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顧景舟先生的話說,繼邵大亨之后唯一的杰出人物是黃玉麟。
顧老說黃玉麟“技藝上是多面手,方、圓器形都擅長,每器紋樣、細部、結構、銜接、刻畫,均清晰干凈”。
“清晰干凈”即是紫砂最為本質的美,有清一代,這種美被遺忘太久,不管是彩釉還是書畫裝飾其實都是在打破這種清晰干凈的美。人們遺忘了如何欣賞這種純粹的美。
還是《陽羨紫砂圖考》評價黃玉麟所制壺極準確:“色澤瑩潔,制作醇雅,脫盡清季纖巧之氣,其風格直追明代諸名手。”
換言之,黃玉麟追求的是明代的那種樸雅真純,但在技巧上又遠超了他們。譬如黃玉麟所制觚棱壺,線面和諧、棱角清晰,在方圓之間逡巡,方中寓圓,圓中見方,這種純粹的點線面的技藝實在是大道至簡,耐人尋味。
擁有此種簡勁返璞之風的制壺高手還有同治、光緒年間的邵友廷。《宜興紫砂珍賞》說他“所制形制尚樸素、練潔”,可知也是大亨一路。
邵大亨等藝人在彩釉裝飾余緒未盡,曼生、子冶文人壺風習正濃之時,能堅持紫砂本色,講求結構細節,使紫砂工藝不失其根本,更對民國紫砂藝人產生了重要影響,功莫大焉。
黃玉麟像 徐秀棠作
黃玉麟,生于清末(1842—1914),繼邵大亨之后又一重要的制壺大家,他所制的壺選泥講究,作品瑩潔圓潤,精巧而不失古意,靈妙天然。
《宜興縣志》有文字介紹:“黃玉麟,蜀山人,原籍丹陽,幼孤,年十三從同里邵湘甫學陶器三年,遂青過于藍。善制掇球、供春、魚化龍諸式,瑩潔圓湛,精巧而不失古意。又善制假山,得畫家皴法,層巒疊嶂,妙若天成。吳縣吳中丞大澂及顧茶村先后來聘,為各制壺若干,事大澂手攜印章贈之……晚年,每制一壺必精心構撰,積日月而成。非其人,重價弗予,雖屢空,不改其度云。”
(一)名字由來
黃玉麟,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3年)生于江蘇丹陽縣城,原名“玉琳”,因避戰亂,6歲時遷居宜興蜀山,7歲喪父,由母邵氏撫養成人,13歲隨蜀山遠親、制粗陶的邵湘甫為徒。
清咸豐元年(1851年),洪秀全發動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處于戰火漩渦的宜興,在這種拉鋸式的戰爭中經受了慘痛的災難。因避戰亂,黃玉麟于六歲時從丹陽遷居蜀山。七歲喪父,由母親邵氏撫養成人。
后因生活窘迫,黃玉麟跟隨母親投靠遠親——制壺藝人邵湘甫,走上從藝道路。由于多年戰亂,窯場不景氣,黃玉麟和母親邵氏生活很艱苦,為了維持生計,時而做壺,時而做瓶,時而做罐,但他在紫砂陶藝上的探索和追求并沒有停止。
邵湘甫的鄰居是細貨高手汪升義,汪的祖父汪胖子,尤其擅長花貨竹器,存有邵大亨“魚化龍”壺一把,黃玉麟到其家“侃大山”時得見,工余憑記憶仿捏仿塑總不得成,某日對汪胖子說自己想學制“魚化龍”,汪胖子摑其一掌說:想的輕巧,壺不是看出來的,要仿樣、要尺寸、還要專門工具,但暗中“偷”藝的小玉琳,滿師之日,竟將仿制的“魚化龍”壺作為禮物獻給邵湘甫。20歲后,他又創新了新樣“魚化龍”,世人稱他為“玉麒麟出世”,遂改名為“玉麟”。
(二)、紫砂第一謎案——傳世供春壺作者究竟是誰?
