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重大項目入駐崇明區廟鎮,滬渝蓉高鐵崇太長江隧道在廟鎮萬安村施工開建,崇明大道二期工程項目、上海崇明宏海10kV線路新建工程等建設項目,以及上海崇明500kV高壓線走廊民房搬遷工作、崇明島原水輸水系統二期工程民房搬遷工作等工程項目也在廟鎮有序推進。廟鎮發展勢頭愈發迅猛的同時,矛盾糾紛出現的幾率也成倍增長。廟鎮司法所從矛盾糾紛排查處理、降低項目法律風險和提升民眾法治意識等角度作為切入點,通過“擰鎖、鍛鏈、筑墻”等方法,有效為重大項目的推進注入法治因子,助推轄區內每棟重大項目“房屋”穩步建造。
1
優化治理路徑,擰緊糾紛排查“三重鎖”
一是靶向發力,“一支”隊伍打頭陣。整合村居組織、平安志愿者、調解員等力量組建糾紛排摸隊,通過巡查施工點、走訪收集苗頭信息、就地調解簡易糾紛等措施,及時“熄滅”糾紛的“暗火”。二是統籌謀劃,“面面”俱到明方向。系統梳理重大項目糾紛類型、成因及影響主體,評估對社會穩定、項目推進等多維度影響,形成“需求清單”精準指導糾紛處置策略。三是環環相扣,“三期”機制呈閉環。形成前期準備(制定糾紛排查方案)、中期跟進(開展走訪調查、針對性處理糾紛)、后期總結經驗(普法宣傳、推廣典型案例)的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實現責任層層壓實。2024年,廟鎮完成盾構機進場沿線11戶商鋪拆除、滬渝蓉高鐵項目征地后3個生產隊土地換保障工作(惠及34位村民)、崇明大道二期拆除22幢住房等,其余重大項目也在持續穩步推進中。
2
深化多元協同,鍛造糾紛處理“資源鏈”
一是專區精準施策。根據重大項目特點,細分各方力量在調解過程中的責任、區域、領域,促進供需精準匹配、糾紛快速化解。比如在盾構機沿線清場工作中,萬安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利用熟村情、熟民意的優勢,有效運用“法、理、情”三維調解工作法,一個月內快速完成全部商鋪拆除協商工作。二是部門破冰化解。采用“信訪+調解+司法+N部門”的多元協同治理模式,打破部門壁壘,信訪部門初步識別后將矛盾分類分流,通過人民調解員入駐信訪大廳、調解室入駐派出所等制度,做到快速處置。2024年,廟鎮累計收到村居民相關問題50余次,答復群眾問題完成率100%。三是保障升級服務。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深入推進“三所聯動”工作機制,形成縱橫聯動化解模式,試點開展“三所聯動”糾紛調解工作室入駐“解紛一件事”工作,為群眾提供線上糾紛調解申請服務。
3
聚焦長效常治,構筑法治護航“防火墻”
一是法制審核“鍛骨”。依托村居法律顧問開展合同、法律文書、規范性文件法制審核,為政府依法履職、兌現政策承諾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自重大項目實施以來,共審核法律文書13份。二是普法宣傳“固本”。邀請專業人士為重大項目部、一線施工人員、周邊群眾提供生產經營、勞動維權、損害賠償等方面的法律咨詢,開展法治講座,將法律服務送到企業和群眾身邊。2024年,廟鎮共開展各類普法宣傳活動60余場次,參與群眾約300人次,接待法律咨詢90余人次,發放宣傳手冊約8000份,有效提升相關人員法治意識,從根源上降低矛盾糾紛發生概率。三是直擊現場“正念”。組織群眾走進隧道施工一線,了解項目進展、施工工藝和流程等,消除群眾心中顧慮;走家串戶大力宣傳征地拆遷相關法律法規,確保重大項目如期推進。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重大項目的順利推進離不開基層依法治理的堅實支撐,廟鎮因地制宜構建重大項目法治保障體系,有效降低了本區域矛盾糾紛發生率,村居民好評率與滿意度顯著升高。同時,廟鎮緊扣隊伍建設、部門協同、糾紛分類分流以及項目現場展示等方面,將本地特色融入基層依法治理手段,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下一步,廟鎮司法所將持續深化重大項目法治保障功能,錨定痛點、解決難點、疏通堵點,以法治之力護航轄區內經濟、社會、法治“三發展”,不斷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廟鎮司法所供稿
局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科綜合編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