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拉面安
來源|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若論沈陽最賺錢的汽修廠,鑫豐悅必定榜上有名。
這家店坐落于沈陽二、三環之間,距離地鐵口僅兩公里左右,占地面積更高達6000平方米,卻只修三款豐田越野車。
創始人韓建振,人稱“小韓”,是一個實打實的80后。他在不算年輕的年紀,因政策突變放棄了平行進口車生意,轉頭干起了看似不起眼的修車行當,而且專攻不賺錢的豐田維修。
不過,有別于傳統的豐田專修生意,他主攻豐田越野車的老車翻新業務,并且圍繞其內飾包覆、機電、鈑噴等業務構建了一條完整產業鏈。短短幾年時間,便將鑫豐悅從籍籍無名做到了全國翻新整備頭部地位,單店單月營收突破百萬。
而韓建振自己,也從一個普通人成長為業內熟知的流量界扛把子:全網坐擁粉絲200萬,更創下過“單條視頻播放量破1億、一年內漲粉100多萬”的成績。
一、普通修車工逆襲成百萬網紅,打造“豐田越野車維修賽道”頭部企業
2002年,23歲的韓建振進入了豐田4S店工作,在里面一干就是3年。在這期間,他的心里埋下了對豐田LC系列越野車維修技術的熱愛與癡迷。
2005年底,他離開了4S店,于2006年開啟了獨立創業路:帶著一把扳手闖蕩外修市場,專攻豐田電子維修為主的各種疑難雜癥,一直到2008年,他才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專門代理車載導航,但在這期間,他也從未落下“豐田車維修業務”。
2014年,韓建振迎來了創業生涯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
彼時,車載導航市場進入了衰退期,韓建振敏銳捕捉到這一變化,果斷轉向平行進口車賽道。
這個決定讓他的事業迅速駛入快車道。“我們是5月18號成立的,到7月份就做到了沈陽地區銷量第一,每個月能賣40-50臺車,到10月份銷量就成功破百了。”
此后,韓建振的平行進口車業務蒸蒸日上。不僅在天津港設置了辦事處,還在鄭州、山東東營、河南鄭州等地相繼開店,巔峰期時期年營業額高達10億。
“我做過統計,那6年里,我們總共賣了6000輛平行進口的霸道、酷路澤、雷克薩斯570汽車,平均每個月賣一百幾十臺,市占率接近50%。”
2021年,國五國六政策切換之際,韓善振選擇退出平行進口車市場,并且做了個令同行震驚的決定:轉身投入汽修行業,親自做起了修車生意,并將全部精力聚焦于豐田越野車專修領域。
憑借扎實的技術功底和獨特的管理理念,韓建振乘著新媒體的浪潮,成功將鑫豐悅品牌推向行業和車主視野,并在短短4年間成長為豐田越野車維修賽道的頭部企業。
據悉,鑫豐悅目前已經跑通了豐田專修全產業鏈。
“目前國內豐田專修領域的企業屈指可數,鑫豐悅就是其中之一。”
在技術實力方面,鑫豐悅不僅擁有多名豐田4級以上認證技師,還聘請了豐田中國技術室的專家,同時建立了全國最完備的豐田越野車技術資料庫。
在配件供應方面,鑫豐悅具備顯著優勢。"我們保持350萬的常備庫存,豐田在沈陽設有兩個倉儲中心,每個倉儲中心的庫存價值接近1億元。我們還可以從全球采購配件,因為豐田LC系列是全球同步車型,雖然左右舵車型編號不同,但配件完全通用。此外,全國最大的豐田零配件供應商就在沈陽,距離我們僅10分鐘車程。"
網絡布局方面,韓建振先后在鄂爾多斯、烏魯木齊和沈陽開設三家門店。其中沈陽門店是鑫豐悅總部,為全資直營,占地面積超過6000平方米,是鑫豐悅品牌中規模最大、業績最突出的門店,單月產值已突破300萬;鄂爾多斯和烏魯木齊門店則采用類直營模式,即將以全新面貌亮相。
而韓建振本人,更成了汽車后市場少有的"百萬粉絲博主"。
