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倩文 實習生 陳俐穎 文
記者 王曉偉 圖
當暑氣漸散的晚風
掠過鄭州龍湖金融島
霓虹燈次第亮起
人潮如織的喧鬧中
一場中醫藥文化盛會啟幕
6月28日18:30,鄭州市第一屆藥膳技能競賽決賽火熱開賽。同時,一場融合免費義診服務、非遺技藝展示、趣味健康科普及匯集多個中醫藥文創產品的中醫藥文化夜市火熱開集,為市民打造了一場“可看、可觸、可體驗”的中醫藥文化盛宴。
PART.01
一對一診療
中醫義診“圈粉”年輕人
活動現場,來自鄭州市中醫院、鄭州市骨科醫院、鄭州人民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鄭州兒童醫院、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市頸肩腰腿痛醫院、鄭州市第一按摩醫院、秉壹堂中醫門診部等多家醫療機構的幾十位資深專家坐鎮義診區。
義診區前,不少年輕人排起長隊。“早起一段八段錦,白天一杯養生茶,晚上再泡個養生腳。”說起自己的“養生經”,00后女生劉雨婷(化名)十分健談。
聽說周末金融島有一場中醫藥集市,劉雨婷約了好朋友一同前來。“每天坐在辦公室,下了班總是腰酸背痛。”經過鄭州市骨科醫院脊柱骨科主任醫師王春麗現場查體,發現她是久坐引起的頸椎病。
“現在年輕人伏案工作時間長,久而久之容易出現頸椎病變,出現肩膀僵硬、疼痛,胳膊麻等癥狀,這種叫做神經性頸椎病。癥狀輕的可以保守治療,通過牽引、推拿等能得到很好地緩解。日常工作時,建議調高電腦角度,最好可以平視屏幕,看手機時最好略微仰頭,可減少頸椎病的發生概率。”王春麗建議。
“醫生,我每次來月經都疼得難以忍受,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22歲的陳女士滿臉愁容,向鄭州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李芝明求助。
李芝明經過系統的“望聞問切”中醫傳統診斷后,判斷陳女士的痛經是由氣虛血瘀所致。“想要調理的話,可以在自我管理的基礎上,選擇服用中藥或嘗試養生灸療法。”李芝明耐心解釋,“養生灸能有效調理肝、脾、腎三臟功能,起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的作用,有效改善痛經癥狀。”
“中醫師不僅幫我把脈開藥,還教我養生方法,這樣的惠民活動真的太暖心了。”陳女士說道。
PART.02
多元演繹話健康
妙趣科普入人心
保健操的剛柔并濟、情景劇的妙趣橫生、現場演唱的婉轉動人等,多元表演形式交織碰撞,將實用的科普知識于“潤物細無聲”間傳播給市民。活動現場,一個個別出心裁的健康科普節目吸引不少市民“圍觀”。
“救人啊,現場啊,要安全啊,充分暴露才方便啊,才方便啊。”婉轉的唱腔響起,來自鄭州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身著戲服,將經典豫劇《朝陽溝》的人物形象搬上舞臺,帶來別出心裁的《戲說心肺復蘇》。他們用詼諧幽默又接地氣的唱詞,配合生動的情景演繹,將心肺復蘇急救技能巧妙融入其中。
鄭州市骨科醫院帶來的科普講座《得了骨刺,我該怎么辦?》實用性滿滿。醫務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話語介紹骨刺的癥狀、危害以及治療方法,專業又實用的講解,解開了現場觀眾的疑惑。
舞臺燈光亮起,鄭州兒童醫院的情景劇《愛“痧”來了》開演。身著護士服的Lisa與扮成公主的Elsa以相聲式對話展開表演,用輕松有趣的語言講解刮痧的正確手法、基本理論和補氣要穴。
