只想證明自己正確的人,他的人際關系是糟糕的,人生是不幸的。
真正高情商的人,跟意見不一致的人溝通時,從不急于反駁。
即使心里不認同,嘴上也要回答:是的,你說得對。
02
看過一個有趣的段子。
一對夫妻,丈夫是大學教授,學識淵博。
有一天,妻子說,多吃紅棗補血。丈夫立刻引經據典科普,紅棗含鐵量低,起不到補血的功效。
最終妻子含淚說:和你說話永遠都像在參加論文答辯,你永遠都是對的,錯的人是我。
你發現了嗎?
在一段關系里,越強調對錯,雙方的距離越遙遠。
北京大學心理學教授侯玉波研究發現:
“人在被否定時,大腦杏仁核會觸發防御機制,理性思考能力下降60%。”
也就是說,當我們執著于證明正確性時,對方接收到的不是信息,而是攻擊性。
說到底,親密關系中的對話,答案的對錯遠不如態度的溫度重要。
你證明的是答案,對方失去的卻是尊嚴。
作家子君分享說,她有一對夫妻朋友,因為一次家庭旅行計劃演變成了一場冷戰。
妻子希望去海邊放松身心,覺得藍天白云才能治愈工作壓力;丈夫卻覺得歷史文化名城更有意義,希望能帶孩子增長見識。
雙方各執一詞,誰也不肯讓步。
妻子強調“我太累了,需要輕松”,丈夫則堅持“旅行不能只是玩,要有收獲”。
他們一心只想讓對方明白“我是對的”,完全忽略了對方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隨著語氣升級、情緒疊加,原本輕松愉快的旅行籌備,最后變成了一場激烈的爭吵——旅行泡湯,關系降溫。
他們以為在討論去哪兒,其實是在較勁誰更有理。
親密關系里最可怕的,不是爭吵本身,而是你一次次堅持的“我沒錯”,一次次忽略對方的感受。
我們總以為,必須把道理講明白。實際上,婚姻關系從來不是靠道理來維持的。
在親密關系里,真正的勝利不是說服對方,而是走近對方。
贏了道理,不如贏了彼此。
03
心理學中,將一個人的認知劃分為兩種模式。
第一種是,一元思維模式。
這類人,以自我為中心,聽不見其他不同的觀點。覺得別人都是錯的,只有自己才是對的。
第二種叫,二元思維模式。
擁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能同時兼容不同的觀點,我也許不同意你,但我尊重你的意見。
你可能不認同別人的看法,但你要尊重別人的看法,不能強迫別人來認同你。
觀點不同是正常的,強求別人和你一致,才是偏執和狹隘。
美國最高院大法官露絲·金斯伯格與安東寧·斯卡利亞,他們在法律觀點上針鋒相對,私下卻是親密摯友。兩人在法院的判決中經常持相反意見,甚至公開撰寫尖銳的反對意見書。
盡管意見相左,兩人私下依然會交換判決書草稿,幫助對方完善邏輯。
斯卡利亞是狩獵愛好者,每年圣誕節都會送金斯伯格一只自己獵的火雞。
金斯伯格作為動物保護者,幽默回應:我接受他的禮物,但轉手就捐給需要的人——畢竟我不吃火雞。
私底下,兩人都是歌劇迷,曾多次共同觀看演出,還經常結伴一起出去旅游。
盡管觀點對立,但斯卡利亞稱金斯伯格為“我最好的同事”。
斯卡利亞去世后,金斯伯格在悼詞中寫道:我們觀點不同,但我無比珍惜他這個朋友。
作家曉雷說過這樣一段話: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和你想的不一樣的人,有很多甚至和你背道而馳的人,但是他們不一定就是錯的,眼里要放得下和你不一樣的人,心里要盛得下和你不一樣的想法。”
真正格局大的人,不是站在某一個角度爭論說服別人,而是堅持自己的同時,也能尊重別人。
懂得理解差異,尊重差異,才能相互兼容,收獲舒服的人際關系。
年輕的時候,我也是一個特別喜歡爭對錯的人。
我現在持有的社交觀是:只要沒有觸及我的利益,怎樣都行。
你說得再荒唐,我也不去糾正;你說我錯了,我就是錯了,永遠不去證明自己是對的。
這世上不是輸就贏,不是對就是錯。你贏了別人就輸了,你對了別人就錯了,別人錯了、不高興了,怎么可能會讓你高興?
記住一句話,一直對的人,不會一直贏。
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人際關系反而會更進一步。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