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正是韓建振堅持深耕"豐田越野車"細分領域最大的底氣。
二、只做三款車,直營店單月產值卻能“突破300萬”
與眾多專注"專修"賽道的同行一樣,韓建振堅定踐行著"聚焦做專、做精、做細"的經營理念。
但鑫豐悅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將專業細分做到了極致——不是簡單的"單品牌"或"單品類",而是精準鎖定"單車型中的單車型"。
“我們拒絕多元化,只做豐田LC系列,也就是霸道、酷路澤、雷克薩斯570這三款車。”
具體來看,鑫豐悅核心服務全國范圍內的豐田越野者私家車車主,主營業務是常規維保和老車翻新,其中常規維保是基礎業務,老車翻新則是特色業務。
其中,老車翻新雖然僅占鑫豐悅總進廠臺次的30%,卻直接貢獻了70%營業額。
這種"二八效應"背后,主要與兩方面因素有關。
其一是老車翻新業務的特質。
一方面,老車翻新業務具有天然的高客單價優勢。“我們平均每單老車翻新業務,產值都在十幾萬,像雷克薩斯570這種高端車型,最高能達到30多萬”。
另一方面,老車翻新業務有非常獨特的情緒價值。"從從業者角度看,老車翻新和日常維修都是技術活,區別只在難度;但對車主來說,這完全是兩種體驗。"韓建振分析道,"維修往往伴隨著突發故障和被動消費,車主對幾千元的支出都會心疼;而老車翻新是主動消費,車主是帶著讓愛車'煥發新生'的期待來的,預算3萬,最后花10萬、20萬都心甘情愿。"
其二和鑫豐悅前期的客戶資源積累、以及目前采取的“極致人效”打法有關。
前期的客戶資源積累,給鑫豐悅帶來了難以復制的先發優勢。
“很多同行認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豐田專修模式’,但其實不是,我們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規模效應。我們是因為前面很多年都只做豐田維修、也賣了很多年的豐田車,所以才能做現在的戰略聚焦,然后才有一步步完善后續的供應鏈、經營管理、獲客、技術服務等環節,戰略是1,其他都是0。”
目前的“極致人效”打法,則是鑫豐悅新手入局、依舊可以短期內突出重圍的關鍵。
三、鑫豐悅“高人效”的秘訣
當下的汽修行業,效率不是可選項,而是生存必答題,專修賽道更是如此。
問及實現高人效的秘訣時,韓建振的回答是:“因為我把每一分鐘非施工時間,都盡量壓縮到了極致。”
從確定“豐田越野車專修”路線的第一時刻起,韓建振就一步步打造一套獨特的“人效管理體系”,涵蓋車間動線設計、設備配置、作業模式、人員管理、營銷轉化等各個維度。
而這些,正是鑫豐悅高人效背后的核心秘訣。
車間動線設計方面,韓建振的思路是優化空間動線、減少無效步數。
以鑫豐悅總部為例,機修電器維修車間里一共有19個工位,其中有10個是舉升機工位。
“很多人問我,我們這么大的進廠量,為什么不全上舉升機?其實這個做法是錯誤的,舉升機在施工場所中,是耽誤事兒的,無論是在員工日常作業的時候、還是車主看到的時候,都會造成虛假繁榮的假象,而且會讓車間里大量“死”車,例如拆底盤、輪胎、方向盤等,并不需要在舉升機工位上操作,如果工位上都塞了舉升機,這些車都會變成死車,動不了;在保證正常周轉率的情況下,盡量不要讓舉升機占工位。”
韓建振強調:修理廠的生意,不是只有干活才給績效。
“員工從走出家門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開始計算工資了;員工在廠房里走的每一步,老板也是要付費的。所以我們要讓員工把時間花在工位上,而不是花在走到工位的路上。所以我們所有的功能區和動線設計,都精心測算過每個員工要走的步數。庫房、大修間等輔助區域都在工位后面,與工位的距離也都經過精確測算,確保每位技師的工作路徑最短化。”
