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劉亦菲作為螞蟻保全球代言人的好醫保廣告投放鋪天蓋地,從官宣代言到明星產品推薦,近半年來劉亦菲代言螞蟻保的話題熱度不減,屢屢“破圈”。與此同時,2025年以來,保險科技領域掀起新一輪上市熱潮——元保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手回集團在港交所順利上市,此外,白鴿在線、輕松健康集團、青民數科等保險科技企業也紛紛向港交所或美股市場遞交上市申請,使得市場對保險科技賽道的關注度再度升溫。
在業內人士看來,頂級明星高調代言以及保險科技企業上市潮的背后,既折射出數字與智能技術驅動下保險服務模式變革的強勁活力,也是互聯網保險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趨勢。
不可否認,如今互聯網保險已成為消費者投保的主流渠道之一。《2024年中國互聯網保險消費者洞察報告》(簡稱《報告》)顯示,2024年線上購險率已經能夠與線下比肩,消費者線上和線下的購險率分別為78%和79%,僅相差一個百分點。并且對比上一年度,線上購險率從2023年的73%增長至2024年的78%,同期,線下購險率卻從85%降至79%。另據《報告》預測,未來兩年消費者線上購險需求還將持續釋放,線上購險率有望超過線下。
深入剖析互聯網保險備受消費者青睞的原因,一方面與近年監管大力推動互聯網保險步入規范化、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密切相關,另一方面還離不開AI深度融入保險各個環節,這不僅重塑了傳統的保險服務鏈條,也讓消費者的服務體驗感、滿意度有效提升。在此背景下,保險科技企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時代紅利。
那么,站在行業和用戶維度看,互聯網保險的發展價值究竟在哪,下一階段的探索趨勢又是怎樣的?
戰略地位提升疊加科技賦能
互聯網保險大有可為
近年來,隨著科技與保險的深度融合,以及消費者對保險保障的需求愈加趨于個性化、定制化,互聯網保險憑借便捷、高效,自主選擇性和透明度更高的優勢備受消費者青睞。最近一段時間,保險科技領域掀起的上市潮也反映出互聯網保險迎來了新一輪的變革周期和發展機遇,特別是諸多頭部平臺正從技術、產品、服務等多方面加大籌碼。
對于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潛力,上述《報告》也預測,未來五年,互聯網保險保費收入年復合增速將達到20%左右,有望突破萬億大關。
那么,市場緣何看好互聯網保險,發展信心又源自何處?深入剖析來看,一個關鍵的支撐點或在于,保險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抬升,行業正迎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從改善民生層面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縱深推進,以健康險、養老險為代表的商業保險已成為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養老保險第三支柱的重要組成,能夠更好地滿足民眾對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的切實需求。
據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2024年健康險保費收入已接近萬億,達9774億元。在養老保障方面,國家及監管政策也大力推動商業養老保險發展,個人養老金業務、商業養老金業務、商業保險年金等多點開花。
商業健康險、養老險大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保險也在產品創新、用戶觸達層面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助力百萬醫療、惠民保等普惠型產品快速發展,使之覆蓋更多人群,服務內容也更豐富、高效。《報告》顯示,2024年消費者持有的保險產品TOP5排名中,重大疾病保險、商業醫療險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五位,持有產品的人數占比分別達67%和44%。另外,持有商業養老保險的人數占比也從2023年的32%增長至34%。
從政策層面看,近兩年來,關于保險業的重磅利好政策也不斷釋放。典型的如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 “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并強調 “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另外,2024年國務院發布的保險業新 “國十條” 更特別提及 “要提高數智化水平,加快數字化轉型,加大資源投入,提升經營管理效率,鼓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提高營銷服務、風險管理和投資管理水平”,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提供了諸多政策紅利。顯然,保險業正深度融入國計民生、國家戰略,以AI大模型為代表的先進科技的應用,也讓互聯網保險在行業數智化轉型過程中大有可為。