“鹽控五克,糖限六方,油收三匙。”鄭州人民醫院帶來情景劇《夢回大宋一品三減》。“演員們”扮作宋代的文人雅士、市井百姓,在立夏時節的場景中,生動展現了“三減養生膳”的獨特魅力。古韻十足的臺詞與精彩的表演,帶觀眾領略了古代養生文化的精妙,也將現代健康飲食理念傳播開來。
PART.03
燈火闌珊處
非遺項目綻中醫風華
在藥香與煙火氣交織的攤位前,傳承七代的“王氏捏骨正筋療法”正在向觀眾們展示。這項始于清朝道光年間的中醫骨傷療法,以獨特的“點按提捏”手法聞名,對頸肩腰腿痛、風濕頑疾等病癥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傳承人王潤志一邊在模型上演示手法,一邊向圍觀市民講解。他介紹,該療法通過家族傳承與公開收徒雙軌并行,讓古老技法在現代社會煥發生機。“未來,希望能借助大數據分析、智能診療等新技術,讓傳統中醫療法與現代科學碰撞出更耀眼的火花。”王潤志表示。
在喧鬧中,一根銀針格外引人注目。這正是以“快速進針、精準取穴、痛感輕微”聞名的鄭州帖氏飛針。圍觀市民屏息凝神,驚嘆于施針者行云流水的手法,仿佛親眼見證了千年針灸技藝的鮮活傳承。
傳承人毛文麗介紹:“鄭州市中醫院針灸科主任李莉莉作為中國援贊比亞第18批醫療隊隊員,把‘帖氏飛針’帶到了非洲!”當銀針跨越山海,不僅為患者驅散病痛,更讓中醫文化在異國土地上綻放光彩,成為連接中贊友誼的溫暖紐帶。
當中醫藥遇上文創
“養生”整成潮流單品
夜色漸濃,霓虹初上,夜市長廊里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鄭州金水區國基路沙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攤位異常火爆,工作人員手速拉滿,雙手麻利地操作著機器,遞出冒著冷氣的岐黃姜雪糕、桑玫沁雪冰淇淋。冰淇淋用姜黃粉、姜汁中和甜膩,解饞的同時還養生。外國友人也被吸引,品嘗后由衷地為中藥冰淇淋豎起大拇指!
鄭東新區龍翼五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攤位同樣人氣高漲。展示桌上擺放著他們自創的面膜粉。這些面膜粉由白芷、白僵蠶、白茯苓、白術、珍珠粉等藥材精心調配而成,每一勺都凝聚著匠心。“這個面膜粉的成分很安全,我想試一試。”王女士拿起一盒面膜粉,笑著和同伴討論。
不遠處一個攤位前,五顏六色的饅頭在燈光下格外醒目,成功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原來是鄭州市飛天酒店有限公司推出的藥食同源成品:五行饅頭。“這個饅頭不僅顏值高,味道也很不錯!”試吃過后的顧客忍不住向同伴分享感受。
張仲景國醫館精心設置的中藥手鏈DIY區域圍滿了躍躍欲試的觀眾。大家手持鑷子、絲線,專注地將清香的藥材串成獨一無二的手環。以麥冬、茯苓、大血藤、蘇木等中藥材精心加工而成的中藥耳環,將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化作指尖耳畔的極致美學,引得眾人紛紛駐足贊嘆。
從觸手可及的中醫診療
到融入日常的養生茶飲
再到潮流滿分的中醫藥文創產品
這場集市讓中醫藥文化褪去神秘色彩
將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
融入生活中的點滴
讓晦澀的醫理化作觸手可及的日常
以實用、鮮活地方式
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
6月29日18:30—21:00
鄭州市第一屆藥膳技能競賽決賽暨
惠民中醫藥文化夜市
精彩繼續
19支社會餐飲機構和
企事業單位代表隊
5支鄭州市域外代表隊
將“以鍋鏟為劍、以藥材為刃”
在煙火升騰間展開
精妙絕倫的廚藝較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