設備配置方面,韓建振的準則是“能用設備解決的,絕不浪費人力”,理念是“只買貴的不買對的、能用進口的不用國產的”。
據了解,鑫豐悅光大修間的服務設備投入就超過100萬,光叉車就有三臺,空壓機用的是英格索蘭,舉升機是艾沃意特最貴的款……清一色的進口裝備。
對于這種設備配置理念,韓建振給出了兩點解釋。
一方面是為了減少時間浪費。“不是說國產不好,做生意性價比肯定是對的,但不適合我們,因為要花時間去篩選、測試”;
另一方面是為了保障施工效率和服務標準。“同樣是修發動機,沒有設備的情況下,五個大師傅會裝出五個標準。所以要用設備配套SOP流程統一標準。進口設備雖然價格高昂,但穩定性和標準化程度更高,能大幅降低品質風險。”
作業模式方面,鑫豐悅打破行業常規的「多人協作」模式,采取「單人單組作戰」模式。
“一個人包一個車,這樣的話失誤率才最低,修車的時候,造成返修的主要原因就是交叉作業,而且單人施工還能大幅提升作業的連貫性。”
而支撐「單人單組作戰」模式落地的關鍵,除了施工人員的技術實力外,還有鑫豐悅自主研發的專用工具組。
"比如前后輪軸承工具,以前換后輪的軸承需要1天,時間久了真的換得讓人懷疑人生,但我們的工具把時間壓縮到了1小時搞定;另外還有KTSS加油機、各種油封工具、換油工具等……這些工具也面向社會修理廠提供,很多修豐田車的老板,工具都是從我這里采購的。"
人員管理方面,韓建振的理念是“"利他共贏"。
“我們為員工提供沈陽地區最高的薪資待遇,甚至超過4S店水平。基礎保底薪資8000元,施工人員平均月收入在1.3萬-1.9萬元之間,春節期間帶薪休假也全額發放。”
他還有一個鮮明的價值觀:老板自己掙多少錢不算牛逼,員工跟著你掙得多才是本事。
“我對鑫豐悅員工的承諾是,只要足夠忠誠、踏實肯干,在鑫豐悅獲得的回報肯定比自己創業還要高。我們10年以上的老員工,都是從賣車的時候開始跟著我,他們全都有分紅;我們所有的員工,只要是結婚、買房、生子、賣車,每一樣補1萬;員工的每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一年補6000,無論一個員工有幾個孩子……”
最后是營銷轉化方面,鑫豐悅通過精準的新媒體運營,實現了流量的高效轉化。
用韓建振的話說,“做流量這塊,我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四、單條視頻帶來30多萬新增粉絲,變現上百萬
跟炫酷的改裝類目不同,修車類目中粉絲破百萬的很少,而韓建振卻打造了一個現象級的自媒體矩陣:全網粉絲突破200萬,其中個人主賬號"鑫豐悅沈陽小韓"粉絲達106.1萬,子賬號"鑫豐悅阿杰霸道酷路澤翻新"也積累了超30萬粉絲。
這一成績背后,藏著韓建振超前的營銷思維。
"早在做車載導航業務時,我就開始在汽車之家、越野一族等垂直論壇撰寫技術帖,算是行業里最早觸網的一批人。"
這段經歷,使得韓建振雖然不是行業里最早入局新媒體的,但卻依舊后來居上、成了成績最突出的。
同樣是新媒體流量獲客,韓建振無論是內容生產還是運營思路,都顯得極為系統。
首先,內容定位精準。"技術是根基,但表達方式決定傳播效果。干講技術術語,車主聽不懂;把專業內容轉化為通俗語言,才能引發共鳴。"
其次,運營策略系統。
截至目前,鑫豐悅構建了覆蓋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臺的新媒體矩陣,其中抖音上主要運營4個賬號。“四個賬號都是獨立運營,主要是以整車拆解和大整備為主。”
內容生產方面,韓建振堅持"案例驅動"策略,并以場景化展示和技術講解為主。“這樣才可以讓車主視覺震撼的同時,還能了解到為什么他會覺得震撼”。
去年年底,鑫豐悅發布了一條“浙江礦老板陪伴十幾年的酷路澤全車翻新全程”視頻,在未經推廣的情況下,斬獲1億播放量,帶來30多萬新增粉絲、直接變現上百萬+。
