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卷中有雅句:七碗愛玉味,一壺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這樣的詩句,我偏愛后一句,不如吃茶去。
因為一壺茶,日子而清雅起來。日子過著過著,就需要一壺茶來滋養滋養。但,好茶必須有好水。不然,縱有好茶也不入味。就好比,老家的板浦涼粉一樣,有好涼粉,必得有好作料,倘若沒有好作料,結果可想而知!
紅花還需綠葉配。好茶與好水相遇,如才子遇佳人、如他鄉遇故知。
泡茶的水可有講究。茶水可用雪水、泉水。用雪水泡茶,古人屢見不鮮。唐代白居易《晚起》有詩句:“融雪煎香茗”。宋代辛棄疾《六玄令》有詩句:“細寫茶經煮香雪”。元代詩人謝宗可《雪煎茶》有詩句“夜掃寒英煮綠塵”。
雨水也適宜泡茶。瓦是老家古鎮板浦的外衣。而那些從瓦檐流淌下來的水,明晃晃地匯到一口大缸里。這樣的雨天,不如吃茶去。
人與雨水相親呢。多年前,我的鄰居大爺是個茶客,平常滴酒不沾,卻對天老水情有獨鐘。無論春夏秋冬,清晨一大早起來,第一件事情,便在老屋的院子里,就用平常收集來的“天老水”,泡茶喝。天老水既是雨水。天老水,泡茶喝,很美。大爺有時一口茶水,一口“茶食”。所謂茶食,就是點心。點心乃地方名特產“小脆餅”。準確的說是“擦酥小脆餅”。何為擦酥小脆餅?姚祥麟老師撰寫的《板浦春秋》一書中描述:即素油或熟豬油加白糖與精面粉拌合和成,過去還要用“礤(ca)子”擦一下,再插入和好搟成的面皮中,故從前叫“擦酥”。世事變遷,現在已不用“礤子”了,“酥”是直接插入的,故今稱“插酥”。
水甜,餅酥,風味獨特,美極。鄰居大爺在一壺茶面前,愜意,小日子過得小幸福。
泉脈悠悠。還是多年前,我們老家東郊天池村,村中有一“大天池”。如月的池中,溢滿泉水,民間盛傳這兒曾是唐初名將羅成槍挑出的“天龍泉”。傳說靠譜不靠譜,我無法考證。
當地清朝著名板浦文人許喬林編撰的《海州文獻錄》一書有文字贊譽:“秋雨澄清,匯為靈液,素沙見底,浮谷不波;飲者多壽”。天池泉原是可取的。取來的泉水,泡茶喝。
如今,環境變了,空氣也變了,天老水也變得有毒了,天池泉也消失了。我為此痛心不已。
我也喜歡,一個人慢悠悠的,或坐在古鎮老街的屋檐下,或坐在纖細的瘦長的巷陌里,或坐在千年的古樹下,用雨水泡茶。
說到茶,我自然會聯想到,秀美的云臺山上的云霧茶。云霧茶又叫“狀元茶”。什么是狀元茶?民間有一段傳說。相傳,清光緒年間武狀元卞賡,曾用云霧茶進獻皇宮,得到慈禧太后贊許。
正如民謠所唱:“細簍精采云霧茶,經營唯貢帝王家”。在茶香中,人淡如菊,在茶香中,淡泊名利。在塵世,學會放下。在一壺茶面前,心會變得柔軟起來。
面對著塵世的喧囂與煩躁,不如喝茶去。喝茶真是一種享受。茶把生活浸潤得活色生香。
作者簡介:潘友國,土生土長連云港板浦人。喜歡寫作、看書。時常有小文發表。偶爾獲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