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惠農區殘疾人非遺傳承創業基地憑借“非遺+就業”的創新模式,不僅讓剪紙、扎染、麻編等傳統技藝煥發新生,更成為殘疾人實現人生價值的溫暖港灣。該基地2024年4月榮獲第五批國家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2025年4月并被認定為國家級“美麗工坊”。
走進該基地,斑斕的扎染布料,紋理細膩的麻編,精致的剪紙作品陳列其中,二十余位殘疾人正圍坐在工作臺前,在寧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代表性傳承人王憲苓的指導下專注創作。“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家里的負擔,現在靠這雙手每月也能掙到錢,貼補家用了。”肢體殘疾的李某舉著剛完成的麻編花瓶,笑著說。
2022年,惠農區殘聯聯合靜安社區殘協,盤活閑置資源,投入8萬元打造集培訓、創作、展銷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通過與石嘴山市憲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系統化的“理論+實操+訂單”培養模式,目前已累計開展20期免費培訓,惠及233名殘疾人。更令人欣喜的是,60余名殘疾人穩定就業,增加收入,實現了“手藝變現”。
“我們根據每位學員的身體狀況定制課程,比如行動方便的學員主攻扎染,手部靈活的學員學習剪紙。”王憲苓展示著學員作品說道,“這種精準化培養不僅讓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更培育出多個特色文創產品,在電商平臺和文旅展會供不應求,形成“培訓——生產——銷售”的完整產業鏈。”
兩項國家級榮譽的加持,為該基地注入更強動能。該基地持續推出形式多樣的非遺課程,面向全市殘疾人開展免費開放性教學,帶動燕子墩鄉海燕村、紅果子鎮惠西社區等行動不便無法出門務工的殘疾人及重度殘疾人家屬就業。惠農區殘聯負責人王國棟表示,將深化“培就一體”服務模式,后期開設非遺直播帶貨課程,建設線上展銷平臺,讓更多殘疾人足不出戶展示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來源: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