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世界的波瀾往往牽動著復雜的財產關系,尤其是在婚姻的圍城之外發生的金錢往來,更是常常觸及法律的敏感地帶。當婚姻中的一方將財產贈與婚外的第三人,這筆“感情賬”是否能在法律的天平上得到清算?贈與的財產,特別是當其源于夫妻共同積累時,另一方配偶是否有權追回?北京廣森律師事務所將結合法律規定與司法實踐,深入剖析這一問題背后的法律邏輯與維權路徑。
法律視角下的婚外贈與:性質認定是關鍵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發生在婚外情背景下的財產轉移,其法律性質的認定是判斷能否追回的核心。從表面看,這似乎是一種贈與行為。然而,不同于一般民事主體間的普通贈與,此類行為因其發生的特定倫理背景及可能對婚姻共同體利益造成的損害,其法律效力往往會受到司法實踐的嚴格審視。特別是當贈與的財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時,該行為不僅可能侵犯配偶的合法財產權益,更可能因其動機與目的有悖于社會普遍認同的公序良俗原則,而被法律評價為無效或可撤銷。
夫妻共同財產的保護:配偶追索權的法律依據
我國《民法典》明確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除有特殊約定外,歸夫妻共同共有,夫妻對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處理權。這意味著,對于非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的重要處分行為,如大額贈與,應當由夫妻雙方協商一致。一方未經配偶同意,擅自將大額夫妻共同財產贈與婚外第三人,實質上是無權處分行為,嚴重侵害了另一方配偶的財產權益。
基于此,被侵權的配偶一方擁有尋求法律救濟的權利。其可以依據《民法典》中關于夫妻共同財產處分、無效民事法律行為以及不當得利的相關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贈與行為無效,并要求接受贈與的第三方返還相應財產。這里的訴訟請求權主體,是未參與贈與行為的、其財產權益受到實質損害的配偶一方,訴訟指向的對象則是財產的實際獲利者——接受贈與的第三方。
證據鏈的構建:證明“贈與”事實與資金來源
任何法律主張的成功,都建立在堅實的證據基礎之上。在主張追回婚外贈與財產的案件中,構建一條完整、嚴謹的證據鏈至關重要。尋求追回的一方需要向法庭有效證明以下關鍵事實:首先,需證明雙方存在合法的婚姻關系;其次,需提供證據證明贈與方與受贈第三方之間存在不正當關系,以及大額財產轉移的事實,這通常需要銀行轉賬流水、微信、支付寶等支付記錄,結合相關的聊天記錄、視聽資料等(需注意證據的合法來源與關聯性);再次,也是核心環節,需要證明被贈與的財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這往往需要提供贈與方的收入證明、財產來源信息,證明相關款項主要是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或者能夠證明用于贈與的賬戶資金主要由夫妻共同財產構成。
轉賬方能否“反悔”?——自身追索的法律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實踐中也存在贈與方本人在關系破裂后,意圖要回自己贈出財產的情況。然而,從法律角度看,贈與方自身的追索之路通常布滿荊棘。贈與合同一旦成立并履行完畢(財產已交付),贈與方原則上無權隨意撤銷。除非贈與方能夠證明,其在作出贈與時受到了欺詐、脅迫,或者當時處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狀態等符合法律規定的可撤銷情形,否則,基于自愿原則完成的贈與行為,法律通常不因贈與方事后的“悔意”而否定其效力。法律的天平,更傾向于保護無過錯配偶的財產權益,而非輕易為贈與方的反復提供法律支持。
婚外情期間的財產贈與問題,涉及情感、道德與法律的多重交織,其處理絕非簡單的“是”與“否”。法律的核心在于平衡各方權益,維護公平正義。當贈與行為動用了夫妻共同財產,侵害了無過錯配偶的合法權益時,法律為受害方提供了明確的維權途徑。然而,每一個案件的具體情節、證據狀況千差萬別,最終能否成功追回財產,以及追回的比例,均有賴于扎實的證據支持與精準的法律運用。
面對此類復雜糾紛,保持冷靜,第一時間尋求專業法律幫助是明智之選。北京廣森律師事務所擁有處理復雜婚姻家事與財產爭議的資深律師團隊,能夠基于您的具體情況,提供專業的法律分析、證據梳理指導和訴訟策略規劃,最大限度地維護您的合法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