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明說 | 科技熱點關注】
當前來看,國內在IPv6的規模部署和應用方面已取得顯著進展,政府、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推動IPv6的普及,以應對IPv4地址枯竭問題并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值得關注。
支撐數字經濟發展,IPv6發展意義重大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7年發布的《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明確了“三步走”目標,計劃到2025年實現IPv6網絡、應用、終端全面支持,用戶規模和流量占比全球領先。
后來大家也看到工信部等部委通過定期評估、納入企業考核等方式推動行業落地,例如要求新上市終端設備默認支持IPv6,運營商和云服務商需提交改造進度報告。
隨著網絡基礎設施升級,中國電信、移動、聯通已基本完成骨干網、城域網和數據中心的IPv6改造,LTE網絡和5G SA網絡全面支持IPv6。截至2023年,IPv6活躍連接數超14億,占比超過70%。
與此同時,在云與IDC方面,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等主流云服務商提供IPv6雙棧服務,支持企業無縫遷移。超大型數據中心IPv6支持率接近100%。
此外,在內容分發網絡(CDN)領域,國內TOP10的CDN企業如網宿、金山云等,IPv6覆蓋率達90%以上,顯著提升內容訪問效率。
當前,應用生態發展也非???。中央及省級政府網站、國家高校.edu.cn域名網站已全面支持IPv6,政務外網完成改造。
頭部商業網站及應用,如微信、支付寶、抖音、百度等均實現IPv6支持,但部分中小型網站和傳統行業應用仍依賴IPv4。
在移動應用領域,蘋果App Store和安卓應用商店要求新上架應用必須兼容IPv6,推動開發者適配。
由此用戶普及率也得以顯著提升,據悉截至2023年底,中國IPv6活躍用戶數超7.8億,占網民總數的70%以上,遠超全球平均水平的40%。
而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約25%,固網流量占比約18%,但仍存在流量轉化不足的問題,部分用戶仍通過NAT64等技術訪問IPv4資源。
目前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技術突破與挑戰。如運營商廣泛部署雙棧技術,同時試點SRv6(分段路由)等新協議提升網絡效率。
互聯互通問題還是有挑戰,畢竟國內IPv6與國際網絡的互聯帶寬仍需擴展,部分跨境訪問存在延遲。
還有行業的遺留系統改造問題,如金融、能源等傳統行業的IPv6改造進度較慢,部分老舊設備需逐步替換。
值得表揚的是行業應用與創新方面,在物聯網與工業互聯網領域,電力、交通等領域試點IPv6+工業互聯網,例如國家電網的智能電表IPv6化,提升數據傳輸安全。
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設領域,雄安新區等新建城市采用IPv6作為底層架構,支持智能路燈、環境監測等場景。
在新興技術融合領域,IPv6與5G、AI結合,推動車聯網(V2X)、遠程醫療等低延遲、高可靠應用。
由此,國際地位全球排名還不錯,中國IPv6地址擁有量位居全球第二(僅次于美國),活躍用戶數居全球首位。
未來中國的IPv6發展目標已經明確,2025年前重點提升流量占比,推動IPv6單棧網絡部署,減少對IPv4的依賴。同時加強IPv6在6G、衛星互聯網等前沿領域的應用。
中國IPv6部署已從“能用”向“好用”過渡,政策驅動和基礎設施升級成效顯著,但應用深度和用戶體驗仍需優化。
當然未來需在行業協同、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方面持續發力,以全面釋放IPv6在萬物互聯時代的潛力。
阿明書法:規模出奇跡
你怎么看?
歡迎文末評論補充!
【科技明說|全球存儲觀察 |全球云觀察|阿明觀察】專注科技公司分析,用數據說話,帶你看懂科技。本文和作者回復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