1928年,宜興實業家儲南強先生在蘇州地攤上偶遇一把供春壺。幾番求證,他認為此壺壺身為供春真跡,而壺蓋則是由清代名家黃玉麟所后配。現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關于這把壺存世、真偽眾說紛紜。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對供春壺進行長時間研究的壺藝泰斗顧景舟大師,對博物館的這把供春也存有疑問。
并且,顧景舟晚年曾與其弟子潘持平口述供春壺的鑒別,談到其一生曾鑒定供春壺一十三把,藏家都說壺是供春所作,蓋為黃玉麟所配,實在是太過巧合。
從形制風格與工藝手法來看,顧老認為,這一十三把供春壺皆是黃玉麟所作。
有人也專門對比過,參考出土的明代紫砂壺,以吳經提梁,四系紫砂壺為例,那時泥料煉制的篩選環節,工藝尚不成熟,所以壺體表面會出現很多的雜質。
而這些供春壺壺體表面則相對比較光潔,含有的雜質比較少,總體觀感和清末紫砂壺的紫砂泥料相近。
另外,徐秀棠大師在《中國紫砂》一書中也直言,供春所作茶壺,到目前為止,尚未見到器物。而儲南強獻給國博的那把供春壺,也并不是真跡。
因此,關于供春真跡至今未有定論,這些原版供春壺極有可能就是黃玉麟所創,至于是參考正版供春所仿還是完全原創已無從考證。
此壺為黃玉麟所作,段泥為胎,形似樹癭,取瓜蒂為蓋,做莖瓣于蓋身。
壺身通體細紋繚繞,并隨形輕微凹凸,好似天成,看似無章,卻寄獨具之匠心于其中,拙中見精,巧奪天工。
整器飽滿豐腴,大氣沉穩,持握手感極佳。
(三)、經典代表作之一——魚化龍
黃玉麟原名“玉琳”,在邵湘甫處學習時,他隨師傅去蜀山細貨好手汪升義家串門。汪家藏有一把邵大亨做的魚化龍,黃玉麟對這把魚化龍喜歡得不得了,于是他一有空就往汪家跑,盯著魚化龍壺不放。
有一天,他趁汪升義不注意時偷偷摸了下日思夜想的壺,被汪升義逮個正著,黃玉麟就向汪升義表達了自己想學習制作魚化龍壺的愿望。汪升義被黃玉麟的真誠所感動,允許他照自己收藏的邵大亨魚化龍畫圖案。黃玉麟在邵大亨魚化龍的基礎上做了改動,最終做出自己的魚化龍壺,自此名滿天下,世人稱他為“玉麒麟出世”,遂改名為“玉麟”。
“魚化龍壺”以其寓意魚躍龍門而深受歡迎,為經典的紫砂茗壺造型。壺身通體作海水波浪云,壺身兩側各塑一魚一龍淺浮雕,神韻靈動,栩栩 如生。壺蓋也有一活動龍首聳出云端,龍舌伸縮吐注,妙趣橫生。配以龍尾執把,渾然一體。
(四)鋪砂之美、風華絕代
在黃玉麟的作品中有一類非常出彩,就是鋪砂之作,它們宛如桂花鋪陳、繁星奪目。
此壺胎土為暗紅褐色,選用精制紫泥制作,在配泥上頗費功夫,泥片表面鋪滿金黃色桂花砂,砂礫沒入胎身,卻又產生出明顯的層次感,以手撫之,又光滑細膩,也被后人稱之為“雪花壺”。
此壺壺身呈上窄下寬的四方梯形,名升方壺因仿量米的方斗為壺式而得名,是黃玉麟紫砂方器的代表作。
鋪砂的砂,砂粒要有面帶角,棱角被磨去的砂粒,或者容易被掩沒在基泥中,或者咬不住基泥而脫落。
鋪砂作品,有局部鋪砂與全制品鋪砂,尤其是全制品鋪砂,耗時較多,且有一定難度,不僅要有高超的技藝與深厚的功力,還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
(五)病中所制“假山石景”、非同尋常
黃玉麟身材高大,性格不拘小節,無子女。其壺每把售二兩銀子,非到窮乏之時而不為。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黃玉麟不幸中風,病愈后雙手顫抖不能再制茶壺,以制作紫砂假山盆景糊口,利用雙手顫抖時的自然動作,或褶皺,或構造,反而造成一種奇妙的效果,為常人所不能為。
民國三年(1914年),黃玉麟病逝于宜興蜀山豫豐陶器廠廠房中,享年71歲。回望黃玉麟的一生,他桀驁有骨,對紫砂陶藝孜孜追求,探索不倦;所制作品精工細作,妙若天成,其假山石景豐富了紫砂業界的新品種。他的精神值得紫砂人學習,亦值得后人尊敬。
(六)作品歷史價值
▲黃玉麟制 吳昌碩刻 扁圓壺
2014北京遠方
成交價:RMB 345萬
▲黃玉麟制 合歡壺
2021開禧國際
成交價:RMB 213.9萬
▲黃玉麟制 仿供春全段泥樹癭壺
2013北京保利
成交價:RMB 126.5萬
▲黃玉麟制 吳昌碩刻詩文紫砂壺
2011北京保利
成交價:RMB 115萬
▲黃玉麟制 德鐘壺
2021開禧國際
成交價:RMB 112.7萬
▲黃玉麟制 吳昌碩銘 桃子壺
2013江蘇愛濤
成交價:RMB 103.5萬
無論如何黃玉麟都在紫砂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除了他精湛的制壺技藝,為十三把供春壺配蓋的經歷更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
▼點擊下方 卡片 更快了解宜興紫砂
純色紫砂 | 中國宜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