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這幾天咖啡圈的瓜簡直大到離譜!
傳聞高瓴資本竟然盯上了星巴克中國業務。
星巴克中國不但要把自己賣了,搞的還是反向路演。
好家伙,這消息一出來,直接給我 CPU 干燒了。
很多cp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反向路演。
其實就是“局哥”那個相親100多次的助理,本想在下一次相親時打扮得花枝招展去找個姑娘雙向奔赴,結果卻有姑娘主動找到他家,想跟他立馬領證。
這爽文劇情比環球影城的霸天虎過山車還刺激。
據知情人士爆料,星巴克中國業務估值在50億到60億美元之間,高盛是這次交易的“媒婆”。 交易預計2026年才能塵埃落定。
昨天星巴克又跟媒體回應,沒有考慮完全出售中國業務。
中國文字藝術被老外品牌也能玩得如何博大精深。
佩服!
01
星巴克中國為啥突然賣自己?
曾經的星巴克,那可是咖啡界的“扛把子”,門店開得到處都是,一杯咖啡賣三四十塊,消費者還趨之若鶩,覺得在星巴克喝杯咖啡是件很有排面的事兒。
可惜風水輪流轉,瑞幸、庫迪、蜜雪冰城這些本土品牌這幾年跟開了掛似的,一路瘋狂卷價格,就差去星巴克店里追著打了。
直接導致星巴克中國業績簡直慘不忍睹。
2024財年營收同比下降1.4%,同店銷售額下滑8%,客單價也跟著跌8%。
2025財年第一季度,同店銷售額又下降6%,連續4個季度下滑,雖然第二季度營收有點起色,但客單價還是在跌。
這業績,估計星巴克總部的大佬們晚上都得失眠,再這么下去,中國業務這塊“肥肉”都要變成“雞肋”了。
門店數量上,星巴克也被反超。
截至2025年3月30日,星巴克中國門店總數達到7758家。
而瑞幸呢截至一季度末,門店總數達24097家;庫迪咖啡也來勢洶洶,計劃在2025年底達到5萬家門店終端。
蜜雪冰城旗下的幸運咖等茶飲品牌也在瘋狂向咖啡市場滲透;古茗截至2025年6月,現磨咖啡產品已覆蓋全國超過7600家門店。
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從2019年的34%降至2024年的14% ,這市場地位,岌岌可危啊。
不僅如此,星巴克全球業務里的“親兒子”北美市場也出問題了。
2025財年第二季度,全球門店銷售量下降1%,交易量下降2%,美國市場同店銷售額下降1%,營業利潤直接下滑35%。
新CEO Brian Niccol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雖然各種改革措施一頓操作,但都需要大把資金。
“局哥”分析,這時候,把中國業務賣了,就能拿到一筆巨款,趕緊給北美市場“輸血”,不然整個星巴克業績都得跟著遭殃。
這兩年,中國咖啡市場競爭“卷生卷死”,本土品牌靠著靈活運營、超低價格和快速產品迭代瘋狂搶占市場。
但星巴克全球還堅持“高冷路線”,強調減少折扣、維護高端形象,這在中國市場就“水土不服”了。
中國區業務獨立性越來越強,和總部矛盾不斷,戰略上“打架”,資源上爭搶,與其內耗,不如找個本土大佬合作,把部分股權賣出去,給中國業務更大自主權,免得被本土品牌徹底“卷死”。
02
星巴克中國如果真賣自己,真沒有比高瓴資本再合適的買家了。
高瓴資本在消費領域,簡直就是“投資大神”。
百麗、藍月亮、良品鋪子、名創優品,還有喜茶、皮爺咖啡、完美日記、蜜雪冰城等,全在它的“魚塘”里。
在咖啡這塊,2017年皮爺咖啡來中國,高瓴就果斷投資。
現在又盯上星巴克中國,野心昭然若揭,就是想把咖啡賽道徹底“征服”,打造一個咖啡界的“復仇者聯盟”。
以后誰要是在咖啡市場搞事情,它旗下這些品牌就能組團“戰斗”,直接把對手打得找不著北,形成產業協同效應,賺得盆滿缽滿。
星巴克中國雖然現在被打得有點慘,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截至今年3月末,7758家門店,覆蓋1000多個區域市場,這規模在全球都排得上號。而且星巴克在中國深耕多年,培養了一大批忠實粉絲,品牌知名度那是杠杠的。
高瓴資本最擅長從看似“不行”的企業里找潛力,它一定覺得星巴克中國這“沒落貴族”有大潛力可挖。
只要給它來點獨特管理經驗,搞搞數字化轉型,創新一下商業模式,就能讓星巴克中國“滿血復活”。
就像當年把百麗國際從“夕陽產業”拉回來,重新上市市值暴漲3倍一樣,高瓴資本對這種操作可太在行了。
況且中國咖啡市場現在就是一塊超級大的“香餑餑”,誰看了都眼饞。
2024年咖啡產業規模3133億元,比上年漲了18.1%;人均年飲用數22.24杯,比上年也增加不少。
2025年預計產業規模能到3693億元,人均喝接近30杯。
對比那些咖啡消費大國,中國市場潛力簡直深不見底。
高瓴資本收購星巴克中國,就相當于提前在這塊肥沃土地上插了大旗,以后市場增長的紅利,必須一起品嘗。
03
如果收購星巴克中國,高瓴會選擇哪種玩法?
做為投資企業,高瓴特別喜歡搞數字化轉型,這次可能也不會例外。
假設收購成功,星巴克中國估計得全面“開掛”。
線上點單、外賣配送這些服務肯定會優化到極致,說不定還能整出個咖啡界的“滴滴打車”,下單后幾分鐘咖啡就送到手。
會員體系也得大升級,大數據一分析,精準推送你喜歡的優惠信息,讓你忍不住天天想去消費。
還能利用大數據優化門店選址和產品研發,以后在東北說不定能推出“大碴子味咖啡”,在廣東搞個“涼茶咖啡”,想想都刺激。
再疊加這一波外賣大戰的補貼,以后星巴克到手的價格,可能都會卷死瑞幸。
而且高瓴資本在供應鏈整合這塊經驗豐富得很。
收購星巴克中國后,肯定要對供應鏈來個“大改造”。
采購渠道整合,直接從源頭拿貨,把價格壓到最低;物流配送優化,讓咖啡豆和牛奶能更快、更便宜地送到門店。
就像投資蜜雪冰城,幫蜜雪冰城把供應鏈整得明明白白,在低價策略下還能賺得盆滿缽滿。
星巴克中國經過這么一折騰,成本降下來,以后就算打價格戰,也能底氣十足,一杯咖啡賣多少錢都有無盡的可能性。
門店布局上,星巴克中國估計要開始“下鄉”了,以前瞧不上的縣級城市、鄉鎮,現在都得開起門店,搶占下沉市場。
運營模式可能會“偷師”麥當勞中國,搞個多店社區(MSC)模式,一個店長管多家店,人力成本直接砍一半,效率還能翻倍。
不同地區門店定位也會不一樣,在北上廣深的高端商圈,繼續保持高端形象,一杯咖啡賣30多塊,主打“輕奢”;在社區、學校附近,推出親民價格產品,10塊錢一杯咖啡,學生黨和打工人都能喝得起。
這一番操作下來,星巴克美國總部估計得跟高瓴玩命。
你不但改我姓名,還動我族譜。
不過,商業世界就是這么刺激,充滿了不確定性。
咱們就搬好小板凳,說不定明天就又有新的瓜等著我們去吃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