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通報了那爾那茜事件的核查情況后,很多網絡傳言得到了糾正。
比如,原來網傳“上戲只招過兩屆內蒙古委培生”被證實為假,實際在2007年后招過12屆,加上1982年那一屆就是13屆。
那么,除了敖登高娃、那爾那茜母女那兩屆,其他屆次的招生情況如何?是不是分數線也低至179分呢?
帶著疑問,筆者認真查證了一番。
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發現這事還有新看點。
一、表演專業招收內蒙古委培生的屆次并不多
2008年招了那爾那茜那一屆表演專業內蒙古委培生后,上戲雖然又陸續招收了數屆內蒙古委培生,但表演專業并不是每一屆都招。
那爾那茜之后,表演(戲劇影視)專業只在2009年、2011年、2013年招收了3屆內蒙古委培生。其他年份的內蒙古委培生都是別的專業招收的。
官方通報里沒有交代得這么細致,想來是因為就讀專業的差別對事件性質并無影響,沒必要在這些細枝末節上糾纏。
不過,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來看,相比戲劇影視文學、播音主持、舞蹈編導等專業,影視表演專業畢業生顯然更容易收獲更多名利。
二、招生數量浮動大
因為年代久遠,筆者并未在上戲招生網上找到2009年的錄取考生名單,但“分數線表”顯示這年招了4名內蒙古委培生。
2011年的錄取考生名單就能找到了,這一年影視表演專業僅招收了一位內蒙古委培生。
名單里,阿麗亞的名字后面的備注欄里標注了“內蒙古委培”。
這也是2011年分數線表格里僅標注了“表演(戲劇影視)[委培]”,筆者就能確定是“內蒙古委培”的原因。
2013年,表演專業的招收人數就很龐大了,足足25位內蒙古委培生。
這個細節與官方通報披露的2013年為整班次相符。
2008年、2013年都是按班招,2009年招4人,2011年僅招1人,數量浮動相當大。
每年的數量是如何確定的?或許與內蒙古的表演人才缺口變化有關系。
三、2008年分數線最低
上戲影視表演專業內蒙古委培生的分數線,不同年份里變化也挺大的。因為那爾那茜是文科生,所以我們重點關注文科分數線。
2008年的文科分數線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179分。遠低于普通考生的分數線233分。
2009年的內蒙古委培生們很爭氣,文科分數線達266分,僅比普通考生分數線的271分低5分。
2011年的內蒙古委培生分數線是389分,遠高于普通考生的264分。
不過,該數據的意義不大,畢竟這屆只招了1個內蒙古委培生,分數線就等于她的成績。
2013年,上戲影視表演專業再次大批招收內蒙古委培生時,內蒙古考生們發揮得不錯,文科分數線為230分,比普通考生分數線226分還多了4分。
后面3屆的分數線都比那爾那茜那一屆高,比之普通考生分數線也不遑多讓,甚至猶有過之。
所以,并不是內蒙古考生文化水平都很差,差的只有那爾那茜那一屆的一小撮人。
結語
上戲在內蒙古招委培生這事兒,這些年確實挺復雜的。某個專業招不招人、招多少人、分數線高低都有很強的隨機性,每屆情況都不一樣。
網上看到的消息,真得自個兒多留個心眼,多求證,千萬別被片面信息誤導。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