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至25日,時值第十五個世界海員日到來之際,百川向海——“新紅專”輪致敬海上絲路文化巡展走進上海。此次文化巡展于6月16日在大連起航,經過鄭和船隊起錨地江蘇太倉到達上海,后續還將走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樞紐泉州、海南自貿港等關鍵節點,為公眾帶來豐富多彩的航海科技和文化展示活動。本次巡展由中遠海運集團、大連海事大學等單位聯合舉辦,是2025年中國航海日系列活動之一。
上海站期間,數百人預約參觀“新紅專”輪,近距離感受智能船舶的科技魅力。在船舶駕駛室,整齊排列的智能設備與閃爍的指示燈,無聲訴說著它的“智慧內核”,人群中不時傳來驚嘆聲。
作為全球首艘智能研究與教學實訓兩用船,“新紅專”輪由中遠海運重工和大連海事大學攜手打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智能船舶之一。該輪具備遠程遙控和自主航行的能力,擁有中國船級社最全級別智能船級符號,智能化水平進入國際領先行列。此外,“新紅專”輪還實現了智能化全覆蓋,并在智能系統能力拓展、船舶操控AI模型算法、虛實融合沉浸式智能教學實訓等方面實現了技術上的新突破。
為深化產教融合,強化智能航海人才培養,6月25日,“新紅專”輪“馭海智啟”智能船舶實訓中心組織了一場技術實訓公開課。來自大連海事大學、上海船研所、廣州中遠海運的專家學者,聚焦智能航行核心技術,為高校學生、資深船員以及港口代表講授生動一課。
公開課上,專家們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感知、決策、控制系統的集成與最新應用,剖析了自動化、智能化操作帶來的變革;在氣象導航專題部分,重點闡述了如何將先進氣象預報技術與船舶航線優化、航行安全保障緊密結合,提升船舶運營的效能與經濟性。課程采用案例剖析、互動研討與技術演示相結合的模式,有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人才的深度交流與協同成長。
此次公開課的成功舉辦,是“馭海智啟”智能船舶實訓中心落實研學計劃的重要一環,充分彰顯了其在推動智能航運技術研發落地、構建行業交流平臺、培養復合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化巡展期間,“明朝造船記”展覽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該展覽以明代船政官員李昭祥駐龍江船廠的真實經歷為藍本,融合趣味漫畫,將觀眾帶入600多年前的造船盛景。這場古今對話,不僅是技術演進的生動注解,更在觀眾心中播下探索海洋、傳承航海精神的種子。
上海站巡展期間,“海遇集”航運文化主題市集和“楫蕩春申 帆揚東方”世界海員日主題活動同步亮相外灘。
作為國際航運中心與科技創新高地,上海是“新紅專”輪致敬海上絲路文化巡展的重要一站。從百年前黃浦江畔的航運盛景,到如今依托5G、人工智能構建的智慧港口生態,上海始終走在全球航運變革的前列。此次“新紅專”輪與上海的聯動,搭建起智能船舶技術展示、科普教育及產業合作的平臺,不僅推動了現代航海科技的交流,更為航海文化的傳承賦予時代新韻。
6月25日晚,“新紅專”輪將與上海中心、上海國際港務大廈、中遠海運集團大廈等建筑聯袂呈現“世界海員日”主題夜間燈光景觀秀,并向船員們致以誠摯問候。隨后,“新紅專”輪將沿黃浦江入海并一路向南。
來源:中國交通報
精彩看點
上海市交通委宣傳展示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