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風患者而言,最痛苦的事情或許并非病痛本身,而是因患病而給家人帶來的負擔,有很多中風后遺癥的患者,都無法擺脫輪椅而生活,更有甚者還會躺在床上不能自理。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渴望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而想要維持自身健康,就必須要注重平時的調(diào)養(yǎng),但對于中風病癥而言,大家卻需要留有“心眼”,因為它往往都是說來就來,有時候自身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jīng)“中招”了。可若是不小心中風偏癱了,該怎么辦呢?對此,也不必過于擔憂,今天就來說一個專門用于解決中風后遺癥的經(jīng)典方劑。
這個方劑名為補陽還五湯,出自清代名醫(yī)王清任之手,王清任不同于其他名醫(yī),他作為一個“半路出家”的醫(yī)家,原是武狀元出身,一直以來都是刀槍棍棒不離手,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扭傷、刮傷等早已成為家常便飯,所謂是久病成醫(yī),故此,王清任便在活血化瘀方面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在他所編撰的《醫(yī)林改錯》中,就收錄了很多專門用于活血化瘀的經(jīng)方,比如中醫(yī)十大名方之一的“血府逐瘀湯”,就是由王清任所創(chuàng)立。
那么,王清任的這個方劑為什么叫做“補陽還五”呢?其實這是因為名醫(yī)王清任認為,中風偏癱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常見的主要有2個,一個是瘀血,另一個就是氣虛,當人身患中風時,自身的陽氣就會出現(xiàn)極大耗損,陽氣不足就很容易造成功能異常,進而出現(xiàn)中風偏癱的問題,如果將我們體內(nèi)的陽氣分成10份,那么中風就會耗損其中的一半,也就是5份陽氣,而王清任的這一方劑,就能夠將丟失的那5份陽氣給補回來。
補陽還五湯的中藥配伍很簡單,黃芪30-120g,當歸尾6g,赤芍5g,地龍3g,川芎3g,紅花3g,桃仁3g,總共由7味中藥配伍而成,具有補氣、活血、通絡的效果,特別適用于氣虛血瘀的中風后遺病癥。整個方劑的治療思路也很簡單,我們大致可以從2個方面來理解。
1.補氣
相信細心的朋友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王清任這一藥方的不尋常之處,整個方劑中,具有補氣效果的是中藥材黃芪,黃芪是醫(yī)家常用的補氣要藥,而王清任在這個方劑里的黃芪用量極大,幾乎是剩下所有藥材用量的總合。而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中風后遺癥最大的問題就是瘀血滯留,瘀血之所以難以祛除,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氣虛,由于氣不足難以推動血液行走,所以便用到了將近120g的黃芪。
對此,可不是補益中氣那樣簡單了,而是將氣機補進血液,然后推動血液的流動,當然,值得一提的是,現(xiàn)在的中藥黃芪和當時的黃芪,其實會存在些許差異,在藥效上也會有所不同,王清任之所以會用大量的黃芪,就是為了補充氣機的不足,可如果身體無法承受這一用量,反而會導致其他的病癥,比如氣滯等。
2.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
王清任作為活血化瘀第一人,最善于化解血液瘀滯,其中常用的中藥材也就那么幾個,比如地龍、紅花、桃仁等,而在補陽還五湯里就用到了當歸尾、赤芍、桃仁、紅花、川芎、地龍這6味中藥材,其中的地龍也就是蚯蚓,并不是用來化瘀的,而是疏通經(jīng)絡的。
總而言之,補陽還五湯雖然只有7味中藥材,但是治療思路很清晰,一方面用多種活血化瘀藥,化解瘀血,另一方用大劑量的黃芪補充氣機,加速清理。不過,這個方劑雖好,卻并非所有人都能使用,對于因肝風內(nèi)動所造成的中風病癥來說,用這一方劑治療,其療效就不會很顯著。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周淺,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