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曹丕,大家最容易想起的自然就是七步詩了。因此,曹丕的基礎形象就是刻薄寡恩,篡漢自立。其實除了這些之外,曹丕還有另一面,他是個大吃貨!
酷愛葡萄、真定梨
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說蒲萄。當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膩,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既遠方之果,寧有匹者乎?——《與吳監書》
曹丕有多喜歡吃葡萄呢?看看他在《與吳監書》中的描寫:葡萄酸甜可口、清涼解暑,沒有比它更好的水果了。夏末秋初的時節,醉酒后醒來,趁著葡萄上還有露珠的時候吃上幾顆,甜而不膩,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道長遠留在嘴里而且多汁,能夠解除煩躁和口渴,實在是美味。
曹丕還說,葡萄還可以釀酒,比一般的酒甜,很容易喝醉但醒酒也快。光是說說就流口水了,更何況吃呢,天下還有哪里的水果能夠和葡萄相提并論呢?比如,他為了批評橘子酸,又提到了葡萄有多美味。
南方有龍眼、荔枝,寧比西國蒲萄、石蜜乎?酢且不如中國,今以荔枝賜將士,噞之則知其味薄矣。凡棗味莫若安邑御棗也。——《群臣詔》

曹丕認為,南方的龍眼、荔枝,比不上西域的葡萄、石蜜,石蜜就是用甘蔗煉成的糖。為了證明荔枝不如葡萄,曹丕下令把南方送來的荔枝給將士們嘗嘗,用嘴一吸就知道荔枝的味道淡了。至于說吃棗的話,那最好吃的當然是安邑的御棗。
真定御梨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可以解煩釋渴。
真定,即河北正定,盛產梨,甜而脆,水分多,解煩釋渴,曹丕對其大加贊賞,與對荔枝龍眼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可能是真定御梨產在大魏地盤上的因素,誰不說自己的家鄉好呢,所以談起家鄉物產來贊不絕口,流露出濃濃的家國情懷與自豪感。
給孫權送石蜜、鮑魚
今因趙咨,致文馬一匹,鼲子裘一領,石蜜五斛,鰒魚千枚。——《報吳王孫權書》
作為一個吃貨,曹丕是懂得分享的,曹丕稱帝后孫權上書稱臣,雙方度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期。趙咨是孫權派去的使者,作為回禮曹丕送給曹丕文馬一匹,鼲(hun)子裘一領,鼲子是一種白灰色鼠類。
另外就是好吃得了。石蜜五斛,石蜜前邊說了就是甘蔗糖,鰒魚就是一種鮑魚,曹丕還挺大方的,就是不知道這千枚鮑魚怎么保存的。不過等到曹丕和孫權鬧掰了,他就開始貶低南方的東西了。
《與朝臣論秔稻書》云:江表惟長沙名有好米,何得比新城秔稻邪?上風吹之,五里聞香。江表,指長沙中下游以南地區,秔稻即“粳稻”。意思是說產于江南的好米也比不上新城產的粳米,“上風吹之,五里聞香”,作者運用夸張對比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粳米的優點。這是多么優美的文字,不失為絕妙的短文。
給鐘繇送鍋
繇為相國,以五熟釜鼎范因太子鑄之,釜成,太子與繇書曰:"昔有黃三鼎,周之九寶,咸以一體使調一味,豈若斯釜五味時芳?——《魏略》
據《三國志》和《魏略》記載,曹丕做魏太子的時候,曾經給相國鐘繇送鍋一個五熟釜,所謂五熟釜,就是有五個格子的鍋。曹丕還給鐘繇寫信說:“黃帝有三鼎,周代有九鼎,但都是一鍋一個味兒,哪比得上我這個五味俱全?”
吃貨看來都喜歡把別人也培養成吃貨,不知道曹丕有沒有用五熟釜煮火鍋吃?除了和鐘繇分享五熟釜,曹丕對于蜀地飲食也頗為感興趣:
新城孟太守道:蜀豬雞鶩味皆淡,故蜀人作食,喜著飴蜜,以助味也。
飴蜜,就是麥芽糖漿。曹丕聽新城太守孟達說過,當時的蜀地做菜味淡,蜀人喜好甜味,肉食不論煮還是燒烤都要蘸點甜漿以助味口。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來川菜變成了以辣為主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盧弼《三國志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