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窗幽光》
我是那枚被詞句打磨千年的玉,在平仄的溪流里浸透,又于長短的間隙中,窺見時光的折痕。
攤開一闋舊詞,如推開一扇雕花小窗——三字頓,是檐角懸鈴,被風一碰,就搖落半空清響;五字句,是遠山淡影,在墨色里漸次舒展;七言長調,則似孤舟橫野,載滿星輝,緩緩駛入煙波深處。字字如露,綴在韻腳的蛛絲上,垂垂欲墜,卻映出整個晨曦的微光。
我常想,這般精細的句式,莫不是古人以心為尺,丈量過每一縷情絲的重量?那上闋的收束,必是詞人掩卷輕嘆;而下闋的起筆,則是他推窗望月,將未盡之言,付與疏桐、殘荷、或是一盞冷酒。格律非枷鎖,而是星圖,指引著幽微的心事,在語言的銀河里悄然流轉。
偶爾,一個虛字輕輕轉折,如蝶翅掠過水面,整片意境便蕩漾開來。而某個實詞突然沉落,又似石子墜入深潭,激起層層隱喻的漣漪。詞人究竟如何馴服了這些字句?讓它們在方寸之間,既如工筆勾勒,又似潑墨寫意——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卻總在收筆處,留下一縷未干的月光,等后來者以心續寫。
原來,宋詞的精細,是情到深處的必然。恰似繡娘的金針,穿引著最細的絲線,卻繡出了最遼闊的河山。
創作手記:以玉喻詞,取其溫潤與久遠;以窗為引,展開詞句的玲瓏光影。試圖在長短錯落的句式里,捕捉古人如何以最精微的筆觸,刻下最深邃的波瀾。
哲思注解:最纖細的韻律,往往承載最磅礴的沉默;最嚴謹的格律,反而成全了最自由的抒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