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有點反常——總長僅30天,比往年少了10天。今年夏至在6月21日,第三個庚日7月20日入伏,初伏、中伏、末伏各10天。
老輩人說“夏至無雨三伏熱”,今年夏至晴雨可能藏著高溫密碼。“夏至大晴天,三伏似火燒”——沒雨的話,地表干熱,莊稼容易渴。“夏至東風搖,平地把船撐”——東風帶雨多,田壟可能變魚塘。
“夏至響雷三伏冷”——雷陣雨多,熱得沒那么兇,但“冷”是相對的。農諺總結:夏至晴、西風或沒雨,三伏熱;下雨、東風或打雷,三伏涼。可現代氣象說了不同的話——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夏大部氣溫偏高0.
5℃–1℃。高溫日數多,多到啥程度?
長江中下游或有15-20天超35℃。華北更猛,局地可能沖上40℃,夜里最低溫都28℃–30℃,熱得睡不著。
農諺說今年是“母伏”,該“爽”點;科學卻敲警鐘,熱力不容小視。種玉米的老張犯嘀咕:“三伏短了,咋還更熱?老理兒和新科技到底聽誰的?
”地里的莊稼最遭罪——高溫少雨,玉米抽雄期容易“卡脖旱”;雨水多,小麥易生赤霉病。菜農李嬸愁:“黃瓜秧怕澇,茄子苗怕曬,這伏天到底該防旱還是防澇?”專家說,農諺是經驗,科學是趨勢,兩者得結合看——夏至前后多留意天氣預報。
從夏至開始,飲食得調調了。姜棗茶得喝,紅棗6顆、生姜3片,煮到水發(fā)紅。
三豆湯也得備,綠豆、赤小豆、黑豆一起煮,敗火解毒。苦瓜、蓮子這些苦菜,夏天吃正好,“夏吃苦”老理兒沒錯。冰飲少碰,脾胃怕涼;辣的油膩的也少吃,容易上火。
動別太猛,傍晚遛彎、打打太極就行,出太多汗傷元氣。
喝水要“小口喝”,一次別超過200毫升,運動后喝點淡鹽水。
睡覺得夠,每天至少7小時,中午瞇15-30分鐘,心腦血管少鬧脾氣。空調別開太低,26℃以上,風別直吹脖子,“空調病”可不好受。
今年三伏天短了,熱勁卻可能更足,農民朋友得早做準備。
夏至當天是晴是雨?現在誰也說不準,您那有啥老說法?
地里的活計咋安排?歡迎留言說說,咱一起支支招。文中建議僅供參考,具體還得看老天爺臉色和農技員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