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關于老年人散步的問題。
《黃帝內經》里提到:“順四時而適寒暑。”意思是我們的生活作息要順應自然規律,尤其是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對外界環境的變化更加敏感。
散步雖然是低強度運動,但如果在不合適的時段進行,可能會加重心臟負擔、影響血壓穩定,甚至誘發意外,
特別是超過70歲的老人,散步的時間選擇非常重要。
第一個錯誤時間:清晨五六點,寒氣最重時
很多人以為早晨空氣清新,適合鍛煉,但其實這對老年人來說是個誤區, 中醫講“ 陽氣者,一日而主外” ,意思是人的 陽氣白天升發,晚上收藏 。
清晨五六點正是陽氣剛剛開始升發的時候,此時外界環境陰寒未散,尤其在秋冬季節,寒氣特別重。
老年人本身陽氣不足,如果這時候出去散步,寒氣會通過毛孔侵入體內,導致經絡阻塞,引起關節疼痛、肌肉僵硬等問題。
第二個錯誤時間:飯后半小時內,脾胃負擔最重時
有些老人喜歡吃完飯就出去溜達,覺得這樣有助于消化。其實這是個很大的誤區。
飯后半小時內,血液主要集中在胃腸道幫助消化,如果這時候馬上散步,會導致氣血分散,影響脾胃功能。長期下來, 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問題。
另外,飯后立即運動還會增加心臟負擔,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壓、冠心病的老人,可能會因為供血不足而出現頭暈、心慌等癥狀。
第三個錯誤時間:晚上九點以后,陽氣收藏時
還有些老人喜歡在晚上九點以后出門散步,覺得一天忙碌下來,終于有了放松的時間。
但從中醫角度看,晚上九點以后已經是陽氣逐漸收藏、進入休眠狀態的時候。 《黃帝內經》里提到:“暮則收拒,無擾筋骨。”意思是晚上應該減少活動,避免過度消耗陽氣。
如果這時候還去散步,尤其是劇烈運動,會讓陽氣無法正常收藏,導致失眠、煩躁、疲勞等癥狀。 此外,晚上光線暗,地面濕滑,老年人視力和平衡能力下降,很容易發生摔倒、扭傷等意外。
所以,提醒大家: 晚上九點以后最好不要外出散步 ,可以在室內做些輕微的拉伸動作,或者泡腳放松身心。
正確的散步時間是什么時候?
既然說了不能在哪些時間散步,那什么時候才是最佳時機呢?老劉推薦兩個時間段:
1
上午9點到11點,陽氣最旺盛時
這個時間段陽氣升發到頂峰,外界溫度也比較適宜,非常適合老年人進行適度的戶外活動。
可以選擇公園或者小區綠地,邊走邊欣賞風景,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愉悅心情。
2
下午4點到6點,氣血平穩時
下午這個時間段,人體的氣血運行相對穩定,精力也比較充沛,是另一個適合散步的好時機。
此時適當活動一下,可以幫助緩解一天的疲勞,同時促進夜間睡眠質量。
最后,強 調一點:散步也要 因人而異!
對于身體健康狀況較好的老人,每天散步30分鐘左右即可;
而對于體質較弱、行動不便的老人,則需要量力而行,甚至可以用其他方式代替散步,比如坐著做手指操、打坐冥想等。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你平時在幾點散步?留言告訴老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