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向國外客觀報道中國紅軍長征的外國人是誰?
很多人想到的是斯諾和他的《西行漫記》。然而,有一位跟隨紅軍長征的外國傳教士,比斯諾還早一年向西方介紹長征和紅軍,他就是薄復禮。
出生英國,1934年被俘
1923年春,在英國出生的薄復禮被教會派往中國貴州省遵義的教堂任教士。1931年在貴州結婚。1934年10月1日,薄復禮夫婦到貴州黔西參加完一個宗教活動后返回鎮遠的途中,在黃平縣舊州鎮城外,與轉戰的紅六軍團相遇,成為紅軍的俘虜。
扣留傳教士的原因:間諜和物資
紅軍之所以扣留薄復禮,一是蕭克所言:認為他們來中國是搞文化侵略的,是帝國主義的間諜,所以,把他們當地主一樣看待,財產要沒收,拘留要贖金。”
二是將其作為人質,期望獲得藥品和經費。肖克將軍50余年后回憶道:“我們西征以來,轉戰50多天,又是暑天行軍,傷、病兵員日多,苦于無藥醫治。我們知道這幾位傳教士有條件弄到藥品和經費,于是,我們提出釋放他們的條件是給紅軍提供一定數量的藥品或經費。”
因贖金不夠,隨紅軍長征,一直到1936年2月釋放
薄復禮被扣后,教會組織多方與紅軍聯系,要求釋放薄復禮。但是,紅軍作戰行軍過于頻繁,加上雙方的條件一時難以統一,以至于薄復禮長期被迫跟隨紅軍行動。
長期的接觸,使薄復禮對紅軍的了解不斷加深。紅軍一開始把薄復禮一類傳教士當作帝國主義分子,將其當作人質對待。后來,對薄復禮的態度有了改變,雙方一起聚餐、娛樂、交談,與肖克將軍友誼加深。
紅6軍團攻占舊州后,在教堂中發現了法文貴州地圖,肖克將軍忙命人把薄復禮請來,讓他把地圖上的地名譯為中文。薄復禮后來在回憶錄中記錄了這件事。
1935年11月,紅2、6軍團2萬余人在賀龍、任弼時和肖克率領下經湖南中部折轉進入貴州,開始長征薄復禮與紅軍的關系已有了改善,與被紅軍俘虜的國民黨軍師長張振漢交談,這些都被他收入回憶錄中,成為珍貴的史料。
1936年2月,紅2、6軍團攻占貴州畢節,轉進云南。這時,紅軍決定釋放薄復禮。臨行前,肖克將軍專門宴請了薄復禮,宴畢,紅軍贈送薄復禮10塊大洋作為路資。
1936年11月出版《神靈之手》
薄復禮獲釋后即返回英國,到處宣傳紅軍,1936年11月,在脫離紅軍不到4個月的時間,薄復禮口授并在倫敦出版了親歷紅軍長征的見聞錄。
1940年,薄復禮和夫人露茜又回到了中國,回到了貴州。薄復禮被任命為貴州省盤縣教會的負責人,1951年,離開中國。
1984年,美國作家索爾茲伯里(《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作者),與蕭克建立聯系,并到英國找到了87歲的薄復禮,兩個老人又重新建立了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