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見殷商”展覽又有新驚喜啦!這次,又有兩位殷商青銅“寶藏選手”——獸面紋扁體筒形青銅觥和獸面紋青銅貫耳壺,要進京和大家見面啦!
獸面紋扁體筒形觥
通高67厘米,通寬41厘米,圈足高10厘米
湖南省汨羅市屈子祠鎮雙楚村出土
汨羅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中心(汨羅市博物館)藏
青銅觥器身呈扁圓形,直口、長流、深腹、平底、高圈足。器身上以云雷紋為底紋,上腹兩側裝飾有羊角犧獸,腹部和圈足的主要紋飾是獸面紋。口部飾有菱形紋,流口以下至圈足飾有形扉棱,鋬外側則飾有魚紋和蟬紋。出土時銅觥側置平放,鋬朝上,流朝下,有一件獸面紋青銅貫耳壺倒置于器物腹內。
???
“‘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見殷商”
首先要做自我介紹的,正是擁有精美獨特造型的獸面紋扁體筒形青銅觥,現在,話筒交給它:
嘿,寶子們!我們是來自殷商的「青銅黃金搭檔」——獸面紋扁體筒形觥和獸面紋青銅貫耳壺!最近殷商“朋友圈”都在瘋狂轉發一則消息:我們哥倆要進京“出差”啦!實屬榮幸吶!我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與大家見面啦!
先自我介紹下,我是獸面紋扁體筒形觥,往展廳里一站,絕對是全場焦點!我長著扁圓的身子,直口、長流、深腹、平底,配上高圈足,復古又大氣。
商代工匠們還在我身上“畫”滿了圖案,每一筆都是三千年前的“潮流設計”,論造型獨特精美,我可不輸童話里的阿拉丁神燈!
再介紹下我的“跟屁蟲”獸面紋青銅貫耳壺!當年我出土的時候,貫耳壺老弟正乖乖“躺”在我肚子里呢!它雖然個頭比我小一圈,但“顏值”一點不輸!直口、深腹、平底、矮圈足,口兩側的管狀耳就像俏皮的小耳朵。口沿下的弦紋和寬口獸面紋,圈足的勾連云紋,和我的紋飾風格超搭!我倆可謂妥妥的“頂流”!
朋友們,這樣的機會千載難逢!不要讓忙碌的生活成為錯過的借口,不要讓猶豫在未來變成深深的遺憾。趕緊召集身邊熱愛歷史、喜歡探索的伙伴,一起來赴這場跨越千年的文明之約。錯過這次,真的會抱憾許久!我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滿心期待與你們相逢!
???
“‘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見殷商”
獸面紋青銅貫耳壺
通高31厘米,上口徑12厘米,圈足底徑15厘米
湖南省汨羅市屈子祠鎮雙楚村出土
汨羅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中心(汨羅市博物館) 藏
獸面紋青銅貫耳壺為直口、深腹、平底、矮圈足,口兩側還裝飾了一對管狀耳。口沿下方裝飾有弦紋和寬口的獸面紋,而圈足飾有一周勾連云紋。這種風格的銅壺在新干大洋洲商墓中也有出土。這件銅壺出土時倒置于一件獸面紋扁體筒形青銅觥器物腹內。
???
“‘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見殷商”
我們的“出差”時間是7月1日—10月12日,這次來北京“出差”,我倆可是帶著沉甸甸的“文化行李”!
想知道商代工匠怎么打造出這些精美紋路?我們“兄弟倆”為什么會“套娃式”出土?這里面的故事,你們想了解嗎?從盛夏到金秋,足足100多天,我們哪兒也不去,就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等著大家前來嘮嗑。
100多天轉眼就過,錯過這次,下次見面還不知道要等多久!現在,快約上家人朋友,來現場聽我們講殷商的那些事兒,咱們不見不散!
???
“‘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見殷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