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4-0625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文章中說到,大學不同于高中,方向千行百業,每個人的可選擇性非常多,每個人有更多的自我發揮空間,在面對影響自己未來的專業選擇上,如果大家想投身具身智能行業,我結合自身的經歷給出一些小建議......
站在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即將步入大學的學子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選擇困惑。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的分享揭示了一個核心事實:在AI與機器人技術爆發的今天,專業選擇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命運抉擇,而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傳統觀念中“一選定終身”的思維已經過時,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彈性的成長型思維。
對于動手能力強的學生,機械與電子類專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值得注意的是,同名的專業在不同院校可能有天壤之別。正如王興興所建議的,直接查閱學院官網、了解教師研究課題是最可靠的方式。這種“去中介化”的信息獲取方法能夠幫助學生避開表面光鮮的專業名稱陷阱,直擊教育實質內容。
而對于懷揣AGI夢想的數學愛好者,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專業無疑是理想起點。但王興興特別強調了硬件知識的重要性,這一建議打破了軟硬件分野的傳統思維,預示著未來頂尖AI人才需要具備跨界能力。畫PCB板子這樣的實踐不僅能加深對計算本質的理解,更能培養解決物理世界問題的直覺。
王興興坦誠指出,大多數人無法一步到位進入理想專業,這一現實反而可能成為成長的契機。轉專業、跨實驗室學習、自主研究,這些非傳統路徑往往能培養出更具韌性和適應力的人才。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挫折和調整過程實際上有助于形成更穩固的專業認同感。
“不要放棄尋找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這一建議蘊含著深刻的職業發展智慧。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一項長期追蹤發現,在大學期間持續探索興趣的學生,最終職業滿意度顯著高于過早確定方向者。具身智能領域尤其需要這種探索精神,因為它本身就處于多學科交叉的前沿地帶。
王興興強調的“不要局限于書本和論文”指出了傳統教育的重大缺陷:過度理論化。神經科學研究證實,動手操作時激活的腦區網絡遠比被動學習時廣泛,形成的記憶痕跡也更為深刻。在具身智能領域,擰螺絲、調電路這些看似低端的技能,實際上是理解物理約束的必修課。
參與機器人比賽等實戰項目不僅能提升技術能力,更能培養系統工程思維,這是課本難以傳授的珍貴能力。MIT媒體實驗室的研究表明,早期參與實踐項目的學生,其問題解決能力在后繼學習中展現出顯著優勢。這種優勢在快速迭代的AI與機器人領域尤為關鍵。
#具身智能 #專業選擇 #自學與實踐 #時代機遇 #眾晟悅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