這段視頻中,從車輛進店、從板車上下來起,到車輛問題的詳細描述、再到翻新過程進行了完整展示,而施工師傅對車子的外觀沖洗、每一個部件的拆卸、車輛關鍵部件大清洗等一系列細節,更硬控了無數網友15分鐘。
“至少我了解到的情況,目前在汽車維修行業,還沒人單條視頻能突破這個成績”。
此外,韓建振還透露,鑫豐悅基本不依賴流量購買。
“第三,轉化邏輯清晰。
現如今,鑫豐悅每月到店客戶中,80%來自線上,其中更有80%是沈陽以外的異地客戶。
他的經驗是案例數量決定轉化效果。“客戶需要反復觸達,才會主動咨詢,所以一定要有足夠多的案例,才能形成多次觸達。我們測算過,現在想要在抖音上獲取外地客戶,必須要反復觸達8次以上,也就是說這些客戶必須要刷到你的視頻8次以上,才會聯系你”。
至于維持轉化以及提升客戶粘性方面,韓建振的邏輯更是明確。
“我自己作為百萬粉絲博主,不能暴雷;我們的技術服務不暴雷。我認為提升線上客戶粘性就是不暴雷。外地車輛全部物流來回托運,確定業務后第一時間建群,全程視頻跟蹤,客戶實時跟蹤;只要車在店里,就要全力避免施工問題;車子離開店,有售后問題第一時間解決,不能拖。”
五、這個時代關鍵不是跑得快,而是要跑得遠
顯而易見,從平行進口車霸主到豐田專修賽道領跑者,從4S店學徒到百萬網紅,鑫豐悅和韓建振,均已完成了一場汽修賽道上的“極限越野”。
即便如此,他對自己的定位依舊是一名小修理工。“我沒覺得自己很厲害,我始終覺得是時代給了個體機會,而不是個體有多強。”
基于此,韓建振在時代變革與戰略定力之間,始終保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他尊重并捕捉時代的每一次變化,但也有自己的原則。
比如對新媒體直播,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韓建振對此持謹慎態度。
“一方面本身流量就比較足,我們發個短視頻流量都是幾十萬、上百萬,做直播沒必要;另一方面,我如果做直播,活動怎么做?客戶被活動吸引來了,我怎么承接?這些都是需要系統統籌的點。”
但今年,他對自己和團隊的要求是「直播今年必須上」。
“不能等它涼了再上,現在人員培訓已經完成,直播間已經建立完善,設備也都買完了,就等著我隨時上線了。”
對新能源或其他新賽道,他始終冷靜,給的答案是「現在堅決不碰」。
“有人說你們現在豐田做得這么好,考不考慮拓展其他賽道。我的答案是不考慮,其他品牌不考慮,新能源也不考慮。一方面因為現在我這個賽道還夠我吃幾年的;另一方面,新能源在東北比較少,入局風險也比較大,而且盲目入局新賽道,只會稀釋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關于發展,他甚至給行業一種「節奏慢半拍」的感覺。
雖已是行業頭部,但韓建振到今年才準備自己的第4家店。
“第4家店在成都,我也比較慎重,不是怕我自己虧錢,也不是想著要掙多少錢,我是怕團隊人力資源力量跟不上,人心散了,所以我開店都是準備好了再去干。我自己剛剛結束了汽車服務世界EMBA9期課程,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接觸到了很多厲害的人。所以我又安排了以前一個十多年的員工去了10期,等她進修結束,就讓她幫我管新店。”
這種"慢半拍"的生存藝術,或許正在韓建振浮躁的創業環境中,始終保持向前的關鍵所在。
“我覺得自己是相對保守的。第一波紅利我永遠不吃,因為容易變先烈;也不會想著等最后的紅利,因為這個節點沒人說得準;我比較喜歡選在趨勢明確但尚未飽和的時候切入,并且只要選了就堅定地往前走,這個時代不能看誰跑得快,要看看誰能跑得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