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宅基地政策變天了。
隔壁王叔想賣宅子去城里,跑遍中介沒人敢接。村干部說新規卡死:城里人禁買,本村人轉讓也得符合條件。村里年輕人大多外出,空房塌的塌、荒的荒。
大伯退休回村直嘆氣:三十年前擠破頭,現在走一圈見不到幾個人。
國家文件明明白白:宅基地歸集體,個人只有使用權。2010年鄰村賣地蓋別墅,村民沒拿到分紅反成服務員。這事兒成了警示:亂賣地最后坑的是自己。
老李家兒子娶媳婦想分地,村里早沒多余宅基地了。折騰數月只能加蓋頂樓,新蓋的二層樓看著總不踏實。鎮上試點宅基地入股合作社,聯合開農家樂能分紅。
可村民心里犯嘀咕:合作社要是倒了,地還能要回來不?王會計算了賬:分紅能補貼家用,到底不如直接賣錢來得痛快。
現在查得嚴,中介全拒單,連陰陽合同都行不通。外省有親戚想鉆空子,結果被舉報罰了款。
以前花二十萬買地的,現在想轉手難如登天,房子成了燙手山芋。
城里人想租房也受影響,非本村人連租房渠道都變窄。
有人想遷戶口買地,光手續費就好幾萬,折騰不起。老周家兄弟為宅基地繼承吵架:房子能分,地卻沒法分。
村委會卡了殼:地荒著要收回,可兄弟倆誰都不愿讓步。
2025年新規后,縣城維權站忙壞了。返鄉人沒地蓋房急得跳腳:這不是變相剝奪居住權?工作人員解釋要“一戶一宅”,可流程復雜得像迷宮。
村里開始給老房辦不動產證,七十歲李嬸拿著紅本本直犯愁。
年輕人想不通:不讓買賣確什么權?
難道以后政策會松?宣傳欄貼著案例:某村賣地建別墅,最后耕地減少糾紛不斷。
有村民嘟囔:守著宅子不能賣,不如讓市場管,可政策不允許。我個人認為,政策卡死買賣是怕土地流失,但咱農民盤活資產的盼頭也得有著落。宅基地不是死資產,合理利用才有出路。
現在該怎么做?先去村委會問清本村轉讓條件。辦不動產證別拖延,這紅本本是以后的重要憑證。
有糾紛別慌,保留好合同收據,先找村委會調解。
實在解決不了,去鎮上司法所咨詢,別自己瞎折騰。未來政策會不會松?
這得看大家怎么合理利用宅基地。
但有一點要記牢:碰政策紅線的事兒,千萬別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