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與空天科技深度融合的時代浪潮中,低空經濟正成為全球矚目的新增長極。2024年全國兩會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明確提出,到2030年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低空經濟重要地位可見一斑。
坐落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文華學院,已率先布局這一戰略新興領域,并以湖北省低空經濟人才培養先行者的姿態,為廣大學子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天空之門”。
低空經濟是以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為載體,融合人工智能、5G-A通信、衛星導航等技術的新型經濟形態。據《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從2014年的不足千億元躍升至2023年的5059.5億元,增速高達33.8%。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2035年更有望達到3.5萬億元。這一領域不僅被納入“十五五”國家戰略規劃,更被多地列為重點發展方向——上海計劃建成“天空之城”,廣東著力培育全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湖北則依托武漢光谷打造“空中絲綢之路”示范區。
文華學院所在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作為中國光谷的核心區,正緊鑼密鼓地構建低空經濟全產業鏈,為低空經濟的發展儲備力量。2025年第九屆世界無人機大會上,湖北13家企業攜創新成果亮相,其中文華學院訂單班合作企業電鷹科技集團展示的重載多旋翼無人機,已在新能源運維、公共安全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這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為學生提供了近距離接觸行業前沿的絕佳機遇。
面對低空經濟領域“技術+場景+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缺口,文華學院于2025年5月正式成立低空經濟與大數據產業學院,下設智能飛行器與機器人系、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系,開設智能飛行器技術、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3個本科專業及無人機應用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2個專科專業。此外,文華學院還特別開設了低空物流運營與管理微專業,學生可考取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操控員執照,為就業增添硬核競爭力。
文華學院師資力量雄厚,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部和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部的支援為低空經濟領域人才的培育打下了堅實基礎。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部擁有140余名專兼職教師,其中教授近10人、副教授60余人,主持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部獲批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智能制造領域成果豐碩。
更值得關注的是,文華與電鷹科技集團建立深度合作,不僅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實驗室,還通過訂單班模式實現“入學即入職”,學生在校期間即可參與無人機避障感知系統研發等實際項目。電鷹科技累計飛行起降超10萬架次的成熟應用場景,為學生提供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閉環訓練。在文華學院,你能掌握無人機技術的第一手資源。
文華學院深知,低空經濟人才培養需緊扣行業需求。2025年世界無人機大會上,學院師生隨東湖高新區代表團與全球825家企業深入交流,實地考察無人機配送、城市安防等前沿應用場景。這種“走出去”的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大一即可接觸行業龍頭企業,大二參與校企聯合課題,大三進入企業實訓,大四直接對接就業崗位。
更值得期待的是,文華學院與武漢光谷聯合打造的“空中絲綢之路”示范區,正規劃建設低空智聯網、起降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未來,學生不僅可參與示范區的技術研發,更有機會在無人機交通管理、應急救援指揮等新興領域開辟職業新賽道。
當政策紅利與技術創新共振,當產業需求與教育改革同頻,文華學院正以“懂低空、精數據、融產業”的培養理念,為廣大學子搭建通往低空經濟藍海的橋梁。從無人機操控到空域管理,從人工智能到大數據分析,這里不僅有前沿的課程體系、頂尖的校企資源,更有萬億級市場的無限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