針對AI大模型技術賦能保險業發展的潛力,元保集團創始人兼CEO方銳也曾在《中國銀行保險報》刊發的署名文章中提及,保險業作為人力密集型和數據密集型行業,將是AI大模型技術的最佳應用領域之一,有望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最大受益者。在方銳看來,結合保險行業大量的數據訓練和應用后,AI將全面提升保險業的覆蓋面、保障水平和服務能力,推動保險行業從“金融屬性”向“服務屬性”轉型,加速保險行業向高質量轉型“質”變。
商業模式百花齊放
頭部玩家加速探路
跳出宏觀維度,從互聯網保險本身的演進過程來看,從PC互聯網時代興起的“互聯網+保險”模式,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圍繞不同場景進行的創新變革,再到如今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構建出全流程閉環式的服務能力,互聯網保險已走過了20余年的發展歷程。
眾安在線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險企,借助 “保險+科技” 雙引擎,迅速在互聯網保險市場嶄露頭角。其敏銳捕捉到互聯網時代用戶對便捷、個性化保險服務的需求,憑借強大的技術基因,在數字生活、健康、消費金融、汽車等生態多點開花,通過大數據建模、智能核保系統等科技手段,不斷優化風控與產品服務,展現出強大的市場洞察力與產品創新力。
與此同時,傳統保險巨頭也在互聯網保險領域同樣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和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以平安保險為例,平安保險積極推動傳統保險業務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依托平安集團龐大的客戶基礎和豐富的金融資源,構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互聯網保險服務體系。
大浪淘沙過后,互聯網保險市場上已先后崛起一批頭部玩家,并在商業模式、用戶服務上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態,也間接折射出互聯網保險市場迸發出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
以互聯網保險的頭部玩家螞蟻保為例,基于先期支付寶“退貨運費險”的成功經驗,誕生之初的螞蟻保更聚焦于打造爆款,如聯合相關險企陸續上線好醫保、寵物險、電詐險、惠民保等,在支付寶龐大的用戶流量加持下,螞蟻保讓互聯網保險更快地走入大眾視野。
如今,經過八年多積淀,螞蟻保已成為一個覆蓋健康險、家財險、儲蓄險等全系列險種的綜合保險平臺。用戶服務模式上看,螞蟻保并不局限于 “保險超市”范疇,而是通過打造 “金選五維模型”對保險產品進行評估,為用戶嚴選保險產品。在專業人士看來,這種模式不僅能夠幫助用戶更高效、科學地選購產品,也能推動險企在供給端加速創新。
再來看同樣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騰訊微保,依托騰訊較強的技術能力以及國民級社交工具微信超13億的用戶流量,騰訊微保的定位簡單直接,即“成為用戶微信服務里的保險幫手”。
不過,與螞蟻保的服務模式不同的是,騰訊微保更強調“幫手”理念,把決策權交給用戶,即通過提供“保險幫手”全流程化的服務解決方案,幫助用戶解決買哪些、買哪個、怎么賠等現實痛點。基于此,騰訊微保打造了“規劃幫手、投保幫手、理賠幫手”三大數字化服務矩陣,以此助力減少線上購買保險與理賠的阻力。
除螞蟻保、騰訊微保這樣自帶互聯網巨頭光環的平臺外,互聯網保險頭部陣營還有一些有代表性的探索者,如水滴保、慧擇、元保等,他們的創新路徑同樣值得剖析和參考。
逐一拆解來看,“保險科技第一股”水滴公司前期主要以大病眾籌、網絡互助起家,并為其保險業務“水滴保”引流獲客。近年隨著監管趨嚴,水滴保也在強化“自造血”能力,逐步構建起從產品IP打造到營銷交付的服務閉環。此外,水滴保還組建了保險規劃師團隊,為用戶提供風險檢視和家庭保障規劃服務。
一眾互聯網保險賽道“選手”中,慧擇在長期險業務上獨樹一幟,長期險的高占比模式成為其重要的護城河。近年來,慧擇還在探路 “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即在運營體系化、銷售流程化、團隊屬地化的“三化”經營體系下,讓客戶可根據自身需要,自主選擇在線上或線下接受一站式保險服務。為此,慧擇鋪設了眾多線下渠道,已在全國18個省市布局19個擁有監管認可銷售資質的分支機構。
