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宣赫老師給我們講「廚房里藏著老祖宗的養生智慧,山藥這味《神農本草經》里的『上品』食材,從古至今都被稱作『神仙之食』。」這根其貌不揚的根莖,為何能成為中醫眼中「一藥三補」的養生珍品?
今天就跟著施老師的思路,解鎖山藥的脾胃調養密碼。
一、山藥的中醫「三重功效」:脾肺腎同調的平和高手
施老師在門診常講:「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三經,就像一位溫和的守護者,不偏不倚地滋養著全身。」
1. 健脾養胃:給虛弱脾胃「加油」
曾有位 35 歲程序員因長期熬夜飲食不規律,胃脹、大便黏膩。施老師讓他每天喝山藥粥,兩周后反饋:「吃飯香了,大便也成形了。」「山藥的黏液蛋白保護胃黏膜,淀粉酶幫助消化,就像給脾胃派了修復師和運化官。」他推薦脾虛者喝「四神湯」:山藥 50g 配芡實、蓮子、茯苓煮粥,每周 3 次。
2. 補腎益精:給腎臟「加固防護」
40 歲的女性患者長期腰膝酸軟、手腳冰涼,施老師用山藥 30g 燉羊肉湯,配合中藥調理。一個月后夜尿減少,精力改善。「山藥補中有澀,既能填精又能固攝,適合虛不受補的人。」現代研究證實,其成分能調節內分泌。
3. 潤肺止咳:給肺臟「溫柔加濕」
秋冬干咳的教師按施老師建議,用山藥 50g 搭配百合、銀耳煮粥,兩周后咳嗽減輕。「山藥養陰不滋膩,像給肺臟開了加濕器,久咳傷陰的人最適用。」
二、施老師的山藥食用「三大要點」
1. 選對品種:藥用選鐵棍,食用選菜山藥
「河南焦作的鐵棍山藥(懷山藥)黏液多、藥效足;菜山藥水分多,適合炒菜。」鑒別竅門:鐵棍山藥毛密、煮后不散,菜山藥毛少、易煮爛。
2. 烹飪關鍵:蒸燉保留營養
「山藥中的黏液蛋白怕高溫,油炸會破壞營養。」施老師推薦清蒸:去皮蒸 15 分鐘蘸蜂蜜,健脾效果最佳;消化差者可搗成泥煮糊。
3. 對癥搭配:功效翻倍的黃金組合
·健脾祛濕:山藥 + 茯苓 + 白術,改善舌苔厚膩;
·補腎固精:山藥 + 芡實 + 蓮子,調理腎虛遺精;
三、現代醫學驗證:山藥的「營養清單」
·多糖類:增強免疫力、調節腸道;
·膳食纖維:促進排便,適合老年人;
·微量元素:鋅對兒童和男性健康有益;
·氨基酸:含 8 種人體必需氨基酸。
研究發現,山藥能輔助降低血糖,施老師常建議糖尿病患者用其代替部分主食。
四、吃山藥的「四個注意」
·濕熱體質慎食:舌苔黃膩者先清熱再吃;
·避開堿性食物:堿會破壞淀粉酶活性;
·發芽山藥盡快吃:去掉芽眼周圍部分;
·過敏體質戴手套:處理皮時避免直接接觸。
五、施老師推薦食譜
1. 山藥蓮子粥(健脾方)
材料:山藥 50g、蓮子 30g、粳米 100g,同煮成粥,適合脾胃虛弱的老人孩子。
2. 山藥燉排骨(補腎方)
材料:山藥 200g、排骨 500g、枸杞 15g,焯水后燉 1.5 小時,腎虛腰痛者可常喝。
結語:一根山藥里的「中和」智慧
施老師常說:「山藥不寒不熱、補而不滯,最合中醫『中和』之道。」現代人飲食不規律、壓力大,正需要這種溫和的調養。但需注意:食療不能代替診療,體質不同吃法需調整。后續將分享更多藥食同源食材,記得關注!
【法律聲明】本文為科普內容,具體食療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