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依風
來源|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不變等死,亂變找死”已經成為許多汽服老板的困境。
就在昨天,同學打來電話問我,要不要接手一家剛加盟某品牌連鎖不到一年的綜修廠,門店形象和設備很新,不要轉讓費,接手費用和方式可面談。
聽到這個消息,當時很驚訝,這家門店我是知道的,十幾年老店,地理位置優越,門店業務在周邊屬于生意好的類型。
詳細了解后才知道,老板有心轉型,無力扭轉,身心疲憊,苦不堪言,拼命掙扎,無奈關店。
一場思維與執行力的較量,已成為汽服門店老板轉型的生死之戰。
一、轉型失敗案例反思:為什么大部分門店轉型都折在了半路?
不管愿意還是不愿意,被動或者主動,這幾年,汽服門店老板都被“轉型”二字折磨,因為當下汽車后市場已經進入深度內卷期。
繼洗車引流、機油引流之后,輪胎也即將或已經成為汽服門店的引流項目。
保養套餐低至99元,洗車免費,輪胎買三送一,第二條半價,甚至某暢銷輪胎規格一度被炒至跌破百元。
而門店的同質化競爭嚴重,80%的門店仍以換油+快修為主,缺乏核心競爭力。
這樣的行業現狀在加上新能源汽車崛起,傳統燃油車業務萎縮導致門店客戶流失嚴重,伴隨著房租、人工、合規成本持續增加,門店老板可以說壓力山大,被迫尋找出路轉型。
首先,舉幾個典型的轉型失敗案例。
案例一:盲目跟風,死于“偽需求”。
位于河南某三線城市的同行汽修老板,因維修保養業務量下滑,天天刷抖音學營銷模式,最終選定通過“精致洗車”業務來引流,試圖鎖客轉化,還砍掉門店一半工位裝修改造高端洗美。
結果不到3個月,門店員工流失一半,3個月的營業收入湊不夠一個月的門店費用,老板被迫關門,門店轉讓。
在和老板聊到這件事的時候,老板后悔不已,說自己失敗的原因就是太盲目了。
首先本地車主對“168精洗”接受度低,門店原有的客戶群體都是中低端人群,洗車要么會員卡要么加油站免費,雖然做了大量宣傳和促銷活動,但是精洗客戶日均進店量不足2臺。
其次,洗車工位閑置,原來的客戶進店都是做維保業務,結果因為排隊等待,造成一部分原有保養客戶流失,這一點老板自嘲自己說是“撿了芝麻(參數丨圖片),丟了西瓜”。
最后,店里的員工本來都是維修出身,包括新招聘的員工是來學習維修保養業務,然而因為引進了精致洗車業務,設備和產品買了一堆,還做了專項的業務流程和標準培訓,制定了個人工作要求和考核。
結果一頓操作下來,員工抵觸和不適應新業務,覺得沒前途,收入還沒保障,服務質量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新業務干了一周學徒跑了,持續推進一個月大師傅離職了,三個月下來店里就剩下老板和兩個中工。
這樣的遭遇其實是典型老板認知誤區——把行業“熱點”當成自身機會,未做自己當地周邊市場驗證就盲目上馬,最終傷心離場。
案例二:只學表面,死于“執行力差”。
“汽服店轉型要做什么?業務定位、客戶定位、產值定位;要拍抖音、要做精細化運營。”
這是有輪胎合作業務的同行老板交流時,分享自己在參加完某行業培訓后所收獲的內容。
于是,他的店里從當天就組織會議:定位門店為快修快保店,客戶群體是中高端,一個月產值原來不到10萬,現在要突破20萬。
并且,全員開始拍抖音,從月度營業額目標到日財務數據,從客戶管理到員工要求,全部做了詳細的轉型方案,信心滿滿,干勁十足。
結果一個月后無疾而終,原因有幾點:
一是員工嫌麻煩,只是被動應付執行,說好的制度和激勵,老板想起來兌現,想不起來就過去了。
二是老板沒有帶頭和監督執行,3分鐘熱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三是定位快修快保店,換個機油等個配件要大半天,客戶群體定位中高端,店里環境的確不臟但是太亂,員工技能的確很高但是服務太散,制度和規矩在店里可有可無。
四是目標產值要翻倍,除了把原有業務毛利提高以外,還一次性把能上的網紅項目都上了,設備加了不少,產品增了一堆,沒人管理大部分都在店里吃灰。
五是目標店里全員拍抖音,除了剛開始帶領全員做剪輯拍攝學習,到后來就是放任自創,一個月下來稀稀拉拉門店出了幾十條視頻,除了自嗨,無功而返。
最后是精細化運營,門店數據躺在表格里,從未真正使用過。
老板心有不甘,為什么自己的店里就執行不起來呢?