不同于很多互聯網保險平臺天然擁有巨大流量入口,核心團隊主要為技術出身的元保,更加強調科技驅動保險業務創新,這也使其在互聯網保險發展新階段,成為一股新銳力量。
從科技硬核能力上看,元保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及應用上走在行業前沿,其搭建了一個高效的消費者全周期服務引擎,為每一位保險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產品的定制和推薦、購買、保單管理、理賠和售后服務等定制化服務。元保利用AI技術和大數據開發了數千個覆蓋用戶、媒體和產品維度的互聯互通模型網絡,基于這些模型網絡,運行從初始用戶定位與獲取、銷售轉化到售后服務等大量場景,并不斷優化服務路徑。
數據顯示,當前,元保智能客服支持語音和文本雙語言形式理解,響應速度在百毫秒內,其智能客服意圖識別準確率和服務滿意度均為業內領先。尤其是語音機器人在方言及醫療、保險專業術語識別方面,憑借對海量專有詞匯的精準標注,將識別準確率刷新業內新高度,大幅提升了用戶咨詢專業復雜問題的交流體驗。
此外,元保還持續加大在AI技術方面的投入,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元保模型庫已擴展至4700個模型和5100個特征,較去年同期分別新增了600個模型和1000個特征。同時,元保AI團隊人數已占公司總員工數的10%以上,為AI引擎的迭代提供了扎實的科技人才保障。
總體來看,盡管互聯網保險頭部玩家們的商業模式、能力優勢各具特色,但又有異曲同工之處,即頭部平臺皆是利用先進的技術優勢、資源稟賦,對傳統保險業務的運作模式進行結構調整,從而為用戶帶來更加便捷、更具個性化的保險體驗。
互聯網保險價值釋放
推動普惠化、數智化落地
近幾年,隨著保險業邁入高質量轉型周期,以及監管出臺一系列政策,互聯網保險也從粗放式增長轉向規范化發展階段。那么,新階段下,互聯網保險該如何進一步創造價值,在賦能民生保障中發揮更大作用呢?
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俊生認為,未來的互聯網保險將成為普惠保險發展最重要的動能,尤其是普惠健康險領域,科技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不可或缺。
的確,在2024年6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就可找到諸多互聯網保險能夠深度參與、有所作為的抓手點。
如文件在“基本原則”中提出,要推進普惠保險產品標準化、通俗化、簡單化,提升服務便利性,確保人民群眾“買得到”保險;優化重點領域與重點群體保險服務,加大政策、資源傾斜力度,強化科技賦能,降低運營管理成本,確保人民群眾“買得起”保險;切實改進理賠服務質量和效率,推進依法合規“賠得滿意”;堅持穩健運行,提升保險經營的可持續性。
從實踐層面看,當前已有許多互聯網保險平臺在普惠保險領域躬身入局。以元保為例,為助力保險更加普惠,元保充分發揮互聯網保險觸達快、效率高的優勢,將百萬醫療等商業健康險深入到傳統保險代理人隊伍難以觸達的三線及以下城市和縣域地區,提升了普惠保險的可及性,有效縮短了供需鏈條長度。
眾安保險則聚焦場景化創新,圍繞大眾高頻生活場景開發更具普惠價值的保險產品。例如在健康領域,眾安推出 “尊享e生” 系列醫療險,通過數字化平臺工具實現對產品的高效管理,以及客戶需求的深度挖掘與精細化運營,以性價比較高的保費價格和充足的保障額度,為細分人群提供多樣化的健康保障方案。
理賠是普惠保險價值的本質體現,但現實層面,用戶卻普遍面臨理賠難、流程繁瑣等痛點。為了讓保險理賠更簡單、更高效,元保選擇將大模型技術應用到理賠場景,其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元保引入多模態大模型優化理賠流程,大幅降低了理賠材料上傳和審核復雜度,提升了服務效率。公開數據顯示,元保2024年單張醫療單據信息采集時間低至0.2秒,線上一次性審核的通過率顯著提升,理賠最快實現秒級到賬。
在推動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螞蟻保、元保、騰訊微保、水滴保等諸多頭部互聯網保險平臺深度參與其中,特別是在產品創新層面,市場主體正加大對惠民保、普惠型家財險、帶病體健康險的創新力度,如元保聯合險企定制的“全人群”的多病種百萬醫療險產品;騰訊微保與微信支付聯合上線的“二維碼收款安全險”“收款全面保”等等。
可見,保險業轉型期下,頭部互聯網保險平臺并不迷茫,他們正將科技創新作為關鍵動能與核心優勢,加速推動行業數智化進程與普惠化發展。
結 語
透過現象看本質,2025年保險科技企業掀起新一輪上市潮的現象并非偶然,這背后既體現了市場主體堅定看好行業發展的信心,亦折射出互聯網保險深度參與普惠保險發展、推動行業數智化轉型的巨大潛力。
著眼未來,隨著互聯網保險朝著專業化、規范化發展,加之年輕一代逐漸成為主力消費群體,各保險科技企業如何緊跟政策要求與市場需求,抓住行業戰略機遇期乘勢而上,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