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和它天生一對!從現(xiàn)在吃到入秋,平息肝風,濡養(yǎng)筋脈,手不抖了,頭不晃了,在家就能做
最近總感覺手抖得厲害?頭也跟著晃?是不是特發(fā)性震顫找上門了?別慌!中醫(yī)認為,這多半是肝腎陰虛,肝風內動導致的。說白了,就是體內的陰液不足,無法濡養(yǎng)筋脈,導致風邪內生,引發(fā)震顫。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簡單、滋養(yǎng)又有效的小妙招——枸杞配菊花。菊花,辛甘苦微寒,入肺、肝經,可疏散風熱、平肝明目。它能把肝陽從上“降”下來,平息內風。此外,菊花的清香可以中和枸杞的滋膩,避免滋補過度,影響脾胃運化。這兩搭配,一個滋陰,一個平肝,把體內風邪熄滅,筋脈得到濡養(yǎng),震顫自然減輕。
女性患者,62歲,雙手震顫十余年,加重2年。情緒激動或勞累后加重,曾診斷為“特發(fā)性震顫”,服用西藥控制效果不佳。近2年來震顫加重,影響書寫和日常生活。伴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多夢,口干咽燥。既往史:高血壓病史5年,控制尚可。患者年過六旬,肝腎精血漸虧,陰虛陽亢,虛風內動,擾動筋脈,發(fā)為震顫。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口干咽燥、舌紅少津為肝腎陰虛之象。雙手震顫,情緒激動或勞累后加重,脈弦細均為風動之象。故中醫(yī)診為顫證,辨為肝腎陰虛,肝風內動證,治當滋補肝腎,平肝息風。
于是,給患者開方:枸杞子、菊花、鉤藤、天麻、白芍、生地黃、熟地黃、麥冬、石決明、甘草等。枸杞子、生地黃、熟地黃、麥冬滋補肝腎之陰,充養(yǎng)精血,為治本之法。菊花、鉤藤、天麻、石決明平肝息風,鎮(zhèn)靜止痙,為治標之法。白芍養(yǎng)血柔肝,緩急止痛,可緩解震顫帶來的不適。甘草調和諸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