一聽都會,一講都懂,一做就廢,核心問題是:有想法,沒執行,轉型變成自嗨。
案例三:猶豫不決,死于“拖延癥”。
“我也知道,現在門店的業務要通過微信和抖音進行線上宣傳,客戶進店消費以后要添加微信,店里沒有車輛施工時需要把自己的車開到工位上展示。
但是現在每天不管大活小活都還有業務,總覺得這些事情再等等,等到合適的時間再來做這些事。”
來自豫北區域某市同行好友,到鄭州和筆者聊天的時候談及門店轉型時,講了這“一堆廢話”。
問到他為什么要轉型時,該老板說,今年明顯感覺到業務量不如以往,周邊同行都在做新媒體,維保門店都在聚焦輪胎和底盤整備,抖音打開都是同行在搞直播,自己心里發慌。
半年過去了,周邊同行出了幾家當地網紅店,而自己的產值已經連續幾個月下跌,所以想著要轉型。
大概聊了一上午,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筆者給了該老板一條建議“千學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練,想一千遍,不如坐下來先做一遍”。
這樣的同行轉型不成功核心問題就是:知道要變,但不敢變,最終被市場淘汰,外界再怎么影響,也無濟于事。
二、轉型成功案例拆解:逆勢增長的門店做對了什么?
接下來,筆者列舉并拆解一個轉型成功的案例,從“修理廠”轉型“社區服務中心”。
位于鄭州鞏義市的一家綜修廠,這幾年通過轉型已經成為當地同行都羨慕的楷模,很多同行都在學習,總結下來有幾點值得借鑒。
1、增加高頻服務。
自2022年開始起,該店在修理廠大院內改造了四個洗車工位,除了給自己客戶交車前免費洗車,還對外9.9洗車、免費加注玻璃水和充氮氣,這個操作一直持續到現在。
尤其夏天免費充氮氣這個項目,吸引了一大批年輕車主群體,免費加玻璃水讓老客進店頻次大大增加。
靠這三個高頻的服務項目,月均車主進店量占比高達15%以上,尤其是這兩年聚焦輪胎和底盤業務以后,有30%的輪胎業務都是靠充氮氣轉化的。
2、綁定社區客戶。
該店老板每年都會聯合周邊小區,借助第三方策劃公司搞物業管家服務:送手機支架、車載充電器線、收納箱、香薰卡、開瓶器、迷你多功能軍刀等。
周邊十幾個小區的業主群老板都是管理員,每天都會在群里聊各種各樣的話題,微信群名也是“修車-某老板”。
“我從不在群里發宣傳營銷廣告,而是和業主們打成一片,沒有任何銷售套路,有的是和業主們共情,聊愛好、興趣、吐槽,現在這些小區里面幾乎80%的車主都是店里面的會員,還有機油套餐卡綁定。”
老板很自信驕傲地分享。
3、搭建屬于門店的私域流量池并持續維護。
現在門店流量的確需要持續投入開發和維護,早些年定位修理廠的時候,根本沒有想過積累和維護私家車客戶,單位和保險公司的車輛都忙不過來,私家車進店最多也就是當個老客戶來服務。
現在,每一個新客戶進店,前臺接待都會微信建立專屬服務群,從車況檢查項目到新舊配件展示和價格溝通,店長、技師和接待都會全程跟蹤和服務。
客戶提車一周后,前天都會做電話和微信回訪,并拉客戶進入門店專屬車主福利群,群里面會圍繞季節、車型、公里數、熱點汽車等話題,每月不間斷搞互動,曬單,競猜、抽獎等活動。
通過這樣的方式,老客戶復購率平均提升50%以上,非維修業務貢獻30%左右的毛利,客戶流失率降低60%,這些都是從修理廠轉型社區服務中心后持續做的事情。
4、從“等客上門”到“主動獲客”,門店流量結構做了定位轉型。
轉型前除了固定客戶群體,私家車客戶進場全靠自然流量,后來發現新客戶越來越少,老客戶的基盤收入無法維持經營利潤,于是開始布局線上。
9.9洗車引流、19.9新能源車檢測、29.9四輪定位等,高德、美團、抖音店里都有團購。
