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應俏
在滇西北的雪山峽谷之間,北緯28°的香格里拉,藏語意為“心中的日月”。這里不僅是世人追尋的凈土,更孕育了中國葡萄酒版圖上獨一無二的高海拔傳奇——香格里拉酒業股份有限公司。25載拓荒耕耘,它從德欽縣第一批赤霞珠葡萄苗起步,如今已發展為擁有14,057畝葡萄園、帶動126個村落、2800余戶少數民族同胞共同發展的國家級農業龍頭,書寫著“高原風土三部曲”的壯麗篇章。
第一部:天地共釀,風土奇跡
香格里拉產區的獨特性源于自然的鬼斧神工:
世界屋脊的饋贈:海拔1700-3000米的金沙江、瀾滄江峽谷坡地,成為全球海拔最高的葡萄產區之一。強烈的紫外線、日均超12小時的充足光照,以及高達15℃的晝夜溫差,賦予葡萄極致的糖酸平衡與濃郁風味。
氣候密碼:印度洋與太平洋季風在此交匯,疊加“焚風效應”——氣流翻越梅里雪山后下沉升溫,形成天然“暖風機”,使冬季無需埋土防寒。而雪山融水的精準灌溉,彌補了年均僅200-600毫米的降水缺口。
立體風土博物館:葡萄園沿河谷上、中、底部垂直分布。礫石沙質、褐壤土、鈣質黏土等多樣土壤深層富含鈣、鎂、鋅、硒等微量元素,讓每一寸土地都醞釀出獨特風味。
第二部:科學匠心,村莊級革命
面對復雜風土,香格里拉酒業首席釀酒師崔可栩帶領團隊開啟“村莊級單一園”實踐:
風土精細化:將產區細分為斯農、明永、東水等10個村莊級子產區,建立1600余畝精品園。每塊園地按土壤、海拔、物候期分級(特級園/一級園/村莊園),制定差異化栽培方案。
中國首個村莊級標準:2018年牽頭發布《迪慶高原釀酒葡萄種植技術規程》,開創國內先河。從種植到釀造全程可追溯,如圣域·2020赤霞珠(斯農村)需經18個月法桶/美桶陳釀與24個月瓶儲。
自然與科技共舞:低畝產(300-500公斤)、老藤(樹齡12-21年)、手工打理,最大限度表達風土;同時利用雪山低溫調節病蟲害,實現可持續種植。
第三部:雪山下的風味史詩
每一瓶酒都是風土的具象表達:
圣域傳奇干紅2020(斯農村):海拔2100-2300米礫石土壤的老藤赤霞珠,濃縮了干爽氣候積累的豐富酚類物質,單寧如絲綢般細膩。
海拔2600西拉干紅(東水村):金沙江畔冰川沙壤孕育出黑漿果與黑胡椒的奔放香氣,酒體飽滿不失優雅。
威代爾貴腐酒2020:三江并流核心區海拔2100-2680米的威代爾葡萄,借由晨霧午曬的獨特氣候感染貴腐菌,釀出蜂蜜與干果交織的黃金瓊漿。
圣域干白2022(江坡村):海拔2800米冷涼地塊的霞多麗,在30%新桶陳釀中綻放出清冷礦物感與成熟果香的平衡。
圣域2020(斯農村):赤霞珠的雄渾骨架與品麗珠的優雅芬芳交織纏繞,便是一場對高原風土的虔誠禮贊。這瓶中美酒歷經18個月法桶與美桶的浸潤,新桶賦予華彩,二次桶沉淀圓融,再于靜謐瓶儲中沉淀24個月以上光陰——其復雜層次與醇厚質地,正是香格里拉雪山之魄、江河之靈與匠人之心的深度共鳴。
雪域精神的佳釀從2000年德欽種下第一株葡萄,到如今榮獲國內外大獎100余項;從與軒尼詩、LVMH等國際巨頭合作,到帶動藏族同胞守護家園——香格里拉酒業以“護航者”之姿,讓高原風土化作瓶中的日月星辰。正如瀾滄江奔流不息,這片圣域的葡萄酒傳奇,正以科學匠心與人文溫度,向世界傳遞著雪域高原的扎西德勒!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無法辨別具體出處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浙酒傳說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及公眾平臺轉載
未經允許抄襲、洗稿、剽竊,浙酒傳說有權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