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前,明初學者、帝師方孝孺被朱棣殺害,史稱“滅門十族”。奉旨抄家的浙江寧海典史魏澤救下了方孝孺的幼子方圣。此后方圣的長0子方通遷往安徽廬江,改姓何。“近年在北京圖書館發現一卷28卷的《方氏宗譜》,確認安徽廬江何姓家族為方孝孺之后。在我們海寧新倉何氏家族現存后代中,只有現在新倉的堂兄何積康和我本人知道我們是從安徽廬江遷來的,其余族中弟侄們均不知我們從哪里遷來,先祖為何人……”何積斐先生回憶,盡管何家世輩生長在海寧,但祖父從小即知道何家祖籍在安徽廬江及相關家史,故而在祖父成年后,家中所有家具什物上均寫有“廬江明記”的字樣。何積斐先生說,他的籍貫是浙江海寧,但他的曾祖則是安徽廬江人,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軍隊與清朝的湘軍在安徽安慶地區發生了激烈的斗爭,居民紛紛外逃,何積斐先生的太曾祖帶領子媳來到浙江海寧。
赫赫有名的硤石米市從何時開始興起已經無從考證,但至少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何積斐先生的祖父何建明先生在民國初年成為正大米行的老板,父親曾在硤石米市開設大昌米行,日偽期間關閉。1942年至1952年,何積斐先生在米市居住期間,他居住的屋內有一個2米見方1米高的柜子,里面藏著正大米行歷年的賬本,“我見到最早的賬本是同治年間的,可惜這些賬本在我離開硤石后不知去向,那是很好的史料。”何先生不無感慨地說。
何積斐先生今年77歲,浙江海寧人,畢業于南京大學,畢業后到北京工作,大學教授,退休后他和老伴兒居住在北京甘家口的單元樓里。何積斐先生的祖父何建明先生于民國初年接掌正大米行,成為正大米行的老板。上世紀20年代,何建明先生與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先生組建硤石捷利電話公司,這是浙江最早的電話公司。
回憶起當年硤石米市熱鬧的景象,何先生記憶猶新:川流不息的人群,小販叫賣絡繹不絕。小吃品種隨季節而不同,挑著菱角的小販沿街叫賣,下午兩三點餛飩擔不絕于市,三四點鐘叫賣各種雞鴨肉熟食,晚上八九點,冬季可以聽到叫賣紅皮水蘿卜的聲音。
何積斐先生的祖父何建明先生對錢塘江十分了解,他希望浙東地區的糧商可以到硤石購糧,通過錢塘江把糧食運到對岸的頭蓬,再銷到浙東地區。基于這樣的想法,何建明先生親自多次實地考察,事必躬親,開通商路,從此正大米行生意興隆,員工增加,利潤豐厚。
米市發展興旺時期,發展通訊的需要愈加明顯,經與硤石商會會長徐申如(徐志摩的父親)商討,決定組建硤石捷利電話公司。電話公司對米行業務發展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在我國通訊歷史上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何積斐先生是我母親的老師,后來在我的升學考試階段,熱情耐心地輔導我,何先生治學嚴謹認真,即使給我一個人講課,聲音洪亮猶如在教室中面對滿堂學生,每年的春節母親都會帶著我到何老師家拜訪。何老師常常回到南方,上海舉辦世博會時,他曾告訴我說,1934年在法國巴黎博覽會上獲獎的硤石花燈,是由正大米行和升大米行的學徒張鶴齡(即著名作家殷白)和項定侯等制作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