除此之外,門店還加入當地同城異業聯盟,來自各個商家的業務推送,推薦返現,讓門店的轉介紹率有20%的提升。
在這個過程中,得益于所有員工通過不間斷的內訓和外出學習,開拓眼界,提升認知,老板主動帶頭,員工堅決執行,有效監督和激勵。
最終實現了門店從修理廠向社區服務中心的成功轉型,并且還成為當地的標桿。
三、轉型核心策略:思維升級+落地執行
幾乎每一家汽服門店老板當下都想轉型,但是真正能夠事項轉型升級優化的門店關鍵還是靠“思維升級”。
新瓶裝舊藥永遠沒有效果,拿著舊船票永遠找不到新大陸,最關鍵的是要落地執行。
一是老板思維升級:從“手藝人”到“生意人”,從修理工到經營者。
這一點難度很大,很多同行喜歡用體力上的付出和辛苦,來掩蓋不想思考和總結的懶惰,甚至執著地認為轉型就是增加一些網紅項目和線上營銷。
這也很多門店失敗的根本原因。
手藝人關注的是技術和成果,需要潛心鉆研和積累,這是我們的核心價值,但是作為門店老板,要轉型首先就是認知突破。
不再只注“技術”,更要關注門店經營模式,建立市場敏感度,定期研究行業趨勢,學會用進店量、客單價、客戶留存率、毛利率、業務占比等指標來進行業務決策。
二是落地執行關鍵: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就像上面失敗案例一樣,任何一個轉型動作都不能盲目上馬,因為我們的試錯成本太高,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雖然有點夸張,但投入了時間、精力、費用如果得不到想要的結果,任誰都不甘心。
我們可以先試點、再放大,比如先調研做嘗試,測試和摸排客戶群體的反應后才跟進投入。
同時設定明確目標,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計劃,比如3個月內進店量增加20%,產值提升10%,進店每臺車都要檢查某些項目并記錄等。
還有監督執行,門店轉型是大事,決定門店生死,必須要有老板親自抓關鍵動作并持續督促,比如車輛檢查單、客戶溝通方式、客戶運營、線上投放等。
沒有這些細節性的關鍵動作,轉型就形成不了氛圍,更建立不成習慣和規矩,到頭來就是瞎忙活一場折騰人。
三是團隊管理:讓員工跟得上轉型節奏。
“十個員工九個笨,還有一個在偷懶”,這里的笨不是智商笨,而是“積懶成笨”。
不管門店老板對員工多好,員工始終是員工,永遠不可能像老板那樣主動開展工作。
這就需要老板進行專項持續的培訓+激勵,明確目標和要求,并淘汰不愿意改變的人。
只有這樣,老板和員工的認知及行為才能保持同頻,門店的任何轉型改變行為才有望成功。
四、汽服門店轉型行動指南
成功的事情都是有方法論的,汽服門店轉型也不例外。
轉型第一步:先做門店經營診斷。
使用SWOT分析明確門店優劣勢,收集至少3個月完整的經營數據,分析門店基礎業務和重點盈利項目對產值的貢獻度,進行周邊3公里同行競爭態勢調研。
然而很可惜,很多同行從業多年,技術和人品沒有任何問題,就是談到自己和門店的優勢方面,除了技術好和服務好,基本上沒有第三句話。
所以,自我診斷或者借助外界進行經營診斷,發現經營痛點是轉型前首要必備的動作。
轉型第二步:車主需求錨定法則。
借助門店管理系統進行客戶消費分析,盡可能建立客戶分級管理體系,比如A類客戶貢獻50%以上的產值就應該獲得門店60%以上的資源。
針對重點客戶、常規客戶、一般客戶等不同類型客戶,給予針對性滿足需求的服務。
例如油液水更換需求,根據車主的消費能力進行高、中、低不同維度的產品提供;易損件更換需求需要考慮車主接受原廠、副廠程度來進行溝通。
