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楊浦區大橋社區老年公寓里歌聲嘹亮,當國企養老品牌欣益照護帶來的精細化管理,遇上“輝煌合唱團”輸送的專業音樂課程,一種全新的養老模式正在楊浦區這片創新的沃土上生根發芽。
一曲紅歌,
踏上“心靈理療”之旅
7月1日上午,激昂的合唱聲從平涼路1759號的大橋社區老年公寓多功能廳傳出。舞臺上,來自楊浦區殷行街道輝煌合唱團的志愿者與公寓里的住養老人們共同放歌,慶祝黨的生日。節目單上,從大合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到滬劇選段《洪湖赤衛隊》,再到現代京劇《紅燈記》里的經典唱段《聽奶奶講革命》,一首首紅色經典,仿佛將時光拉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黨的生日我們慶祝一下,”一位老人臉上洋溢著笑容,“都是熟悉的紅歌,雖然年紀大了有點記不清歌名歌詞,但是我也喜歡跟著唱。”
對于公寓里的許多長者來說,唱歌不僅是愛好,更是一種精神寄托。輝煌合唱團的隊員蔡鳳珠對此深有感觸:“養老院的老人年齡大了,有的存在認知障礙的傾向,音樂對這方面治療有療效。” 發現,原本沉悶、不喜歡活動的老人,自從合唱團來演出后,變得格外開心。
這并非一場普通的一次性慰問演出,其背后,是一項已持續開展2個月的“街院聯動”特色項目——音樂療法。
“街院聯動”,
專業療愈激活晚年生活
變化的發生,源于一次精準的需求調研。作為公寓的運營方,欣益照護在調研中發現,院內高達87%的入住長者對音樂活動抱有濃厚興趣。基于此,欣益照護與楊浦區的殷行街道迅速達成合作,由街道選派“輝煌合唱團”的2名專業聲樂老師,于每周三上午為欣益養老院的老人們帶來定制化的音樂課程。
課程摒棄了簡單的教唱模式,而是采用了“呼吸訓練+懷舊療法”的創新模式。老師們通過《太陽出來照四方》等經典老歌喚起老人們的集體記憶,并配合精心設計的舞蹈動作,鍛煉他們的肢體協調能力。
效果是顯著的。98歲的蔣奶奶感慨地說,自己變化尤為明顯,“以前別人總說我‘五音不全’,現在我不僅能完整演唱《我的祖國》,還當上了小組領唱!”
護理員的觀察日志也印證了這一點:參與課程的長者,平均睡眠質量提升了13%,情緒狀態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在過去的2個月里,這項音樂療法已在欣益養老院累計舉辦12場活動,服務長者超過480人次。
國企品牌入駐,
為“老有所養”注入新動能
這場“銀發協奏曲”的成功奏響,離不開背后強大的專業支撐。今年5月1日起,作為楊浦區區屬國企楊浦投控集團旗下的養老服務品牌,欣益照護正式接手大橋社區老年公寓的運營。
“欣益照護作為區屬國企國資品牌,希望為老年公寓的運營帶來一些提升。”院務部李文杰介紹道,“在醫、養、食、住、娛各方面,為我們老人的晚年生活做好保障。本次‘弘揚建黨精神共唱時代凱歌’歌會活動將成為‘街院聯動’的起點,欣益照護將繼續為院內老人鏈接資源,提供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擁有近70名專業社工、醫生、護士及護理員團隊的欣益照護,帶來的不僅是規范化管理。他們正將一系列特色服務引入公寓,包括專業的社工療法、認知療法,以及“足不出行看中國”、茶文化體驗等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
“硬件跟著軟件走”,服務的升級也驅動著設施的更新。后續老年公寓將在大橋街道與投控集團的支持下,在智慧化養老和醫養結合、智慧化養老和醫養結合方面為公寓提供助力。通過引入智能化設備和更完善的醫療服務,這家運營了12年、擁有235張床位的公辦養老機構煥發新的活力,真正讓老人們“住得舒心,住得開心”。
從一場歌會,到一個持續性的音樂療法項目,再到一個公辦養老機構通過國企運營后的全方位升級計劃,通過資源整合,探索精細化、專業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新路徑。這首由國企、街道、社會組織與長者們共同譜寫的“夕陽協奏曲”,正在奏出幸福和諧的華彩樂章,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寫下生動的注腳。
文字|沈瑩
圖片|沈瑩
編輯|陳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