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柳公權在64歲時寫下的經典之作《玄秘塔碑》,此碑剛勁有力,橫畫 “方起圓收” 如斬釘截鐵,豎畫 “頓挫有力” 似鐵柱擎天,撇捺開張如鷹翼搏風,尤其捺畫粗重與撇畫銳利的對比,讓 “骨力勝肉” 的用筆擺脫了初唐的溫婉。
此碑之所以成為 “楷書入門第一范本”,在于柳公權完成了對 “唐法” 的總結與超越。他以晉人風韻為基底,融歐陽詢之險峻、顏真卿之雄渾,卻避其 “大字撐格” 之弊,創造出 “清健俊爽” 的美學。
宋徽宗從中衍化出 “瘦金體”,董其昌稱 “學柳方悟用筆古淡”,皆因它將法度與靈性完美統一。更難得的是,柳公權將 “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 的理念注入筆墨 —— 在柳州興辦教育時,在干旱中率民挖井時,他早已將 “練字先練德” 的信條寫進人生。
世人常言到“顏筋柳骨”,這其中的骨講的就是柳公權的字,據有關記載,柳公權因字跡優美而被7位皇帝所重用,但這里應該有些夸張,柳公權一生確實是歷經7位皇帝,但期間有好幾位在位時間非常之短,也就是在幾位皇帝更換之間他的官位一直沒變過,俗話說鐵打的打工人流水的領導,在上身上得到了應證。
柳公權憑借其卓越的書法技藝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多位皇帝的重用和賞識,成為晚唐時期一位極具影響力的重要人物。他最擅長的就是楷書,被后人列為“楷書四大家”之一,他的書法以其骨力取勝,他早年學的歐陽詢而后又精研顏真卿,結合他的筆法開創了獨特的“柳體”。
柳公權是808年的科舉狀元,進入仕途之后因其書法清健、精妙而得到了皇帝的關注,尤其是在晚年時期聲譽日高,世間傳有“得一柳字值千金”的說法,而唐文宗更是直接夸贊他的書法比之鐘繇、王羲之重生也比不過。
可惜的是,柳公傳世書作并不多,除了《九疑山賦》之外還有這一帖《玄秘塔碑》,此碑有一說是他46歲時所書,但我查資料更多的信息則是顯示是他64歲時所寫的。
它是為了紀念高僧端甫法師而立,裴休撰文,借立碑宣講佛教對國家的貢獻,與唐武宗的反佛政策相對抗。柳公權通過此碑,不僅弘揚佛教,也表達對新皇帝政策的不滿。
原石早已在歷史長河中消失不見了,現存留下來的只有這拓本。他的書風筆筆如截鐵,圭角分明,方折峻整,每一筆都展現出一種陽剛之美。
《玄秘塔碑》為柳公權楷書代表作,筆力剛勁如刀刻(這里說刀刻有點不對,因為它本來就是刀刻的,一時間我也想不出來用什么詞,反正就是那個意思吧!),方起圓收間筋骨畢現,橫輕豎重形成強烈對比,撇捺舒展如鷹翼開張。
他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一股剛健挺拔之氣,其中既有晉唐的法度,又創 “瘦硬通神” 之格,他將初唐的楷書法度特征推上了另一高度,盡顯 “顏筋柳骨” 中 “骨” 的勁健俊朗,為后世學書者的經典范本。結體中宮緊縮、四維開張,似武士束腰而立,嚴謹中見奇險,瘦長字形與寬博筆畫相映成趣,局部通過曲直、主筆突出打破呆板。
《玄秘塔碑》它被奉為學習柳書的入門之帖,歷代享有盛名。宋代朱長文在《墨池編》中評價柳公權的正書及行楷為妙品之最,清代王澍也稱贊此碑為 “誠懸極矜練之作”。
它不僅在書法藝術上具有極高的價值,還對后世的書法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雖說以柳入門的沒有歐顏的多,但他不是就只有做為入門的法帖,更多的是書法人精進的門路。無數書法愛好者從《玄秘塔碑》中汲取靈感,學習柳公權的筆法與精神,將 “柳體” 的精髓傳承下去。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超多的書法學習資料,點擊上方公眾號名片,關注“書畫博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