再比如大家熱衷的網紅引流和高毛利項目,要先了解自己原有客戶的車況需求體量,以及周邊有可能新增客戶的總量。
筆者做過的客戶需求調研,發現28%的客戶希望到店修車時能夠提供代步車,在分析車主歷史消費記錄數據里面,發現有30%的維修客戶同時有美容需求。
于是,在進行客戶服務方式調整時就增加了一項:上門取車和送車前,給客戶洗車,最終老客戶的粘性非常高。
所以,得到這些車主需求,門店在新增項目,聚焦業務和經營調整時,就會兼顧原有老客戶的需求,保住業務基盤的同時再去做增量。
轉型第三步:能力匹配法則。
門店老板自己或是員工在新增業務和模式下,一定要評估技術和能力,新增項目現有人員是否能夠支撐,要不然就像開篇的案例,強迫修理工去搞洗美,最終搞關門了。
技術不夠需要學習和實踐,能力不夠需要提升和總結。
除了人員還有設備和產品,投入產出測算,增加人員成本顯性和隱性的投入,是否可以支撐轉型要求。
比如某店面引進四輪定位儀,想通過四輪定位來引流,按照單次收費80,需要月均15臺的業務量,連續兩年才能收回成本。
轉型第四步:業務結構調整必要性把控。
從店型結構調整(綜修廠?社區快修店,單一專修店?多品牌專修店),根據時間進度,先增加工位,培訓現有人員,再引進專人,優化和輸出服務流程。
根據半年以上的經營數據來確定是否要擴大或精簡規模,分階段進行,前進中求穩。
1、從項目結構優化方面調整,講究傳統項目和新興項目配比。
保留60%穩定現金流業務(保養、快修),發展30%高需求成長性業務(輪胎、底盤件、電子系統維修),試驗10%前沿業務(新能源方面)。
同時,淘汰連續3個月毛利貢獻低于5%的業務,以及客戶滿意度低于4星(5星制),單工位產值低于門店平均水平業務等操作。
2、從流量結構重構方面調整,線上流量運營+異業聯盟同步進行。
每個能涉及的平臺都上架專屬引流產品,建立門店微信服務客戶流量池(沉淀客戶),最近比較流行的同城異業聯盟,大家都可以考慮,價值換價值,資源換資源。
3、從人員結構轉型方面調整,進行人員技能矩陣管理。
一人多崗,一人多能,只有這樣才能降本增效。
當然也要關注對應的付出和收益,打亂原有的傳統門店人員崗,孵化全新的服務團隊,比如新媒體小組、輪胎底盤件小組、維修保養小組、客戶服務小組等。
還有就是把控風險:
財務安全邊界(轉型要保持不低于3個月的現金流儲備,單次改造投入不要超過年利潤的30%,新項目投資回收期控制在12個月以內);
客戶保留計劃(老客戶專屬過度方案,服務承諾不變,原服務項目至少保留6個月過渡期);
員工適應方案(轉型技能和工作調整補助,雙軌制考核,新舊業務分別設置考核指標);
應急調整機制(建立周、月復盤會議機制,預先確定撤退標準,如新業務連續3周低于預期50%立即調整,儲備臨時產能外包和外援方案)。
只有這樣才能進退有度。
最后,就是轉型要堅持,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經營健康的同行門店,就是長期在做難而正確的事。
汽服門店轉型不是簡單的跟風模仿,而是基于精準診斷的業務重構,遵循“客戶需求為本,能力匹配為崗,小步快跑為法”的原則,通過系統化的行動方案和嚴格的風險控制,完全可以在當下市場競爭和變革的浪潮中實現彎道超車。
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
汽車后市場正在經歷大洗牌,未來幾年,50%甚至更多的傳統門店會消失,20%的門店會活得更好,剩下的30%不上不下還要煎熬。
我們的認知決定方向,我們的執行決定結果,現在不轉型,未來就被淘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